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伊始人民幣大幅下跌 首周累計貶值1.45%
鉅亨網新聞中心
北京(CNFIN.COM/XINHUA08.COM)--2016年第一周,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以新一波貶值走勢吸引了全球目光。1月4日-8日當周,在岸市場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率累計貶值1.45%,創自2015年811匯改以來最大單周跌幅。人民幣中間價結束八連跌,終止新年伊始的連續大跌勢頭,當周則累計貶值1.07%。
1月8日,在岸市場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率收盤報6.5888,相比前一交易日收盤價6.5939上漲51個基點,結束此前連續六個交易日下跌走勢。盤中波動區間為6.5640-6.5915,成交額314.13億美元。
7日,人民幣兌美元收盤報6.5939,為連續第二個交易日下跌超過350個基點,並創五年來最低水平。
8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5636,較前一交易日微升10個基點,結束此前連續八個交易日下跌走勢,且與前一個交易日收盤價價差為303個基點,本周累計貶值1.07%。
此前兩日,人民幣中間價連續大幅下調並偏離上一交易日收盤價,導致市場貶值預期加劇。7日人民幣中間價更是大跌332個基點至6.5646,創2011年3月18日以來最低。
交易人士稱,當前市場購匯力量依然強勁,但中資大行穩固護盤令成交價格基本維穩。市場預計在股市穩定前人民幣匯率不會繼續大幅下跌,但一旦股市維穩,匯價仍有可能打開下一階段下跌頻道。后市仍需關注央行的指引和購匯盤表現。
滬深股市本周大幅回調,流通市值減少逾一成,剛推出的熔斷機制被暫停。截至周五收盤,上證綜指報3186.41點,周跌幅9.97%;深證成指報10888.91點,周跌幅14.02%
本周最後兩個交易日離岸市場人民幣兌美元(CNH)企穩回升,收於6.68水平,與在岸市場價差仍超過900個基點。
新年第一周離岸人民幣兌美元累計下跌超過1000個基點,周中一度跌至6.7600的紀錄新低,與在岸市場價差也一度擴至逾2000個基點的歷史新高。短期匯率快速貶值趨勢讓市場恐慌,進一步刺激客盤購匯需求,境內外匯差偏高也刺激外匯套利。
2015年12月至今,人民幣兌美元大幅下跌造成恐慌,人民幣理財和美元理財的價差已經不足以讓人民幣具有吸引力,這刺激季節性的年初購匯需求超出以往。
上海、深圳多家銀行購匯需求猛增,突然涌現個人集中使用網銀購匯。盡管大部分人只是把兌換后的外匯資金存放於內地銀行的外匯帳戶,但也有部分人將資金轉去香港,購買保險及理財產品,也有的在尋求將資金轉至海外購置房產。
據外媒報導,外匯局部分分局近日視窗指導轄內銀行,要求加強銀行代客售付匯業務監管,控制1月售匯總量,以加強企業和機構等螞蟻搬家式購匯管理。
外匯局9日表示,個人外匯業務系統自2016年1月1日上線以來,全國各地運行平穩,京滬深等個人外匯業務活躍地區,響應迅速,未現網銀“塞車”。該系統實現了對銀行柜臺、網上銀行、自助終端等個人辦理外匯業務的全渠道覆蓋,對確保個人合規用匯足額供應提供了有力支援。
對於2016年伊始人民幣匯率出現的大幅度貶值。中銀香港發展規劃部副總經理鄂志寰等人認為,主要是與加息后美元匯率繼續走強、內地經濟放緩持續、匯改后人民幣匯率更多由市場因素決定、以及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轉向參考一籃子貨幣有關。
中銀香港研究報預計,2016年全年人民幣兌一籃子貨幣可望保持基本穩定,但兌美元仍有一定調整壓力。預計今年人民幣兌美元呈先跌后回走勢。年底在岸人民幣兌美元可能跌至6.80上下,CNH則可能跌至6.90上下。
中國貨幣網本周發表兩篇特約評論員文章稱,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呈現貶值態勢是應對美元指數走強,中間價將更加市場化。面對導致人民幣匯率異常波動的一些投機炒作勢力,央行有能力保持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央行本周公布數據顯示,中國去年12月外匯儲備單月下降規模逾千億元,創歷史最大單月降幅,引發市場對中國資本外流規模加大的擔憂。
中銀香港發展規劃部高級經濟研究員戴道華認為,人民幣出現貶值壓力以來,CNH的貶值幅度比CNY為大,那么要抒緩同樣程度的貶值壓力,就可能需要在離岸市場投入更多的外匯儲備進行干預。此外,在在岸市場除了常規干預以外,還可以用行政手段限制購匯,因此真正需要動用的外匯儲備也會相對較少。
拋美元、買人民幣的匯市干預理論上會減少市場上人民幣的流動性,扯高人民幣的利率,才能有助於穩定匯率,這在資金池不大的離岸市場有較為明顯的體現。未來要穩定人民幣匯率,無論是從干預成本、成效和對人民幣國際化等的影響來看,關鍵還是在離岸市場。
- EBC全球百萬美金交易大賽 立即體驗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