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科技

3D打印熱背后的政策應對:不要過度消費概念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3-06-03 08:48


3D打印已經被奧巴馬列入了自己的“工作計劃”,稱其將加速美國經濟的增長。是的,美國政府已經發力了,中國呢?在追趕全球新的高科技目標之時,政府應該做什麼?怎麼做?3D打印的資深研究者面對市場的熱度,擔心的是“拔苗助長”,而經濟學者則建言“切不可大包大攬,否則,很可能重蹈光伏扶植之路。”

清華大學激光快速成形中心主任林峰:


不要過度消費3D打印概念

作為國內3D打印行業最早的研究者,林峰告訴記者,雖然從上世紀90年代初,3D打印行業就已經開始發展,但截至目前仍然只能算得上是一個初級發展階段,就像一個孩子一樣,還需要細心的呵護。

林峰表示,3D打印技術本身是一門新興技術,所影響的並不限於製造業本身,對我們的生方式、生活方式乃至科學研究的方法都會生一定的變革,但如此大的變革不會在短時間內一下子發揮出效果,如果我們過度消費這個概念,很可能會讓社會對這項技術生懷疑。

“當前我國部分地區已經擁有了很好的業基礎,例如北京,不管是科研院所還是製造企業和應用單位,都有一定的基礎,在這種情況下,政府可以協調科委、教委、經信委等多部門進行協調,對這項技術的應用進行推廣,例如在醫院、學校、企業等地方開展3D打印創意創新比賽等。”

除此之外,林峰也建議,政府有關部門可以對於3D打印給予一定的稅收、金融、政府採購以及人才引進等方面的支持,但主要應體現在業發展的機制和體制創新方面,而不是具體放在項目裡,需要眼於長遠,切不可拔苗助長。

面對當前社會上興起的關於3D打印大大小小的會議,林峰認為,應該謹防一些人利用這個概念騙取社會稀缺資源,在一些省市,根本就沒有任何3D打印的基礎,卻要上馬一些工業園區、創新中心等項目,很明顯就是忽悠,最后根本不會有人跟進投入。

經濟學博士、金融業專家趙慶明:

政府扶植不可大包大攬

“傳統的製造業是依托於高度分工來實現成本降低、效率提高,這在歷史上是一種革命性的創造。”趙慶明告訴記者,3D打印機卻反過來是一種高度一體化的製造模式,從現在來看,其效率以及成本都不及製造業,對現有的製造業影響並不算大。[NT:PAGE=$]

盡管3D打印是一種工業工藝,但在經濟學家眼裏,無非是一種生模式的變遷,這種模式是先進還是落后,只能讓市場去檢驗。趙慶明說:“如果未來3D打印能夠將成本降至足夠低,效率升至足夠高,可以實現大規模的批量生,那麼,這無疑將對現有的製造體系形成一定衝擊。”

如果3D打印的未來可期,那麼作為中國業資本最大的融資來源——銀行又該如何面對?對此,趙慶明認為:“如果一項技術從實驗室階段銀行就開始介入的話,很明顯風險會很大,但現在3D打印已經走出實驗室,開始逐步投併進入市場,這樣的話,銀行貸款是可以進一步進入這個領域的。”

除了金融支持之外,趙慶明認為,在政府扶植層面,我們應該學習歐美國家的思路。也就是說,在研發過程中減免稅收、降低研發成本,在投初期,政府可以利用政府採購選擇性地購買品,對市場進行引導。“切不可大包大攬,否則,很可能重蹈光伏扶植之路。”

晨報記者 孫春祥 姜樊

■參考

3D打印:天使還是魔鬼?

鞋子、服裝、花瓶、小擺件、手機外殼,或者是巧克力,這不過是3D打印的1.0版。手槍、房子、人體器官……3D打印的疆界正氣勢洶洶地突破你的想像,甚至引發倫理思考,誰也不知道3D打印的未來是天使還是魔鬼。

手槍

2012年5月4日,美國奧斯汀,一顆子彈從世界第一把3D打印手槍中破膛而出,整個世界為之震驚。這項被英國《經濟學人》雜誌評為“將帶來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偉大技術,也由此引發了擔憂和思考:3D打印真的無所不能麼?如何避免槍支泛濫、保證市民安全?

房子

別懷疑,打印房子的夢想即將實現。荷蘭的Uiverse建築設計事務所將建設一個用3D印刷機建設的房子。這個風景房將使用大型的D-型印刷機分塊印刷,每部分的面積是6×9米,建設中將使用沙子和粘合劑,建築的外形則基於莫比烏斯帶曲線,建設時間預計長達18個月。[NT:PAGE=$]

器官

根據美國Drexel大學的研究藍圖,未來不管是心臟、肝、肺、耳朵、膀胱、脊椎,都可以由3D打印技術實現。而就在前幾個月,美國康奈爾大學已經打印出了人的耳朵。

晨報記者 韓元

■當局者說

讓客戶接受3D打印仍是件難事

“活下去”是目前最大目標

“我們就像在沙漠上走,大家都能看到遠處有一座山,但是誰也不知道走過去要花多久,誰也不知道那座山是不是海市蜃樓;我們能做的只有一步一步向前走,活下去。”彩石激光的創始人和董事長胡斌這樣形容自己所從事的事業。

上海的彩石激光成立於2012年,主要從事以金屬為材料的3D打印,也就是“增彩技術”的開發和使用。與各大展會上常見的消費品型3D打印有所不同的是,彩石激光的主營業務是3D打印的工業化應用,如航天渦扇、鑽井鑽頭、汽車模具的修理和製造等。

企業的總經理和技術骨幹齊歡博士畢業於清華大學汽車工程系,2001年在密西根大學學習3D打印相關技術,后來在GE相關部門工作,回國后於2010年參與了企業的創立。齊歡告訴記者,企業目前的研發重點是材料上的創新和軟件上的改良,前者為了擴大應用範圍,后者則是為了降低客戶門檻。

然而,讓客戶接受3D打印仍然是件難事。“工業化的3D打印稍微超過了國內工業發展水平。”胡斌為記者舉了一個例子,“很多製造企業使用的模具用久了會有破損,其實我們的技術是可以修復的,但是企業的慣例是用了若幹次之后就處理掉,根本不會考慮用3D打印技術來修復。”

此外,如何吸引投資方也是個問題。“資本對3D打印能否融入工業體系存疑,吸引資金比較難,當然,很多企業對自身的盈利方式也確實沒有明確思路,還需要進一步摸索。”胡斌表示,3D打印企業的生存還需要國家在政策和資金上的支持。“現在,使用3D打印技術的成本可能只比傳統技術高那麼一點,如果能通過補貼的形式補上這一點,那麼3D打印的市場將得到非常顯著的擴大,市場擴大了,規模做起來了,成本就能進一步下降。”[NT:PAGE=$]

對於企業的未來,胡斌坦言,“活下去”是目前的最大目標。“3D打印技術尚處在量的積累中,但業內已經感覺到3D打印需要一個質的變化,可能是在材料上或是工藝上的新突破。3D打印的遠景很大,但對企業來說,目前的生存問題仍是關鍵。”

晨報記者 許諾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