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年中經濟觀察之一:中國經濟減速會否失控?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3-06-29 08:22


2013年行程即將過半,中國經濟再度遭遇「唱空」。過去半個月,高盛、摩根士丹利、匯豐等多家外資機構相繼調低了對中國經濟增速的預期,「硬著陸」的老論調和“銀行業崩潰”的新話題一時喧囂塵上。對此,相關專家明確指出,在傳統的發展基礎依然存在,促進經濟增長的措施和路徑也還有很多的情況下,中國經濟增速短期內跌破7%的可能性很小。

中新網「年中經濟觀察」系列報導,「(外資機構)在一定範圍內調低中國經濟增速是可以理解的。」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張永軍表示,中國經濟在第1季的表現已經低於市場年初的預期,而從各項經濟指標來看,經濟增速第2季有可能繼續放緩。不過,張永軍強調,如果過高估計風險,那可能就把問題看得太嚴重了。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劉元春也認為,當下一些「唱衰」中國的言論是對結構性問題的過分誇大。他表示,這種誇大很可能是刻意的,目的在於為他們在市場上的一些投資創造氛圍。

劉元春強調,中國傳統的增長力量、發展基礎和空間依然存在,圍繞著城鎮化、收入分配製度等事項的改革也可能在短期內就能創造出新的消費和投資需求,逆轉經濟增速下滑態勢。從前兩個季度來看,2013年中國經濟增速肯定在7%以上,而不是像一些外資機構講的只有4-5%。

除了經濟增速的下滑,官方對待「減速」的態度也成為「看空」中國的理由。有外資機構指出,履新百日有餘的新一屆中國政府似乎更傾向於加速改革推動結構調整而非加大刺激力度來穩住短期增速。

在他們看來,官方此般態度容易導致兩個問題:從增長上講,過去幾年依賴於政府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拉動的中國經濟容易陷入「失速」境地;從改革上來說,結構調整在中長期才能見效,其短期更容易給市場帶來陣痛從而誘發危機。

「不採取大規模刺激政策並不是說官方就會毫無作為」,張永軍表示,未來若經濟增速持續下滑,決策層肯定會採取相應的措施。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巴曙松也指出,中國宏觀政策的迴旋餘地還很大,「有許多好牌可以打,比如城鎮化建設、鐵路投融資改革、新興產業、節能環保等等,這些都是中國未來發展的潛力。」(接下頁)

[NT:PAGE=$]

結構調整的陣痛會誘發系統性風險的說法也被認為站不住腳。劉元春以被一些外資評價為「中國雷曼時刻」的銀行業「錢荒」為例分析說,該局面是中國央行有意識壓縮信託產品、清理影子銀行、打破資金空轉局面等舉措帶來的結果。這種主動調控引發的問題和西方在2007年、2008年遭遇的危機有本質區別。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也強調,儘管央行基於市場恐慌等短期因素有所寬容,但穩健的貨幣基調應堅持下去。

劉元春表示,中國已經進入結構調整的關鍵期,毫無疑問還會面臨一系列的陣痛,但這些陣痛演變為全面危機的可能性不大。一方面,全球經濟已在局部開始逆轉,未來週期性力量的上行有望在一定程度上對衝陣痛的負作用;另一方面,決策層在結構調整過程中也會注意守住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在劉元春看來,這些底線包括經濟增速下滑不至於導致大規模失業;財政收入放緩不會讓地方政府碰到普遍困難;產能調整不會導致大面積停產;物價不會出現大幅度波動等內容。

而從目前情況看,中國經濟在「危機前夜」的說法過於誇張。巴曙松表示,從短期波動看,中國經濟已經總體上趨穩。特別是就業方面,中國失業率沒有超過5%,這是很了不起的成績。

國家資訊中心首席經濟師範劍平也表示,他與一些國際投行人士討論了中國當前經濟和金融局勢,大家對結構調整做減法十分有信心。他表示,製造業去產能化、金融機構降槓桿率、地方項目壓規模等事項是大趨勢,雖然經濟增速短期回落,只要失業率不明顯上升,對長期發展品質付短期代價是值得的。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