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得城今起關閉全部門店退出中國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3-03-11 11:22
每經記者 王敏傑 發自上海
在麥德龍此前正式宣佈結束萬得城在中國的業務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曾經設下“百店計劃”的萬得城今日(3月11日)起正式關閉中國市場門店,全面撤出中國。相比此前折戟中國內地市場的百思買,這家經營消費類電子的連鎖賣場在中國的生存時間更短,不到三年。
對於全面退出中國市場,萬得城的解釋是基於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以及建立和運營必要業務規模所需的巨大投資而為。但在業內人士看來,一方面,我國零售行業正處於變革期,萬得城沒有很好地抓住並順應行業發展的趨勢。另一方面,萬得城實行的買斷經營模式正是其規模化擴張緩慢的原因。
今起門店全部關閉
位於上海淮海中路的萬得城門店已被清空。昨日 (3月10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經過時注意到,在商城的入口處,一張3月2日的通知顯示,店內商品已經售罄,1至5層的商城正式關閉。門口的工作人員表示,門店已經不再接受顧客進入。
萬得城在發給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聲明中表示,萬得城已於2月27日發布公告將分階段退出上海市場。將於今日正式關閉在上海的所有7家門店,其中萬得城上海淮海店將作為主要的客戶服務中心繼續運營,直至4月30日關閉。至此,萬得城尋找接盤者的計劃以失敗告終。
“關閉門店的決定是基於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以及建立和運營必要業務規模所需的巨大投資而做出的。”萬得城方面給出解釋稱。
模式水土不服
對於萬得城的退出,業界似乎早有預期。其進入之初,即有分析人士指出,如果萬得城上海市場表現不佳,它便會抽身而退。2010年11月,在富士康“遊說”之下,零售巨頭麥德龍集團與富士康成立合資公司,共同經營萬得城中國業務。依據原規劃,萬得城電器(中國)到2015年期望門店數量能超過100家。但“百店計劃”早已折戟,且時至撤退,萬得城仍未能邁出上海。
中投顧問流通行業研究員申正遠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萬得城失敗是多方面因素導致的結果。一方面,我國零售行業正處於變革期,競爭異常激烈,零售行業主戰場逐漸向線上、二三城市轉移,萬得城沒有很好地抓住並順應行業發展的趨勢。另一方面,萬得城實行買斷經營的模式,不但提升了經營的成本,同時也使得其規模化擴張步伐緩慢,不利於其進行有力的市場競爭。
在國美、蘇寧門店遍佈的一、二級市場內,真正的買斷經營模式很難實現。“與蘇寧、國美相比,萬得城在規模上處於劣勢。”申正遠指出。
為順應形勢,2012年10月18日,萬得城曾宣佈推出中國網上商城,啟動其所謂多渠道戰略。有業內人士直言,萬得城線上業務熟知度“少得可憐”,而且更加“玩不過”國內的其他大電商。
回歸可能性小
對於是否再度回歸中國,萬得城相關負責人則在回復《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時表示,未來的情況無法回答,要看投資方的決定。
經評論家劉步塵則認為,萬得城再度回歸的可能性較小。過去在單純的下時代外資連鎖都難以同本土企業競爭,在電商崛起給行業帶來較大壓力的情況下,萬得城更難適應線上下同步的時代。不過,申正遠指出,萬得城是否回歸不得而知,但中國巨大的零售市場以及增長潛力將持續受到國際零售巨頭的青睞,中國市場這塊大蛋糕仍是巨頭們的主要目標。
劉步塵表示,萬得城的撤退對於投資方麥德龍集團以及富士康影響也是存在的。他指出,富士康希望通過萬得城建構屬於自己的銷售渠道,為將來生自主品牌品做鋪墊。“兩個渠道都失敗,也就意味其自主品牌的戰略沒辦法推動了。”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