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銀錢荒嚇壞資本市場 機構或拋售股票變現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3-06-24 10:34
據《中華工商時報》消息,大陸銀行銀根吃緊,滬深股市全線下跌,投資者開始紛紛減持手中資產,過去一週滬深兩市新增股票賬戶數大幅下降58.47%,降至年內低點。資本市場也開始面臨資金流出的尷尬狀況。有分析稱,流動性的短暫缺失,令資本市場產生了恐慌,不排除有機構投資者拋售股票變現,以應對流動性缺失帶來的現金流隱患。
中新網報導,6月19日,上海銀行間同業拆借隔夜利率全線飆升。6月20日更創出2006年以來的新高13.44%。7天質押式回購的加權平均利率從6月初的4.66%躥升至8.26%。從交易所的國債回購市場看,深市1天國債逆回購基本維持在20%的高位。與此同時,各市場各期限回購利率均飆漲。足以看出,機構對於短期資金極其渴求。
分析指出,作為投資標的拆借利率上漲,直接導致理財產品收益率上升;另一方面,在資金普遍緊張的情況下,銀行也想通過提高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獲取更多資金,以提高自身流動性。
上周以來,市場資金情緒從緊張很快加速步入恐慌高峰,分析稱,主要原因是市場結構性和情緒性引導所致,客觀來看,6月份資金總量供應雖然也偏緊一些,但目前實際上還沒有出現鉅額流出項目而使總量真正接近枯竭地步。
目前影響資金波動預期最關鍵因素還是央行態度。但從央行上周在公開市場的表現來看,央行的態度比較堅決,即不會輕易放鬆流動性。因此,銀行也要改變流動性永遠寬鬆的預期。
瑞銀證券指出,未來數周內也會有一些因素衝擊著資金面。首先,5大行年度分紅吸收流動性約2400億元(人民幣,下同);其次,年中時點銀行理財產品、超短期基金理財產品遭遇凈贖回,或將給貨幣市場帶來更大的融資壓力;第三,金融機構杠桿率偏高,未來1月償付壓力很大;第四,7月初補繳準備金大約是8000億元;第五,7月中旬財政存款再度增加,預計衝擊規模在4500億元。
數據顯示,2012年,全國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季末月份平均增加2.3兆元,而季初月份平均減少5115億元。在存貸比考核的影響下,每逢關鍵時點,銀行往往會來一場「搶錢風暴」。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表示,存貸比的考核既有日均考核也有季末的時點考核,這兩種考核都很重要。年初放貸款太多的銀行,為了貸款比存款不超過75%,就必須把分母做大,也就是多吸引存款。
宏觀數據中M2與GDP的比值卻在不斷的擴大,到今年第1季,M2與GDP的比值已近200%,這意味著貨幣投放對經濟增長的推動作用正在不斷減弱,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大量的社會融資其實並沒有投入到實體經濟當中。
張承惠在金融創新試驗與經濟增長極建設論壇上說,銀行市場資金面並不是當前貨幣政策將收緊,而是過去幾年商業銀行隨心所欲擴張自己的業務規模,達到一個極點後的集中爆發。
張承惠分析指出,目前的流動性危機,與銀行面臨季末考核,對資金需求較大,各家銀行較為惜借有關。此外監管部門強化理財監管以及加大對跨境套利交易的監管,也導致各銀行需要增加資金以滿足合規要求。而部分對流動性盲目樂觀,沒有做好資金控制,以及貸款增加過猛有關。
在資金面趨緊的情況下,央行仍舊按兵不動。數據顯示,6月20日,全國銀行間市場同業拆借716.69億元,較前一日減少173.78億元;質押式回購8117.71億元,較前一日增加2144.31億元;買斷式回購140.39億元,較前一日減少14.13億元。
從上述數據看,央票的發行與回購操作依舊正常,並且在逆回購與短期流動性調節工具依舊停留在並不明朗的階段。
今年上半年,銀行貸款增速快,放款勢頭非常猛。與此同時,上半年社會融資總量也超過歷史最高水準。問題是,信貸環境的寬鬆,對實體經濟的影響卻相當有限。
張承惠認為,從中國經濟目前的現狀來看,降息難以引導資金從金融體系流入實體經濟,「大幅注入資金,將助長資金自我迴圈和舊的增長模式延續,很可能使正在進行的經濟結構調整半途而廢。」她說,央行不會坐視市場崩潰,但也不會全面放鬆,可能會嘗試公開市場短期流動性調節工具等方法,也會更多地要求商業銀行做好自我管理。
而在上周業界大呼央行是否會降準、降息的時候,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提出要優化金融資源配置,用好增量、盤活存量,更有力支援經濟轉型升級。「用好增量、盤活存量」,已經成為未來中國貨幣政策調整的一項總方針。
可以看出,政府堅持原有貨幣政策的態度很堅定,銀行如果繼續對寬鬆政策過於執迷,不按照經濟轉型的要求轉變思路,不努力盤活存量資金,就不可能走出「錢荒」的困境。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