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員工為什麼挨不過“跳槽季”?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3-03-15 08:21


劉瓊

[ 導致一員工和專業人員離職的前三個主要原因,分別是薪資缺乏競爭力、職業發展機會少、激勵匱乏 ]


在北京一家廣告公司做HR的李欣(化名),春節后2天內就收到8封辭職信,讓她非常無奈。實際上,2013年春節剛過,各種“開門辭”信息充斥社交網站,“上班第二天,4個同事離開公司,推廣部走了倆,一下子覺得空蕩蕩的”。當年終落袋為安,職場開始躁動,春節后接下來的3、4、5月都是傳統的辭職高峰。

什麼原因導致員工挨不過年度“跳槽季”要離職?該如何吸引和保留員工? 科國際人力資源有限公司(下稱“科國際”)研究中心近日發布的《2013中國企業人才保留調查報告》顯示,2012年受訪企業流失最嚴重的前三個職位分別是銷售代表、技術人員、技術工人,一員工過於頻繁流動成為企業面臨的最嚴重的人力資源問題。

“應對跳槽季,企業HR與其亡羊補牢忙於招聘,不如未雨綢繆保留人才。”科國際招聘流程外包業務總經理李捷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公司的人力資源戰略要有長遠目光,不能僅是尋求“拿來就用”。

人才流失現行業差異

科國際的上述調研顯示,43.5%受訪企業表示,銷售代表是流失最嚴重的職位;22.1%受訪企業表示,技術人員是流失最嚴重的職位。導致一員工和專業人員離職的前三個主要原因,分別是薪資缺乏競爭力、職業發展機會少、激勵匱乏。

人才流失最嚴重的職位,體現了較大的行業差異性。“一些經濟活躍的行業領域、外部機會更多,人才市場的活躍度也更高。”李捷表示,比如電子商務行業。作為該類企業占比最大的職位,客服成為該行業流失最嚴重的職位,其后依次是技術人員和工程師。

科國際電商行業業務總監徐晶勁說:“電商領域不斷出現新興企業,它們對成熟的技術人員需求量頗大,期待這些人才能令企業在短期內獲取成熟的技術支持。”

而車企也面臨銷售代表、研發工程師和工人的嚴重流失。科國際汽車行業資深顧問張志紅認為,目前車企對研發工程師的需求量非常大,刺激了這類人才的流動。

在地行業,2012年流失最嚴重的職位依次是銷售代表、商業地人才、設計人員。經驗豐富的行業人才嚴重稀缺,企業為爭奪這些人才願意付出更高成本,導致了商業地人才流動頻繁。除此原因,科國際地行業資深顧問劉曦還認為,二三商業地項目數量增長迅速,開發商對項目的要求與一城市項目一致,但是當地缺乏符合項目要求的人才,開發商只能從一城市爭奪人力資源,這也導致了商業地人才流失嚴重。[NT:PAGE=$]

民企管理人員流失最嚴重

相比於一基層員工流失率,上述調研顯示,2012年民營企業面臨的中高級管理人員流失現象較之國企、外企更為嚴重,在民營企業流失最嚴重的職位中,中高級管理人員排在第三位。

受訪民企中,61.3%的HR負責人認為領導力弱是員工離職的主要原因;54.3%的HR負責人認為公司戰略不清是員工離職的主要原因,這兩項比例均高於國企和外企。

“當公司戰略不清、行業前景欠佳、企業文化不契合時,會導致領導層離開;職業發展機會少、薪資缺乏競爭力及領導力弱時,管理層會考慮辭職。”李捷說,原因有二:一是沒有合理的晉升通道,有些企業員工提到中層后很難再往上走,職業發展就會遇到瓶頸;二是企業權責不明晰,很多企業尋求變革,但是怎麼變革卻不明晰,或者寄希望於個別管理者,但給予的資源支持很少,這樣很容易造成中高層離職。

HR策略應該放長遠

員工離職給企業造成的影響,不僅僅是會給其他員工帶來額外工作量,一份最新調查顯示,32%的企業表示最重要的影響是造成客戶的流失,同時32%的企業認為運營成本的增加是最重要的影響。而與其他行業相比,酒店管理業對員工離職造成的服務水準下降擔憂比例最高,為37%。25%的信息技術企業認為會造成新品/服務的延遲推出,比較其他行業更為明顯。

對於應對跳槽季,李捷認為,HR應該對年度業務規模和過去財年人才流動狀況做出總結,並對未來人才崗位設置、人力資源配置規則、空缺應對等有大致的規劃,同時提升內部人才配置的能力和效率,對哪些外部招聘、哪些外包、哪些派遣等做好應對准備。

“但更重要的是,企業的人力資源策略應該放長遠。”李捷說。實際上,為了緩解人才流失,受訪企業採用了多項員工保留措施。

其中,採用率最高的三項措施依次是:加強企業文化認同感、提高薪酬競爭力、職業生涯規劃。

但是對領導層及管理層而言,最有效的保留措施是發展領導力。69.7%的受訪企業認為該措施能有效輓留領導層,67.6%的受訪企業認為該措施對穩定管理層效果明顯,這包括擴大其團隊、增加業務管轄權、令職務豐富化和多樣化。

“目前一些行業內的標桿企業很重視這種留人方式,”徐晶勁說,“標桿企業的規模及業務多元化程度,可以為管理層和領導層提供更大的發展空間,因此當他們想尋求新的挑戰時,企業馬上在內部創造機會,讓這些核心人才不必通過跳槽去嘗新,從實施效果來看,這種方式確實降低了中高級管理人員的流動。”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