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暴跌背景下的世界石油貿易版圖重劃(上)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1-13 09:06
2015年,石油的美元價格延續2014年下半年的跌勢,整個下跌過程貫穿全年。作為美國在烏克蘭衝突中戰略擠壓俄國的主要戰略手段,石油的美元價格持續下跌,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俄國的能源出口收入,另一方面,石油的美元價格作為市場投機的對象,也成為美國華爾街資本在紐約石油期貨市場大規模做空牟利的工具。在2015年石油美元價格的暴跌的背景下,世界石油貿易市場的諸多參與方為了自身的利益和生存采取了適應性行動,他們的基於自身利益的不同行動也推動了世界石油貿易格局的深刻改變。
若隱若現的石油價格戰的背后推手
1960年9月10日,由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和委內瑞拉的代表在巴格達開會,決定聯合起來共同對付西方石油公司,維護石油收入。14日,五國宣告成立石油輸出國組織 ,簡稱“歐佩克”。隨著成員的增加,歐佩克發展成為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一些主要石油生產國的國際性石油組織。歐佩克總部設在維也納。2003年該組織成員石油總儲量為1191億噸,約占世界石油儲量的69%,其中排在前三位的成員分別是沙特阿拉伯(355億噸)、伊朗(172億噸)和伊拉克(157億噸)。2013年12月4日,歐佩克部長級會議決定,繼續維持3000萬桶原油日產量限額不變。當時歐佩克原油產量約占世界石油產量的三分之一。
歐佩克組織在成立的初期,定期公布從沙特從拉斯塔努拉角出口的api度為34度的輕油價格作為原油官價,從而歐佩克組織也就成為石油出口與銷售的國際性卡特爾壟斷組織,因此也成為美國資本覬覦的對象。第四次中東戰爭中,美國借助以色列的軍事勝利,迫使沙特秘密簽約,沙特的石油和美元結算掛鉤,因此以沙特為突破口,迫使歐佩克國家的石油出口用美元結算,建立石油美元本位制。美國因此不僅控制全球大部分的石油生產和出口,而且通過石油的美元結算,開始操縱世界油價。而作為世界最大的石油出口國的沙特,一方面被美國的“條約保護”,另一方面,以色列作為石油美元的看守者,刺刀頂在沙特身上。
石油是工業的血液。歐佩克組織在被美國控制之后,價格形成機制由歐佩克官價向美國紐約的石油期貨價格+升貼水(基差)體制過度,中間經歷了一個短暫的“七種原油一攬子參考價”的時期。美國不僅控制了歐佩克組織,而且由此控制了全球的石油價格基準。美國不僅通過石油美元本位制逐步建立起美國的全球金融和經濟利益鏈,而且由此控制全球其他工業化國家的經濟運行。
作為美國資本控制的國家,沙特在石油價格戰過程中不過是一個代理人或者被操縱的木偶。在美國對沙特的政治和軍事控制的前提下,沙特自2014年中以來與俄國的石油價格上死掐,其發端於烏克蘭危機,美國借助第三次北約東擴在戰略上壓迫俄國。在遭到俄國在克里米亞猛烈反擊后,為了從經濟上打擊俄國這個以石油和天然氣出口為經濟支柱的國家,美國在戰略選擇手段不多的情況下,不得不啟用了自己掌握的石油價格武器,開始操縱紐約石油期貨價格下跌。巴塞羅那國際事務研究中心中東問題專家埃卡特•韋爾茨曾經說:“石油已經不再是上世紀70年代那樣的政治武器了,……但沙特仍然擁有在每次危機中增加或削減產量的能力,這一點也只有它能做到。”
沙特在石油價格戰中充當美國的馬前卒
幾乎從伊斯蘭世界有史以來,什葉派和遜尼派的宗教矛盾就存在。作為主要的遜尼派大國的沙特憑借伊斯蘭教搖籃和世界主要石油出口大國的地位,成為地緣政治棋局中的重要角色。隨著中東局勢的演化,美國主導的中東安全框架受到俄國主導的什葉派反恐同盟的嚴重沖擊,由於西方對中東石油大國伊朗連續數十年制裁的暫時結束和伊拉克戰爭后伊拉克什葉派上臺執政,沙特在世界石油貿易中的地位開始面臨俄國、伊朗和伊拉克的嚴重挑戰。
2015年2月4日,《紐約時報》欲蓋彌彰地將沙特定為此輪油價暴跌的始作俑者。報導稱,沙特阿拉伯正利用對普京施壓,希望他放棄對敘利亞阿薩德政權的支援。根據美國和沙特阿拉伯官方公布的訊息,在過去的幾個月里,俄羅斯和沙特阿拉伯已經進行了多輪談判,目前尚無重大進展。此前沙特政府已經公開表態:國際油價的波動僅反映全球石油的供需關係,不會讓地緣政治干預本國的經濟發展。沙特目前的“低油價”規則或許會帶來額外的外交優勢,例如增加阿薩德政權更迭的可能性。
2014年11月時,沙特外長費薩爾親王與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在莫斯科見面,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基於俄國利益的考慮說:“我們在這個問題上和沙特的同事達成一致,我們都認為石油市場是由供需關係決定的,不因受地緣政治的影響。”沙特和俄羅斯在公開的聲明背后,對油價下跌背后的真相心知肚明,只是私底下需要諒解:地緣政治是地緣政治,油價是油價。一位要求匿名的沙特外交官表示:“如果石油能夠為敘利亞帶來和平,那么沙特一定會竭盡全力[與俄羅斯]達成交易。”但是沙特的石油能給敘利亞帶來和平嗎?
隨著美俄戰略爭斗的戰線從烏克蘭擴展到敘利亞。俄軍進入敘利亞打擊“伊斯蘭國”,一箭數雕。不僅穩住了巴沙爾•阿薩德政權,開始組織什葉派穆斯林為主導的產油國的統一戰線,沖擊了美國的中東安全框架,而且加強了與法國、德國等歐盟國家的戰略合作,緩解了因烏克蘭問題與歐盟的衝突,對中東地區的地緣政治,特別是對沙特在亞洲市場的石油供應霸主地位產生沖擊。
不過沙特對石油價格未必不存有與美國不一樣的心思。《金融時報》指出,沙特的短期戰略雖然會為國庫和王室帶來傷痛,但將未來的高成本競爭對手拋在身后,保障了未來的市場份額。一位駐利雅得的西方外交官說:“利雅得沒有人會因為廉價石油而高興。但這是事實。他們希望這項戰略能奏效,但存在巨大的不確定性。”饒有意味的是,2015年1月13日,前任國王阿卜杜拉在自己將要離世的前夕,讓沙特加入中國主導的亞投行,在政治和經濟上給沙特鋪好一條后路。
79歲的國王薩勒曼1月登基履新,奉行的低油價規則在打壓戰略對手的同時,置高收入高福利的王國於嚴重財政赤字狀態,直接動搖國家穩定與繁榮的根基。3月下旬,薩勒曼組建伊斯蘭十國聯盟對也門發動空襲。在美國背著沙特、單方面與伊朗緩和的背景下,半年后沙特更是率領盟友發動地面戰,派兵進入同樣有“帝國墳墓”之稱的“部落王國”。大量也門平民死亡、堅定盟友巴基斯坦的退出和2015年10月朝覲季踩踏事件導致2000多人遇難的慘案。這些嚴重挫傷沙特的國際威望,開支不菲的戰爭損耗更讓財政吃緊的狀況雪上加霜。10月30日,一直被沙特排斥的伊朗應邀出席日內瓦敘利亞危機談判,標志著美國敘利亞政策基本破產,更象征著沙特被迫對伊朗低下高貴的頭顱,沙特這個自詡伊斯蘭世界領頭羊的大國再次顏面掃地。
美國對此洞若觀火。2013年,沙特軍費支出567億美元,以采購美國軍事裝備為主,沙特的國家安全也就完全操控在美國的手中。而據英國《獨立報》10月23日報導,作為世界頭號石油生產國,沙特阿拉伯可能會上演逼宮戲碼:在王室第二代成員中,現今仍在人世的12位王子中有8人支援罷黜79歲的國王薩勒曼,由薩勒曼同父異母的弟弟、73歲的艾哈邁德取而代之。
有關“預謀政變”風聲也一度傳得有鼻子有眼。美國在控制沙特政治和軍事的前提下,“政變”傳說,與其說是折射出沙特王室和宗教階層的集體焦慮,即沙特如何在國內政治和油價問題上改弦更張,才能擺脫深陷其中的政治和經濟困境;不如說是美國通過媒體發出了準備對沙特王室“換馬”的警告,以便低油價戰略手段維持下去;一旦王室改變油價政策而謀求短期經濟利益,那么就會偏離美國通過低油價戰略打壓俄國的路線。沙特不得不與俄國的石油出口市場的“火拼”背后,不過是美俄之間的戰略較量的一個環節或者投影。
美國拋售儲備油參與打壓油價
美國政府在2014年3月份宣布了一項“試行出售”的計劃,其內容是從戰略石油儲備中出售500萬桶原油。2015年10月28日,美國政府再度宣布了從戰略石油儲備中出售數千萬桶原油的計劃,該計劃將從2018年開始啟動,每年出售的原油將為500萬桶,到2022年上升至每年800萬桶,到2023年進一步提高至每年1000萬桶,這意味著當這項計劃在2025年終結時,總出售量將達到5800萬桶。這引發紐約商業交易所12月份交割的西德克薩斯輕質原油期貨價格和倫敦ice歐洲期貨交易所12月份交割的北海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下跌。
配合的資訊釋放無獨有偶。11月12日,美國能源資訊局發布報告,12日前的一周,美國全國的商業原油庫存增加420萬桶至4.87億桶,增幅高於市場預期,庫存水平較去年同期高1.086億桶;美國原油期貨主要交割地俄克拉何馬州庫欣地區的原油庫存增加224萬桶至5536萬桶;美國日均原油產量則增加2.5萬桶至918.5萬桶。歐佩克在11月12日也發布的月度原油市場報告,10月份歐佩克的日均原油產量為3138萬桶。該機構預期2015年非歐佩克國家的日均原油產量增加72萬桶至5724萬桶。
美國和歐佩克的儲備增加,美國拋售儲備油,明確宣示了美國華爾街要求縱油價繼續下地的意圖。盡管實際的拋售量在市場銷售總量中微不足道,但是強化了原油價格持續下跌的預期,引發市場參與者借機做空。
“殺人一千,自損八百”消耗戰
沙特通過低油價爭奪市場份額的政策對其主要的市場對手俄國和伊朗的經濟打擊,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俄國總統普京在12月2日發表國情咨文時表示,俄國無法長期應對石油價格走低和制裁。俄國經濟局勢是復雜的,但還談不上危機,已經出現了正面的趨勢。在什么也不改變的情況下,俄國無法長期應對石油價格走低和制裁。據俄國央行估算,若油價在2016年到2018年維持在每桶40美元以下,則明年俄國經濟將衰退5%乃至更多,通脹率會攀升至7%到9%;若油價維持在每桶50美元左右,則今年俄國國內生產總值將減少3.9%到4.4%,明年將減少不到1%。
隨著伊核問題的和平解決,針對伊朗石油出口的禁令在2016年或許解除。伊朗此前承諾,將每天至少多出口原油50萬桶。在伊朗入市后,預計全球石油過剩產量將達到150萬至200萬桶每天。在歐佩克和俄國不減產的情況下,伊朗要收復能源市場失地,勢必提供大幅價格優惠,伊朗的經濟恢復進程可能延緩。
在沙特發動的這場石油價格消耗戰中,實際的降價效果未必符合沙特的“初衷”,沙特的市場份額並非隨著石油價格的下降而有所增加。總部設在利雅得的聯合組織數據計劃(jodi)稱,沙特的原油出口從2015年7月的日均728萬桶下降至8月的699萬桶,儲備量則提高到3.266億桶,達2002年以來的新高。據路透社訊息稱,俄羅斯10月石油日產量增至1078萬桶,創蘇聯解體以來高位。這一數據反映出俄羅斯的保衛市場份額戰略,對抗來自海灣國家的競爭對手向俄國的傳統石油出口市場侵蝕。
而且沙特在價格戰中也代價不菲。低油價這柄雙刃劍自然“傷敵一千,自損八百”。每桶不足50美元的銷售,導致出口收入斷崖式銳減,把沙特推入嚴重財政赤字。沙特自2011年以來首次編制了赤字預算,2014財年決算的赤字數額高達175億美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認為,油價暴跌導致沙特2015財年的赤字至少達到1000億美元;2014年沙特用於汽油、柴油、天然氣和電力等開支的補貼已達600億美元,約占gdp的10%,2015年這一占比將翻番為120%。
沙特雖然富甲天下,但是嚴重依賴石油工業的畸形產業結構導致經濟脆弱不堪,沙特財政盈虧平衡點明顯高度依存高油價。imf分析指出,沙特只有保持106美元的高油價才能避免赤字,僅低於107美元的巴林,遠高於伊拉克、阿聯酋、伊朗、卡塔爾和科威特等國,后者的赤字紅線顯示,油價能夠維持在81至49美元的中低風險區間。低收入意味著這些國家開支緊縮、稅費增加和價格上漲。
沙特最重要的銀行之一桑巴銀行表示,2015年該國一共掏出520億美元用於補貼3000萬居民的能源消費;就目前的赤字水平來看,這一數字難以為繼。或許正是這個原因,沙特石油大臣阿里•納伊米10月表示,正在“研究”削減一些補貼。盡管這位資深石油大臣他緊接著試圖淡化這番言辭的重要性,表示這項措施並非當務之急。
沙特政府事實上已經已經開始削減2016年基礎設施支出預算。被叫停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當中包括2005年宣布的四大基礎設施項目之一的阿卜杜拉國王經濟城、多個體育場和擴建利雅得地鐵等項目。彭博新聞社稱,某些基建項目的推遲和公共開支的縮減已經開始對其他行業產生影響,因為沙特政府正在拖延付款,一些企業的賬期至少延長半年,沙特政府還試圖對一些已經完成的合同調低價格。
很顯然,沙特政府的石油銷售收入的價格彈性遠遠超過其銷量彈性,在沙特的石油實際銷售量無法因為降價大增的情況下,沙特在世界產油國和作為領頭羊的歐佩克國家中單方面的降價行為是魯莽的,甚至具有自殘的特征。這也是這場石油價格戰的最為詭異之處。
在石油價格戰中受損的不僅僅是沙特,也包括美國自己。油田服務公司貝克休斯公司(baker hughes)所提供的數據顯示,美國正在作業的鉆井平臺數量已從高峰期的1,925口降到771口。美國可能已有20家石油公司破產,但大都是一些小公司。規模最大的破產油企是薩姆森資源公司。大陸資源等一些公開上市的大型頁岩油公司的股價大跌。
不過美國頁岩油業受到低油價沖擊的后果有被媒體故意放大的嫌疑。美國頁岩油的損益平衡點隨著規模擴大和技術改進削減了成本並提高了效率。阿納達科石油等公司都壓縮了鉆探時間和成本——並創造出一種所謂“未被水力壓裂的油井”(fracklog),即已被鉆好但不用急著抽油的頁岩油井,實際上就是將石油儲存在地下。據統計,美國大多數頁岩油企業的成本約在45美元,所以如果油價持續走低,其生存並非不面臨問題。不過頁岩油相關行業僅占美國經濟總量的1%,影響非常有限。
美國資本大肆做空獲利和金融控制沙特
盡管美國石油產業的復產和擴大出口,其真實目的未必是為了賣油增加收入;持續的低油價不符合美國石油資本集團的利益;在美國經濟金融化的背景下,美國資本在石油領域的利益得讓位於在金融領域的利益。
首先,在通過低油價遏制主要戰略對手之一的俄國的同時,美國資本也通過在市場做空而獲取暴利。由於紐約石油期貨市場成為全球定價中心,參與這個市場的資本規模也是相當龐大的,從而形成以紐約市場為中心的全球石油利益分配網絡。這是美國資本在美國石油業中受損得以補償的最大來源。
其次,美國資本聯合其它西方附屬資本勢力集團,試圖進一步加強對沙特石油產業的金融控制。沙特因為低油價面臨的財政與經濟困境,不過是美國資本的順手而為,為美國進一步掌控啥的石油產業提供環境條件。imf在今年10月發表的有關沙特經濟的報告中認為:“該國目前實施的政策難以在中長期上對重建財政發揮作用”,並警告說“如果繼續實施該政策,該國的(海外)金融資產可能在5年內耗盡”。11月1日,標準普爾將沙特的信譽等級由aa-調低為a+。
2015年6月至10月,沙特已相繼4次發行債券,打破2007年后未發債券之良好紀錄,預計全年發債總額高達270億美元。沙特的舉債來源毫無疑問多數來自於美國資本,給美國銀行業和其他投資者提供生意自然不足與外人道;沙特中央銀行過去6個月間從美國貝萊德投資集團等資產管理機構融資近700億美元。沙特王子、副石油大臣阿卜杜勒-阿齊茲•本•薩勒曼在近多哈舉行的一場能源大會上說,王室將繼續投資天然氣和石油部門。英國《金融時報》報導,沙特阿拉伯正準備在國際債券市場上舉債,從而為石油大戰進一步提供資金,以便保衛自己在世界石油市場的份額。沙特可能會在未來五年內將債務水平提高到國內生產總值(gdp)的50%,在目前極低的水平上進行大幅提升。
這些西方金融資本通過捆綁沙特,也成為全球石油市場上最強大的力量——生產調節者,以維持對全球石油市場的控制力和影響力。所謂的沙特欲“舉債死磕”美國頁岩油的對手戲情節,不過是為了轉移人們的視線而刻意進行的媒體誤導,從而掩蓋背后的真相。(待續)(本文作者清湖漁夫系和訊博客著名博主、和訊評論專欄作者)
- 供應風險與需求疲軟拉鋸 油價短線震盪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