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科教頻道國慶推科普節目《第N個空間》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3-09-13 17:54
新浪科技訊 中央電視台科教頻道將在國慶期間(10月5日——10月9日晚上八點),推出一套以“視覺錯覺”為主要內容的科普節目《第N個空間》。
人們常,眼見為實。人們對親眼所見的事物總會深信不疑,可事實真的如此嗎?《第N個空間》通過5個“視覺錯覺”引發的故事,告訴觀,視錯覺如何生,我們如何看破這樣的視覺幻象。視錯覺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立體、3D電影、魔術表演……都是視錯覺帶給我們奇妙感受。視錯覺的應用也很廣泛,建築、交通、服裝、攝影等等。視錯覺研究是交叉學科,涉及到腦科學、心裏學、光學、藝術學等,目前國內對此做專門研究的還很少,《第N個空間》也是首個對視錯覺科學做系統講述的科教節目。
而與以往科普節目相比,《第N個空間》系列節目最大的特點是節目形態的創新。
“增強現實技術”的高科技演播室。《第N個空間》是以演播室為主要表現空間,因為的視錯覺內容,而電視本身就是視錯覺中“視覺暫留”原理的應用,所以,演播室的設計處處體現視錯覺因素。整個演播室是用6面投影搭成,投影裏的三維動素材事先根據內容設計好,主持人在投影面中,如同親臨現場,這是因為投影的比例、定位和設計採用的最新的“增強現實技術”,比虛擬演播室更加真實。
瞬間換景,一個舞台N個空間。因為有了先進科技的演播室,可以實現瞬間換景,根據內容需要,在同一個舞台,實現事件現場、科學實驗室、視錯覺空間等不同空間的瞬間轉換,事件現場涉及到的如公路、海上、戰場等,都用三維動素材做出,主持人就如親臨現場講述故事,一旦涉及到科學點,需要去實驗室驗證,就能瞬間變換場景,進入實驗空間,保證演播室場景的豐富,同時完成節目功能。這也是國內首次使用一個空間,多種變化的視覺設計,實現節目內容和形式高度統一。
酷炫表演,科學更好看。科教節目中專業性很強的科學點,往往讓觀敬而遠之,成為收視低點。視錯覺是交叉學科,也有艱深晦澀的科學點,為了軟化這些生硬的科學點,《第N個空間》用娛樂性很強的各種表演熱場,提升觀賞興趣。節目中採用的都是創意性極強的酷炫表演,如魔術、光影舞、黑光劇、影像互動秀等,這些表演本身就含有一定的科學原理,也是比較新興的視覺藝術,觀看完這些平常不太見到的表演后,自然想知道這是如何實現的,再普及視錯覺的科學原理就水到渠成。
第N個空間節目簡介:
《魔鬼公路》
在美國科羅拉多大峽谷,有一條讓人恐懼的“魔鬼公路”,開到這裏的小轎車經常墜落懸崖,車毀人亡。警察在詳細調查后,發現車禍的罪魁禍首竟然是眼睛的錯覺。因為峽谷特殊的地貌,讓小轎車司機忽視這段懸崖公路的U型彎,將兩條路看成了一條路。本期節目運用多種手段詳細剖析了造成司機視錯覺的3個原因。
《你不知道的水怪真相》
新疆喀納斯湖,傳水底有巨大怪獸,吞食牲畜。記者前去調查水怪真相,雖然有目擊者言之鑿鑿的描述,也看見不明原因的水面異動,但始終沒有拍到水怪的真正面目。與此同時,幾起世界知名水怪事件,都以“看錯”告終。本期節目詳細分析了“看錯水怪”的3種誤區,揭示人固有的認知經驗是生視覺錯覺的重要原因。
[NT:PAGE=$]《“平移”亞歷山大港》
1941年,英軍和德軍在北非大陸展開爭奪戰,德軍以摧毀英軍軍事基地亞歷山大港為戰略目標,面對德軍強悍的飛機轟炸攻勢,英軍採用了意想不到的應對,一位名叫馬斯基林的魔術師,利用魔術中常用的障眼法,將亞歷山大港平移幾公里。本期節目將魔術師如何平移亞歷山大港做了詳細展示,並由此分析人眼看物體時,生視覺錯覺的各種情況。
《怪盜》
巨大鑽石不翼而飛,怪盜挑戰偵探能力。怪盜精心設計了一系列迷惑警方視線的作案工具和手段,在看似不一樣的菱形墻面上留下劃痕,讓同一件衣服在不同燈光下呈現不同色,利用紅綠補色對眼睛的干擾隱藏鑽石。怪盜利用常人視覺常犯的錯誤,迷惑偵探眼睛,偵探能否看穿怪盜的每一步設計,找到鑽石?本期節目抽絲剝繭,在案件梳理中,揭示奇妙的視錯覺。
《消失的克林姆林宮》
二戰期間,在德軍飛機的狂轟濫炸之下,克里姆林宮竟然未受任何大的損失,不能不是個奇跡。一份保存了64年的密文獻揭開了創造這一奇跡的最大功臣:精心裝。借助料和粉末,布設各種各樣的模擬物,造出各種裝模型。本期節目詳細分析克林姆林宮“消失”之謎,揭示各種生視覺錯覺的原理。
故事懸念,科學落點。迄今為止,講故事依然是影視的基本規律。科學節目也不例外,故事最基本的要素是懸念牽引,邏輯推進,這也是科學節目的收視保證。《第N個空間》依然承襲講故事的傳統,5個故事都有極強的故事懸念,而在故事背后,又都有“視錯覺”這個科學主題時時跟進,在新型演播室形態下,將科學與故事的貼合做到環環相扣,是對傳統科普節目講故事形式的一種新的發展。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