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微信收費傳言背后的利益博弈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3-03-29 08:23
劉春泉
[ 中國的電信運營商市場化程度到底有多高?面對OTT業務的衝擊就是真正的檢驗。我們消費者樂於見到市場的競爭打破行政限制的市場準入 ]
近日有關微信收費的傳言鬧得沸沸揚揚,為何一分錢不賺的微信卻對通信運營商觸動如此之大呢?
支持微信收費的理由,主要是韓國有先例,信令頻繁導致網絡資源占用過大。反對的理由主要是韓國先例查無實據,運營商應恪守網絡中立。折中的意見則是暫時觀望,由市場決定。
韓國的實際情況是,盡管負責電信監管的韓國通信委員會表示允許運營商在特定情況實施流量管理,由於這一指引性內容遭到了廣泛的批評,到目前為止尚無一家移動運營商提出申請,之后也未再出台新政策。據稱連新任女總統也支持網絡中立。因此,所謂韓國先例只能說明人家也遇到這種紛爭和博弈,但要作為佐證限制OTT業務合理性的力證,不太有說服力。
筆者認為,這場所謂的微信收費爭議,表面看起來是技術與商業模式爭議問題,深層次來看,實質是壟斷與充分自由競爭的爭議問題。
由於心跳包的技術特點,微信的信令頻繁,網絡流量資源占用較大的問題目前的確存在,但一方面,四代網的建設也可以針對性地緩解甚或解決這個問題,另外一方面,在個人電腦上P2P下載也曾有過這個問題,但並沒有因此另行收費。
微信引起恐慌的真正原因是,智能手機普及導致移動互聯網崛起,運營商在互聯網經營方面不太成功,語音業務、短信業務等傳統的“現金奶牛”面臨挑戰。作為上市公司,其財務報表不好看。而且運營商集體面臨內憂外患:內憂是中國電信手機大力度促銷導致一向無促銷的移動最近也不得不頻頻獎勵送油,外患是短信和話音業務正在被OTT替代,尤其是微信兩年達到3億用戶,讓運營商彷彿看到了語音業務和短信瞬間崩塌並非不可能。
目前微信的對講功能設計應該就是為了避免正面衝突才不敢設計成直接對講。從技術上看,實時對講推出可能是遲早的事情。一旦實時對講推出,那語音和短信業務如果再不降低資費,就即將面臨巨大衝擊。
至少從目前階段來說,中國運營商們的問題顯然不是資源不夠用的問題,而是機會太多、誘惑太多的問題,筆者曾聽一位運營商的前高管評價其服務的企業:沒有不想做的,做了也沒有不成的。由此導致結果是:業務多而不精,都賺錢,但都不大,做不強。在贏家通吃的互聯網世界裡,總也找不到現實世界裡運營商的那種老大的感覺。[NT:PAGE=$]
對運營商來說,別人有的互聯網業務他們几乎都有,品品質可能也不差,例如飛信。但為何做不過騰訊等其他OTT廠商呢?說到底,還是市場準入的保護看起來是好事,實則讓企業在市場上競爭的狼性不足,先天就缺乏居安思危的市場基因。
為何中國移動如此強大,但飛信就是比不上QQ呢?只有市場打拼出來的企業,才能適應最大的風險和最多最迅猛的變化,這就是為什麼各國的競爭法、反托拉斯法,無一例外都要保護競爭,而不是競爭者。
就算是確有信令占用問題,網絡服務是不是運營商可以單方面拒提供的?由於技術的發展,即使沒有微信,也有其他的品導致運營商的通道化格局,運營商可以像做飛信、做“移動夢網”那樣,盡管大顯身手,一併競爭,但若要通過網絡服務商的身份遏制微信,恐怕我們消費者不答應。因為只有充分競爭,才能使利潤率趨於社會平均水平,有利於消費者福祉。
必須澄清的是,包括騰訊在內的所有OTT廠商,無論資源占用多寡,都無需感恩戴德,因為沒有什麼恩賜,沒有誰免費使用運營商的網絡資源,所有的用戶都已經為網絡付費了。區別在於過去運營商按照大數法則投入和配置的資源,在新的OTT品出現后不夠用了。舉例來說,假設使用率為10%,運營商10兆寬頻資源可以賣給 100個客戶,但微信是“永遠在”,10兆只能夠70~80個客戶,原來硬件還是那麼多,容量當然就不夠了,網絡擁擠、通話掉等問題就突出了。那麼,解決這個問題,是對原來已經收費的再另立名目收費,還是擴容及尋求其他技術解決方案?答案是顯而易見的。
目前階段,微信品雖好,但語音和信息等許多功能和實際使用還不能與運營商的語音和短信等品媲美,之所以用戶削減語音和短信而使用微信,原因就是運營商的價格太貴,用戶的選擇是理性行為,無可厚非。從2012年業績來看,中國移動營收5604億元,凈利潤1293億元;中國電信營收2831億元,凈利潤149億元;中國聯通營收2489億元,凈利潤71億元。如此之高的利潤率下,資源不夠本來就應該增加投入,固守自己的既得利益一毛不拔,卻要求市場化的互聯網公司來重覆承擔消費者已經付費的網絡成本,合理性在哪裏?據稱,第四代通信網建設成本大概需100多億,而四代網可以極大擴充資源,運營商應該有能力通過增加投入來緩解甚至解決信令資源問題。
還有人試圖從電信條例對於語音等基礎電信業務的壟斷保護的角度去尋找問題,向微信等OTT品施壓。當年福州VOIP電話案也的確樹立過一個非常糟糕的惡劣先例,對此筆者認為電信條例在立法時是由當時的利益格局決定的,但人大層面的電信立法應摒棄部門立法捍衛條塊利益的弊端,秉持技術中立原則。直言不諱地說,正是由於電信條例對運營商壟斷的不合理保護,才導致三家電信運營商2012年凈利潤高達1500多億,而中國用戶卻至今無法使用諸如Skype這樣技術早已成熟的價格低廉甚至免費的網絡電話!
據報導,美國T-mobile最近推出套餐,短信電話全免費,該套餐的月租費最低為50美元,可以享受500MB高速數據(超出部分將進行限速)、不限時語音通話、不限量短信。如果外加20美元,則可以享受無限數據流量。用戶也可以選擇分級套餐,最高能以每月110美元獲得12GB的熱點數據。[NT:PAGE=$]
從這個例子大致可以看到這場運營商與OTT廠商之爭可能的解決方案:運營商從語音業務轉向數據業務為主,逐步降低語音及短信等收入的比重。從電信運營商自己的數據來看,數據業務流量也都有大幅度增長,這與包括微信在內的移動互聯網業務迅猛發展直接相關。對運營商來說,他們關心的是,有新的業務增長點去抵消掉語音、短信等業務的損失,否則他們會敵視和動用一切手段遏制微信等革命性OTT品的應用。
中國的電信運營商市場化程度到底有多高?面對OTT業務的衝擊就是真正的檢驗。我們消費者樂於見到市場的競爭打破行政限制的市場準入,由競爭給消費者帶來更多的優質服務,以及更為合理的價格。
(作者系泛洋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