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澳洲政壇大地震!黨友逼宮 阿博特下台 政敵聯手成功報仇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09-15 08:55


图片说明

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


澳洲政壇出現大地震!2013年帶領自由黨贏得大選的總理阿博特,昨(14)日在黨內逼宮行動中,被迫辭去總理和黨魁職務,由多年政敵、現任通訊部長特恩布爾取代。連同今次在內,澳洲過去5年先後換了4次總理,當中只有一次是經正式選舉換人,其餘都是執政黨內逼宮的結果。立場中間偏左的特恩布爾支持備受爭議的碳交易計劃,並贊成同性婚姻及共和制,與阿博特南轅北轍,分析認為他或有能力帶領自由黨民望谷底反彈,但未來能否團結立場保守的自由黨,確保不會被「反逼宮」下台,將是一大挑戰。

香港《文匯報》綜合外電消息,特恩布爾(Malcolm Turnbull)昨日下午突然宣佈辭任通訊部長,並要求召開黨內會議推選新黨魁,結果在晚上舉行的投票中,以54票對44票擊敗阿博特。會前依然面帶笑容的阿博特,會後不發一言地板着臉離開會議室,特恩布爾則發表講話,表示不會提前大選,他的新政府將為澳洲帶來新的經濟前景。

堪培拉近日已不斷傳出阿博特將被逼宮的消息,但他多次否認。今年2月,阿博特亦曾遭到逼宮,雖然保住總理職位,但元氣大傷,此後自由黨支持率依然未見起色,終令更多黨員決定改弦易轍。特恩布爾曾於2008年至2009年間出任自由黨黨魁,當年將他踢走的正是阿博特。

特恩布爾昨日的逼宮行動獲多名閣員支持,包括副黨魁兼外長畢曉普,後者在投票中以70票對30票續任副黨魁。分析相信,特恩布爾出任總理後將會大幅改組內閣,國庫部長霍基、財政部長科爾曼、防長安德魯斯等與阿博特同一陣線者勢遭撤換。表態支持阿博特但拒絕作為其副手參選的社會服務部長莫里森,料接任國庫部長。

阿博特昨日投票前,曾經表示澳洲需要強健而穩定的政府,批評逼宮是重演工黨的「旋轉門」式總理更迭。澳洲前任工黨政府在2007年至2013年間先後發生兩次逼宮事件,2010年副總理吉拉德將總理陸克文拉下馬,3年後陸克文「君子報仇」將吉拉德趕下台,但隨即在幾個月後的大選被阿博特擊敗。

分析指出,雖然特恩布爾堪稱澳洲「最受歡迎政客」,但其中間偏左的立場不獲黨內右翼勢力支持,若非阿博特政績太差,其逼宮行動未必成功。獲右翼力挺的莫里森一旦任國庫部長,或可平衡黨內勢力,讓特恩布爾推行一些中間路線政策,使自由黨在下屆大選前挽回選民支持。

图片说明

阿博特(中)落敗後一言不發,板着臉孔離開會場。   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

特恩布爾能成功逼宮攆走阿博特,自由黨副黨魁兼外長畢曉普的支持功不可沒。這名在黨內左右逢源的三朝重臣,在選前表明轉軚支持特恩布爾,更表明阿博特已失去大部分閣員及黨員支持,只剩下辭任黨魁或舉行黨內投票兩條路可選,有媒體形容畢曉普是不折不扣的「造王者」。

畢曉普自2007年以來一直擔任自由黨副黨魁,先後成為納爾遜、特恩布爾及阿博特三任黨魁副手,地位從未動搖。特恩布爾2009年敗給阿博特後,質疑畢曉普背叛他,畢曉普終展示她的選票,以證明自己投票給特恩布爾。到阿博特上台後,畢曉普繼續留任副黨魁,更獲阿博特稱讚為「忠心耿耿的女孩」。

畢曉普曾形容外長一職是她「夢想的職位」,任內成績突出,被視為表現最佳的部長之一,自由黨議員曾看好她有能力成為黨魁,但特恩布爾其後在黨內支持度漸增,畢曉普亦決定支持特恩布爾。 (接下頁)

图片说明

特恩布爾成功逼宮後,與妻子一同會見傳媒。  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

60歲的特恩布爾本身是百萬富翁,過去曾擔任記者、律師及投資銀行家,多次打入澳洲富豪榜。特恩布爾雖然屬於立場保守的自由黨,但立場卻傾向左翼,支持備受爭議的碳交易計劃,並贊成同性婚姻及共和制,令他在黨內的支持並不明顯。

特恩布爾成長於雪梨一個單親家庭,成績優異,在雪梨大學修讀法律,畢業後再獲獎學金,到英國牛津大學深造。他畢業後曾在《星期日泰晤士報》等傳媒當記者,之後才開始律師執業,生涯代表作是協助軍情五處(MI5)前特務懷特擊敗英國政府,成功出版回憶錄。他1990年代創立互聯網企業,亦曾出任高盛澳洲分行董事總經理。

特恩布爾參政多年,過去曾推動公投廢除君主制,但未成功。他2004年首次當選國會議員,此後扶搖直上,曾在前總理霍華德政府擔任能源及水資源部長,2008年更成為自由黨黨魁。然而特恩布爾支持時任工黨總理陸克文提出的碳交易計劃,引起保守派黨員反感,加上捲入醜聞,結果翌年便在黨魁選舉中,以一票之差敗給阿博特。

自由黨前年重奪政權後,特恩布爾出任通訊部長,但他多次跟阿博特唱反調,如公開反對後者的氣候政策,表態前又沒先與黨友商討,不少黨員對此頗有微言。

香港《明報》援引外媒報導,澳洲政黨黨魁和總理的位置近年愈來愈不好坐,諷刺的是,阿博特和特恩布爾這對政治冤家可算開啟這股「風潮」。自由黨曾在霍華德領導下由1990年代中旬起執政長達接近13年,至2007年大選慘敗後,原防長尼爾遜在新黨魁選舉擊敗特恩布爾,不足一年後特恩布爾捲土重來逼宮成功,澳洲政壇朝野領袖換馬潮由此展開。

特恩布爾逼宮成功後一年多便被阿博特趕下台。另一邊廂執政工黨內部出現裂痕,時任副總理吉拉德在2010年將總理陸克文拉下馬。陸克文兩度嘗試復仇,2012年第一次失敗後曾聲稱不會再挑戰,但翌年還是捲土重來並得勝。惟工黨數月後大選敗北,陸克文既丟掉總理寶座,黨魁一職亦改由原教育部長蕭頓接任。

事實上,逼宮大戲在澳洲政壇並不新鮮,1980年代自由黨一度陷入三雄混戰。雪梨大學學者杰克遜(Stewart Jackson)指出,這是沿用英式西敏寺制度(指執政黨黨魁領導政府)的政治特色,倘若澳洲實行總統制,便不會發生類似情况。

澳洲政壇對頻換黨魁的現象並非沒有質疑,例如在陸克文和吉拉德糾纏時,工黨內部曾擔心內鬥太多會影響選情。不過杰克遜認為,民眾仍然對國家的民主制度有信心,他反而覺得,隨着愈來愈多小黨冒起,自由黨和工黨若未能保住基本盤,未來可能會更經常出現懸峙國會的局面。

图片说明

圖片來源:香港明報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