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科技

維基百科15歲 創始人身家100萬美元

鉅亨網新聞中心


1月15日,維基百科迎來15歲生日。這一免費的網絡百科全書,現存超過3800萬篇文章,有290種語言版本,是世界上最大的單一知識儲存庫。

2015年底,英文版維基百科的文章數量超過500萬篇(維基百科85%的文章是非英語的),是全球訪問量第七高的網站,吸引了24%與教育有關的網絡流量。



在維基百科之前,世界最大的百科全書據稱是中國1408年成書的《永樂大典》,全書有22937卷手稿。

每月平均5億人次訪問

我們某事“改變世界”,通常都是誇張。但對維基百科而言,這是個事實。

2001年,吉米·威爾斯創辦這一網站的初衷是讓用戶分享、學習知識。維基百科誕生15年后,每月平均有5億人次訪問網站,8萬名志願者定期編輯頁面;每天增加7000篇新文章;每小時出現1.5萬次編輯。

維基百科集中了各國用戶的集體智慧,是全球被連結次數最多的網站。教師、學者、記者和學生以它作為參考,研究人員還利用它的訪問數據,預測票房、股市、流行病的前景。

雖然一部分人在維基百科上編纂文章的動機不純,比如政客和公務員傾向於修改真相,不過總體而言,多數用戶是出於分享知識的無私動機。比如,一名前IBM員工對“comprisedof”一詞已經更正了4.7萬次,因為它語法不正確。

在這15年中,維基百科無疑發展成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合作項目。它實時、動態地記錄歷史,意味什麼都不會被遺忘。

去年11月13日巴黎發生恐怖襲擊時,一名倫敦用戶馬上撰寫了概述事實的條目,兩個小時內,這篇文章被其他用戶編輯了上百次,引用了10個不同來源的消息。這就是開源、群策群力的力量。

維基百科慶祝15周年之際,創始人吉米·威爾斯表示,維基百科的目標是成為“人類所有知識的集大成者”,為人類歷史提供“高質量的記錄”,“讓地球上每個人都能免費獲取所有知識”。

拒廣告靠捐款運營

根據吉米·威爾斯在維基百科上的詞條,他現年49歲,來自阿拉巴馬,是一個無神論者,身家100萬美元,結過3次婚。意外嗎?這個舉世聞名的互聯網大腕並沒有成為億萬富翁。

與谷歌、臉譜或蘋果公司不同,維基百科不是日進斗金的互聯網巨頭。其他公司通過高大上品或服務賺取巨額利潤,蘋果2015年盈利高達2337億美元。維基百科一直是簡朴、廉價、基於文本的網站,其網站設計几乎一直未作改動。

維基百科是由“維基媒體基金會”運營的非營利組織,依靠志願者驅動,主要靠全球龐大社群的捐款維持運作。多數款項來自公的小額捐款,而不是富豪的一擲千金。

維基百科一直堅決反對在其頁面上植入廣告、贊助商頁面或網站連結,以它的用戶數量來看,接商業廣告肯定會大賺特賺。但維基百科無論是過去還是將來,都堅持捐贈模式,盡管這條路並不好走,卻也正是它身份認同的一部分。

看看臉譜的馬克·扎克伯格和微軟的比爾·蓋茲,會不會感到后悔?

吉米·威爾斯:“我不后悔。我的生活很有趣,可以見到形形色色的人,可以做任何我喜歡做的事。我一生中做的事情,比如遊說政府官員,我都覺得非常有趣。我不是一個被金錢驅動的人。”但他也不反對人們賺錢。事實上,他非常欣賞好友扎克伯格,認為后者終將像比爾·蓋茲一樣有更大成就。

談及在維基百科的領導角色,吉米·威爾斯:“我更多的是一個象徵性角色,並不掌握多少實權。”他維基百科“更像一個現代城市,而不是一個公司”。他目前已脫離網站的日常運營,一年有150天在路上,到處發表演講,遊說政府。

衝擊傳統模式

維基百科的核心非常簡單:知識。它本身並不賺錢,但它的迅速崛起顛覆了一系列社會和商業模式。

2012年,《大英百科全書》停止印刷,時任出版社總裁喬治·高祖告訴記者:“《大英百科全書》與維基百科的體量相比,簡直是微不足道。我們就做不到為每一個卡通人物、名人和運動員撰寫詞條。”

當然,摧毀百科全書的印刷業務,電腦也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但維基百科證明,它比門檻過高的傳統百科全書更能造福數百萬人的生活。

以有關正規教育的條目為例,全球70個國家的師生貢獻了8.8萬多篇新文章,許多學生編輯或創建新的維基百科條目,而不是做傳統的家庭作業。

主攻發展中國家

如果維基百科想實現其遠大目標,讓世界上每一個人都能獲取知識,當務之急是要適應移動技術的發展。

由於移動設備的普及,搜索和學習已經從個人電腦轉到移動客戶端,我們希望知識在手機上垂手可得。

維基百科下一波十億用戶將來自發展中國家,他們第一次上網將是用手機上網。吉米·威爾斯表示:“我們將投資移動技術,因為我們需要為他們服務。”

最好還能提供品擴展,比如將一個按鈕整合到音樂或新聞app,方便用戶立即查詢大衛·鮑伊的音樂或量子理論。維基百科將成為互聯網的即時注釋工具。

吉米·威爾斯理應為他的成就感到驕傲,不過,他表示,在接下來的15年裏還有更多的事情要做。

“維基百科在發展中國家的拓展,是我個人的首要目標,因為我的夢想是惠及地球上的每一個人。”

“那麼,”他,“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檔案

維基百科的小秘密

1 你用16年時間才能讀完英文版維基百科上的所有內容,而且你要一刻不停,不眠不休。

2 維基百科不只是百科全書,還有免費教科書、免費辭典、學習工具、旅遊指南等,你知道嗎?

3 維基百科的機器人軟件bot在幕后做重覆性的工作,以減輕志願者的工作量。

42007年,維基百科躋身全球十大網站,這是排名居前的唯一的非營利性網站。

5 維基百科的作者被稱為“維基人”。和來自全球各地的人合作,建立世界上最大的資料庫信息,這一工作頗具挑戰性。“維基人”撰寫了規則、指導方針、論文,幫助新手了解如何做一個合格的“維基人”。

6 英文版維基百科被編輯次數最多的條目是美國前總統小布什的,被編輯不下4.58萬次;WWE職業摔跤選手緊隨其后,被編輯超過4.28萬次。

7 英國“打不死的戰士”AdrianCartondeWiart爵士的維基百科條目是大熱門,在推特上被轉發超過3500次。

8“維基人”為爭議和騙局也撰寫了條目。比如,一篇文章稱拜倫勛爵養了鱷魚和蜜獾當寵物,雖然他養了貓、狗、馬、熊、狐狸、猴子、鷹、烏鴉、獵鷹、孔雀、獾、鵝、蒼鷺和山羊,但經“維基人”查證,他養鱷魚和蜜獾卻是假新聞。

9 通過研究近3年的維基百科搜索數據,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的研究人員能夠對登革熱在巴西的傳播以及流感在美國、泰國、日本、波蘭的傳播,做出非常準確的預測。

10 美國程序員沃德·康寧漢姆(見下圖)設計了wiki,全球首個允許多名用戶同時編輯文檔的互聯網平台。wiki來自夏威夷語,意為“快點快點”。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