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產業

金融時報:阿里巴巴深挖中國銀行業財富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3-08-31 12:38


導語:英國《金融時報》網絡版本周刊登題為《阿里巴巴深挖中國銀行業財富》(Alibaba digs deep for Chinese banking treasure)的文章稱,通過小額貸款業務阿里金融和在基金業務余額寶,阿里巴巴集團正涉足中國的在金融市場。這將推動中國銀行業的變革,而銀行業已對此做出積極回應。

以下為文章全文:


今年6月,阿里巴巴集團董事長馬雲表示,將推動中國金融市場的變革。這一表態足以引起中國發展緩慢的銀行業的關注。

阿里巴巴集團目前已有超過5億注冊用戶,該公司已經改變了中國零售市場。作為進軍銀行業的第一步,阿里巴巴集團推出了小額貸款服務,而該業務目前發展速度很快。

馬雲在《人民日報》上撰文稱:“中國的金融行業,尤其是銀行業,目前僅為20%客戶提供服務。我可以看見,80%的企業沒有獲得服務。金融行業需要變革,需要外部力量介入並推動其轉型。”

馬雲目前關注這一市場的兩大領域。阿里巴巴集團已推出基金管理服務余額寶,這將衝擊銀行傳統的存款業務。通過該業務,阿里巴巴集團的用戶可以將帳戶中的資金直接投資貨幣基金。

相對於傳統銀行帳戶,這是一個有吸引力的替代品。余額寶的年利率約為4.5%,超過當前銀行活期存款利率0.35%的10倍,並具有同樣的流動性,其中的資金可以隨時提取。在推出的第一個月中,余額寶吸引了250萬用戶,以及57億元人民幣的投資。

馬雲正在將支付寶發展成基金的中介。阿里巴巴集團本月表示,支付寶的注冊用戶將可以投資37家基金公司的基金。這是一次不太起眼的舉措,但將使阿里巴巴集團在在金融市場取得有利地位。

那麼,馬雲對中國銀行業究竟有哪些威脅?

阿里巴巴集團的貸款業務正在快速發展,但起步階段規模很小。在中國龐大的銀行業中,阿里巴巴集團仍是一家很小的參與者。自3年前創立以來,阿里金融已放出1000億元人民幣的貸款。這是一個不錯的開始,但仍只占中國銀行業貸款總額的約0.1%。

較小的規模帶來了優勢。到目前為止,監管部門還沒有給阿里金融設置障礙。中國媒體近期指出,根據阿里巴巴集團當前的注冊資本,作為一家小額貸款公司其貸款上限約為24億美元,但實際上阿里金融目前的貸款規模是這一數字的40倍。如果阿里金融的規模繼續壯大,那麼阿里巴巴集團將需要考慮全新的問題,包括資本充足率和存款准備金要求等。傳統銀行必須滿足這些要求,但創新能力也因此受到影響。

阿里巴巴集團拒就《金融時報》這篇文章置評。一名銀行分析師表示:“阿里巴巴集團通過小額信貸公司開展在貸款業務。他們通過公司,使這一業務在當前體系下是合法的。問題在於他們當前的規模有多大。在發展壯大后,他們將引起監管部門的關注。”

鑒於電商業務的聲譽和規模,阿里巴巴集團已對中國金融市場生重要影響。阿里巴巴集團擁有龐大的用戶基數和交易量,因此在使用“大數據”分析技術做出貸款決策方面處於領先。

中國各大銀行已注意到阿里巴巴集團的動作。以往,阿里巴巴集團曾將電商網站的交易數據提供給建行,幫助該銀行更好地進行貸款決策。不過,兩家公司於2011年停止合作。一名消息人士表示,阿里巴巴集團當時要求建行為信貸信息支付更多費用。建行的反應是進軍電商業務,打造自己的在商城,從而自主收集交易數據。

即使沒有電商業務,銀行也擁有豐富的客戶數據,並逐漸以更好的方式去利用這些數據。巴克萊分析師梅·嚴(May Yan)表示:“如果他們能充分利用這些數據,將可以更好地瞄準客戶需求。銀行的動作較慢,而目前的挑戰對他們來很好。”

實際上,阿里巴巴集團等在金融服務能開展的業務不多。分析師表示,為了吸引規模更大、更穩定的客戶,金融公司必須提供保管服務、貨幣結算服務,以及面對面的顧問服務。這些要求意味,如果馬雲希望打造真正的金融業務,那麼必須與他希望推翻的現有秩序更緊密地合作。到那時,阿里巴巴集團將成為中國金融業生態系統最具變革能力的參與者。

除阿里巴巴集團之外,《金融時報》還列出了推動中國金融行業變革的另4股力量:

1.騰訊

從今年8月開始,微信與華夏基金合作,推出了非常類似余額寶的服務,幫助用戶直接投資貨幣基金。中國媒體報導稱,騰訊正在與長城證券討論,推出在券商服務。

2.蘇寧

作為曾經中國最大的家電連鎖公司之一,蘇寧正在轉型為在購物平台,並跟隨阿里巴巴集團的步伐開發在支付系統。本月,蘇寧宣佈推出用戶可直接投資的金融品,並表示已提出初步申請,發展銀行業務。

3.銀行的電商業務

中國一些銀行正採取措施應對阿里巴巴集團的挑戰。它們的做法是進入阿里巴巴集團的優勢領域。建行和交行均推出了在購物商城,而另一些大銀行也在考慮推出類似服務。這將使銀行進一步參與在金融市場。

4.理財品

理財品是改變銀行當前運營模式的最有力因素。通過收益率更高、類似存款的短期投資品,銀行之間正在爭奪客戶。盡管這些理財品可以在櫃面購買,但投資者更多地通過在渠道進行購買。銀行會發送營銷短信吸引投資者購買其品,而通過網站和智能手機應用,投資者也可以方便地在銀行之間轉移資金。(維金)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