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科技

《福布斯》雜誌:蘋果活在當下 谷歌投資未來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3-06-17 14:18


導語:《福布斯》雜誌網絡版撰稿人馬克·羅格維斯基(Mark Rogowsky)今天撰文指出,作為硅谷當前炙手可熱的兩大科技巨頭,蘋果公司和谷歌的商業思維似乎截然不同,一個更看重當下,一個則在投資未來。或許正因為如此,谷歌推出了面向未來的高空氣球互聯網服務“Loon計劃”,而蘋果公司卻斥資500億美元回購股票,試圖以此來推高持續低迷的公司股價。

以下為文章全文:


鮮明對比

作為一家曾經偉大的創新者,蘋果公司曾帶領我們進入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時代,而谷歌則是當前硅谷的“革命者”,兩家公司的當前境遇形成了鮮明對比,而上周舉行的全球開發者大會(WWDC),更是將這種對比推向極致。

一方面,果粉和評論家正在討論新一代iOS移動作業系統的改動幅度是否足夠大,以助其重新奪回在移動領域的領導權;另一方面,谷歌則在新西蘭上空放飛了“Loon夢想”,試圖讓全球2/3尚未接入互聯網的人能夠借助搭載網絡接入點的高空氣球上網。

我這樣說,沒有蘋果公司已經“失去競爭優勢”,或者無力創新的意思,但自iPad Mini發布以來,這家公司陷入創新乏力的窘境,已是不爭的事實。無論是蘋果公司自己的活動,還是外界的傳言,該公司都未能兌現CEO蒂姆·庫克(Tim Cook)在2012年做出的承諾,即發布“震撼人心的品”。

蘋果公司和谷歌之間的不同境遇,一定程度上是源於它們企業文化的差異。谷歌當前所作的一切,主要是在為未來發展打基礎,如自動駕駛汽車到高空氣球上網項目,以及正在取得進展的工作——即Google Now等一些更難以捉摸的項目。Google Now是在谷歌在去年I/O開發者大會上推出的智能助手服務,在用戶尚未提問之前,就會提供相關信息。

智能服務

Google Now目前已經登陸Android和iOS兩大平台,但在iOS平台上面,由於蘋果公司對第三方應用所做的諸多限制,完整性遠遠不及Android版本。這項服務能告訴用戶交通狀況,讓他們對自己的行程早做調整。另外,它還在用戶前往機場途中,收到登機牌信息。

Google Now現在還難稱完美,但蘋果公司的智能輔助服務Siri同樣如此。蘋果公司似乎非常推崇這一概念,以致於通過通知(Notification)屏幕在iOS7中植入了一個功能非常有限的版本。實際上,對於第三方開發者在今天從事的活動,如密碼管理、流媒體音樂、日曆功能、照片過濾等,蘋果公司似乎都滿心歡喜。

[NT:PAGE=$]現在看來,整合最佳第三方應用,已成為iOS自然生命周期的一部分。微軟多年來也一直在嘗試這種做法,並且也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但沒有人將這種嘗試與創新混為一談,或者說,他們也不應該這樣想。

恰恰相反,創新就是像谷歌眼鏡這樣的創意,后者已成為人類與科技互動的最新典範。正如我在之前所說,谷歌眼鏡擁有一些極易上手的應用,如拍攝第一人稱的視頻以及頭戴式導航功能,這些功能有望給上述任務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隨數以千計的開發者爭相開發谷歌眼鏡應用,將來肯定會有更多的新技術,借助於增強現實來激發用戶與全世界的新互動方式。

第二屏幕

與此同時,有傳言稱蘋果公司正在開發智能手錶iWatch。或許,iWatch將是有史以來最酷的腕表,但它畢竟是戴在手腕上,而多年來許多人已經不習慣在手腕上戴任何東西。除了添加感測器外,如Fitbit或無帶心率監控器,外界想必會將蘋果智能手錶看作是手機的“第二屏幕”。

實際上,Pebble同索尼一樣,都已經開發了第一代智能手錶。對於那些想要深度挖掘iWatch功能的人來說,他們可以拜讀一下前蘋果員工、人機界面開發者布魯茲·托加茲尼(Bruce Tognazzini)有關這款品的討論。他認為,殺手級功能意味密碼時代的終結。

可問題是,下一代iPhone據說也將讓用戶用指紋取代密碼,對於那些容易將自己密碼忘記的人來說,這項功能肯定會大受歡迎。除了傳聞中的指紋輸入,下一代iPhone還將配備品質更優的攝像頭,可能還具有更多的色選擇。簡單地說吧,下一代iPhone在外觀和功能都同iPhone 5大同小異。

漸進主義

對於蘋果公司而言,這種舉動更多代表一種漸進主義,雖然這樣的用詞有些刻薄,但毫不為過。我認為,雖然新一代Macbook Air的電池續航能力有了極大提升,但公平地說,除此之外,並沒有其他什麼新東西。此外,它在外觀上酷似2010年款Macbook Air。

在未來幾年內,蘋果公司將拿出500億美元,用於回購股票。在最理想的情況下,此舉將使得在外流通的蘋果股票數量減少,如果市場給予回報,那麼蘋果公司股價將上漲10%左右。但從財務角度講,很難想象一個不太“瘋狂”的創意,最終能給蘋果公司的股價帶來怎樣的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蘋果將500億美元用於回購股票,而不是打造“不同凡想”的創意,這種短視的行為會對蘋果公司的長期價值帶來怎樣的影響,結果其實不難想象。(清辰)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