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科技

富士膠片:“二次創業”在路上(2)

鉅亨網新聞中心


橫田孝二:我們的醫療診斷業務已有很長的歷史,如果從X光片來說,就有70年的歷史。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積累了很多技術,比如圖像診斷技術,醫療診斷使用的影像板技術,這些優勢是我們公司內部積累下來的,不是其他公司馬上就可以掌握的。

醫療事業目前在中國的推進處於增長狀態,當然也有困難,來自於醫院的信息化系統方面的建設。醫療IT業務在日本、美國開展得相當好,但是在中國,還處於信息建設、醫療IT建設的投入階段,這方面業務開展暫時還不如在美國、日本那麼快。


日企的艱難時光

日本現在正處於製造業轉型升級的艱難時期,日企應該好好思考,通過怎樣一種方式,製造出更好的品走出低谷。

《中國經營報》:在富士膠片由影像企業向信息技術公司全面轉型的過程中,作為富士膠片全球數碼相機最大的生基地,中國曾經是富士膠片轉型的強大后盾。富士膠片如何看待現今的中國市場?

橫田孝二:2012年,富士膠片在中國的發展情況與2011年相對持平,2011年相對2010年來講發展增長相對迅速。富士膠片(中國)投資有限公司是富士膠片株式會社在華的地區總部,富士膠片(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的銷售額占到富士膠片株式會社的5%左右。

現在中國市場已經跟美國市場一樣,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市場之一。對於任何跨國企業而言,中國是不能夠忽視的市場,大家對它都很重視。過去,很多企業把中國定位為一個重要的生基地。中國在加入世貿組織以前,有各方面的法律法規限制,在中國生的東西才能在中國銷售,所以許多外資企業在那段時期集中進入中國,到處設生製造的基地。我們當時的目的是,在中國生,銷售給中國市場,或者是在中國生出口到其他國家去供應全球市場,因而這個市場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那段時間,外資對於製造工廠、製造基地的投資相對比較集中。但是現在這樣的投資已經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我們已經在中國地區投資相當多的生型企業,接下來不會像過去那麼多、那麼集中地一口氣投很多新的生企業在這邊。中國作為最大的生基地這個基礎都已經打好了,在這個基礎上,怎樣讓這些製造企業生出更好、更高質量的品來才是關鍵。

《中國經營報》:在過去的兩年間,有技術優勢、悠久歷史的日企,夏普、索尼、松下等等,正度過它們艱難的時光。有人說屬於日企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你如何看待這種評價?

橫田孝二:日本和美國之間曾有過這樣的歷史:日美經常發生貿易摩擦,美國企業實力強,但日本后來者居上,利用便宜的勞動力、低成本,製造出更好的品。低價的品不斷出口到美國,衝擊了美國製造業。這種情況,與如今日本跟韓國之間的情況非常相似,一個后來者把你趕上了。[NT:PAGE=$]

當時遭遇困難的美國企業是如何應對的呢?美國從製造業方面轉向現代服務業,轉向軟件開發,IT業,催生了微軟、蘋果、谷歌等一批優秀的企業。日本現在正處於製造業轉型升級的艱難時期,但是日本是不是跟美國一樣走IT業來恢復這又另當別論。日企應該好好思考,通過怎樣一種方式,製造出更好的品走出低谷。

橫田孝二簡介

1990年起

橫田先生先后在富士膠片香港事務所、富士膠片北京事務所、富士膠片東京總社出口本部任職,在開拓中國市場方面,積累了豐富的工作經驗。

2000年

橫田先生再度被委以重任,出任富士星光有限公司總經理,在其麾旗指引的六年時間裡,富士星光自主研發了一系列得以廣泛應用的高質量PS版、CTP版,同時也給中國大中型企業用戶帶來了國際領先技術的高速激光照排機,並引發了市場的購買狂潮。

2006年7月

橫田孝二被升任為富士膠片在華總部——富士膠片(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總裁。

2008年6月

橫田孝二被任命為富士膠片株式會社副總裁,並繼續擔任中國公司總裁職務。

密涅瓦的貓頭鷹在黃昏起飛

1934年作為感光材料製造商成立的富士膠片,如今仍然在公司名稱中別具意味地保留了“膠片”二字,即使膠片如今在的富士膠片營收中只占約1%的份額。這種保留對於富士膠片至少意味兩層意味:在對柯達長達數十年的挑戰中,富士膠片逐漸成長;另外一面,當膠片遭遇行業式顛覆,富士膠片成功挑戰了自己,果斷清洗DNA,完成了多元化的轉型。

回溯富士膠片的歷史,第一頁就能看到柯達的名字。曾經試圖與柯達進行合作的富士膠片,遭遇拒后,決定自主研發,依靠技術戰鬥。由此開啟了兩大巨頭的長達數十年的戰爭。終止戰爭的最終卻是數碼攝影。數碼相機的推出迅速摧毀了原先圍繞膠片建立的商業模式。 這一次輪到富士膠片挑戰自己了。用會長古森重隆的話來說,富士膠片當時遭遇的險境好比豐田再也不能賣汽車,如果不再是影像公司,富士膠片究竟還能做什麼?[NT:PAGE=$]

性格黑白分明的古森果斷選擇戰鬥,為富士膠片尋找新的搖錢樹。“該決定的時刻決定,該做的時候就做,該撤的時候就快撤。”。2000年富士膠片開始走上內部改革、重建經營模式的轉型。2004年,富士膠片推出“VISION75”計劃,大力收縮傳統影像業務,將“醫療·生命科學”“印刷”“檔案處理”“高性能材料”“光學元器件”和“數碼影像”等列為今后發展的六大重點事業,實現了富士膠片業務結構轉型。

但是一切似乎才剛剛開始。花了5年時間走出失利的膠片行業,富士膠片發現市場需求仍然萎縮,歐洲經濟形勢惡化,外部形勢嚴峻。新的“VISION80”計劃,富士膠片除了進一步深化六大事業在全球的發展,明確了加大對金磚國家、土耳其、中東等新興國家的投入。在富士膠片內部,將現在的時期定義為“第二次創業”,古森會長提出要不斷擁抱變化,創造新的事物,以期繼續發展壯大。

談到企業的經營,古森曾經分析說,當人們長期從事一件事情,或者轉向新的事情時,往往會花費很多時間,但回報卻不一定立刻出現。美國的經營者更傾向於能夠短期內獲得收益的經營模式。相比柯達的倒下,富士膠片的成功轉型或許更應當歸功於一直扮演挑戰者的角色。古森將這種策略總結為“進攻性經營”。因為一直處於挑戰的角色,更加無法懈怠。

橫田孝二在接受採訪時透露,富士膠片學習的榜樣是美國的3M公司,我們需要學習如何在研發高投入下,提高整合效率,增加盈利。在創業地附近,富士膠片投資了460億日元建立了富士膠片先進研究所。來自各個研究領域約1000名人才在這裏工作,它也在影像領域培養了有機合成、應用化學、影像處理、軟件開發等方面的研究人員。同時彙集了從化妝品部門到採用專業方式進行藥品開發基礎研究的各種人才。研究所採用全開放式設計,使各類人才可以跨領域進行自由交流。

別具意味的是,身為日企的富士膠片將密涅瓦女神的貓頭鷹作為研究所的象徵。引用了黑格爾的名言作為解釋,“密涅瓦的貓頭鷹在黃昏起飛。”一個時代的終結,也就是黃昏。“我們公司也到了一個不得不改變核心業務的時期,應該放飛象徵智慧的密涅瓦的貓頭鷹,探尋今后的核心業務。”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