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發行議案罕見被否 TVB隱現「明日危機」
鉅亨網新聞中心
每經實習記者 蓬勃
電視廣播(00511,HK,以下簡稱TVB)週年股東大會上隱隱透出一股火藥味。
股東大會議案被否並不少見,但要是一項週年股東大會上的經常性議案被否可能就另當別論了。而這樣的事情就發生在香港傳媒業龍頭TVB的身上。
5月22日,TVB發佈了2012年股東周年大會投票結果。結果顯示,議案中的「全面授權董事局發行新股」反對票數超過50%,同樣被否決的議案還包括回購股票後再發新股。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瞭解,兩項議案罕見被否,距邵逸夫轉讓其所持有公司股份,選擇隱退後僅兩年多時間。
25年來議案首次被否/
TVB新股發行議案顯示,無條件批准公司董事局於有關期間內行駛公司所有權力,以配發、發行及處理公司股本中的未發行股份,以及作出或授予可能需要行使該等權力的售股建議、協議、購股期權及其他權利,或發行證券。
但這項議案 「不幸被否」。資料顯示,發行新股議案被否是TVB自1988年取代「香港電視」上市25年來首次未獲通過,也是香港資本市場大亨陳國強入主後首遭股東「痛擊」。第一上海首席策略分析師葉尚志認為,可能出於發行新股股東權益會被攤薄的考慮,基於自己利益出發,股東投了反對票。
據香港媒體報導,TVB財務總裁麥佑基稱:「以往股東會的決議案都會通過,今次首次「不獲通過」。」但麥佑基並未透露投反對票的主要股東,只說公司有不少基金股東,而基金股東普遍不希望股權被攤薄,並強調發股需求不大,即使不獲通過,對公司影響亦不大。
TVB的2012年股東大會投票表決結果顯示,共有3.16億股參與投票,佔總發行股本的72.15%。除了新股發行議案,被否的另一個議案是「擴展根據決議案第7項賦予董事局之權力至包括根據第8項決議按授權所回購的股份」,兩項議案被投反對票的總數均達到約1.63億股,佔有效投票數的比例52%左右。《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查詢聯交所數據發現,截至披露權益最後申報日,有四家基金持有共計30.49%的TVB股份。
「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在於TVB現在的業務面臨較大壓力,業績不明朗。另一個導致眾多股東反對的原因可能在於陳國強是「殼王」,他買賣殼的技術非常高,股東擔心他只是以套利為主要目的,而不是為了公司的發展。[NT:PAGE=$]
「近兩年公司管理層的變動,以及業務模式受到內地競媒的強大衝擊,發行新股的目的是補充資本金。」輝立投資諮詢董事陳星宇告訴記者。
淨利潤增速連續3年下滑/
TVB的淨利潤增速從2010年開始,連續三年出現下滑。對此,一位投資者表達了一定的擔憂:「TVB收視率近年來逐年下滑,而相關傳媒市場愈加開放,競爭激烈,很擔心淨利潤增速會繼續下降。」
葉尚志認為,在過去5~10年,整個香港的媒體行業有很大的改變。對於TVB來說,有兩個地方需要注意,一是TVB能否保持在這一領域的龍頭地位;二是會否有新的競爭者進入媒體行業影響TVB的行業地位。
而在免費電視牌照上佔據優勢的TVB,近兩年卻陷入了「香港免費電視牌照之爭」。在5月14日,香港高等法院拒絕TVB就增加3個免費電視牌照提出的司法覆核申請。未來免費電視牌照將由現在市場上的2個增加至5個。
陳星宇表示,TVB的業績和業務發展模式明顯在走下坡路,優勢越來越不明顯。目前港府正在審批3個免費電視牌照的申請,而TVB一直都反對發放新的免費電視牌照。如果審批通過的話,對TVB的整體業績會有非常大的影響。目前港府到底什麼時候發、發多少張免費牌照,市場還處於一個博弈的過程。比如像亞視一直希望放開免費牌照。
美銀美林認為,若新的免費牌照批出時間較該行預期為早,盈利預測將有下行風險,維持TVB「跑輸大市」評級,目標價51.7元,較上週收盤價折價約7%。該行預測,新的競爭將在2014年開始,若TVB在2014及2015年均分別損失5%之市場佔有率,該行估計將要把盈測分別下調15%及32%。
「多發一些免費電視牌照對TVB來說肯定不利,較過去而言,這將使得TVB不再顯得那麼 『獨家』,其市場佔比可能會出現下滑。」葉尚志指出。
現任掌門人「財技」出眾/
2011年1月26日,TVB一紙股權變動公告宣告了邵氏家族「電視王朝」的謝幕。TVB主要股東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與由陳國強所控制的投資集團簽訂協議,出售邵氏所擁有的26%TVB權益。倍受關注的TVB控股權轉讓一事終於塵埃落定,最終花落陳國強之手。資料顯示,獲得邵氏轉讓TVB26%權益的投資集團由陳國強、台灣「經營之神」王永慶之女王雪紅及美國私募機構ProvidenceEquityPartners組成。其中,陳國強在集團中的持股比例超過50%,從而間接控股TVB。[NT:PAGE=$]
公開資料顯示,陳國強旗下有多家上市公司,現為錦興集團(00275,HK)主席。上世紀90年代,陳國強活躍於證券買賣,善於低買高賣,借買賣空殼公司不斷賺大錢,高峰時期他名下的上市公司多達15家,贏得「殼王」稱號。
陳國強擅長收購空殼公司,注入資產並尋覓買家以較高價出售。他在2000年科網股熱潮中收購金力國際 (現中油燃氣前身),經包裝後轉售日本光通信借殼上市,並在股價高位悉售拋售離場,當時市場傳言其獲利超過1億港元。2006年4月,陳國強旗下的錦興集團出售光盤生產公司Memorex,套現11億港元。
陳國強在展現「財技」的過程中更是多次涉及媒體行業。陳國強於1999年收購藝人譚詠麟、曾志偉等人的東方魅力並借殼DC財務(現星美國際前身)上市,其後又於2000年5月分拆東魅網 (現星美出版前身)於創業板上市,同年年底又通過東魅斥資1.6億港元收購香港老牌報紙《成報》,他還曾通過中策收購 《明報》10%股權及 《廣角鏡》54%股權。
但陳國強在資本市場並非任何時候都如魚得水。在科網股泡沫破滅後,陳國強最終將《成報》虧本轉售,事後自嘲是「一生最失敗的投資」。2005年,陳國強及其持有的上市公司漢傳媒斥資3.5億港元收購TVB收費電視51%股份,但收費電視一直虧損,2009年他以約2億港元,向TVB出售31%無線收費電視股權,漢傳媒及陳國強目前仍分別持有18%及2%相關股權。
陳國強入主TVB後,一直聲稱進軍傳媒界是嚮往已久的事情,並表示不干預現任TVB的管理。對於為什麼TVB最終讓陳國強來接盤,陳星宇認為,重要原因是TVB看重他的資本運作能力,希望通過他的運作讓TVB資本充足,以利於今後業務上的發展。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