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毒桿菌科普帖:“弄死”它沒那麼容易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3-08-07 10:28
肉毒桿菌中毒的主要臨床表現是噁心、嘔吐以及中樞神經系統癥狀,中毒者如搶救不及時,致死率較高。
新西蘭恆天然乳清蛋白檢出肉毒桿菌併流入中國市場,肉毒桿菌到底是什麼?為什麼奶粉裏面有?是否像網上一些科普帖所言那樣“沒那麼毒”?
昨日,一些網絡“科普帖”稱,肉毒桿菌不耐高溫,開水沖泡奶粉足以讓它消滅。此外,劇烈搖晃奶瓶,也可破壞其結構。但成都商報記者採訪發現,肉毒桿菌影響力和殺傷力最大的是嬰兒群體,而對於嬰兒,很難通過上述兩種方式避免危害。
誤區1
100℃開水沖奶粉消毒?
肉毒桿菌死了
營養也破壞了
如果嬰兒配方奶粉中含肉毒桿菌,不太可能通過用100℃的開水沖泡奶粉來殺毒,因為奶粉的最佳沖泡溫度是40多攝氏度,高溫會破壞其營養成分。
誤區2
晃動奶瓶搖“碎”肉毒桿菌?
肉毒毒素可破壞
肉毒桿菌搖不碎
劇烈震蕩可以破壞肉毒毒素,不能破壞肉毒桿菌,肉毒桿菌一般進入腸道后,在密閉環境下才分解成肉毒毒素,在此環節,無法靠“搖晃”破壞其結構。
肉毒桿菌不耐高溫,100℃可被“燙死”;在密閉環境下生的肉毒毒素也可通過震蕩破壞毒素;這類常識已在專家及醫生處得到印證。[NT:PAGE=$]
如果一些企業在品加工過程中經過高溫環節、在密閉環境有過“震蕩”環節,那麼即使奶源有肉毒桿菌,最終品也可能是無害的。然而如果奶粉中含有肉毒桿菌,就沒那麼簡單了。
1歲以下寶寶影響最大
肉毒桿菌在臨床醫學的運用已經有幾十年時間。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高勵昨日告訴記者,肉毒桿菌可以被用來治療多個領域的疾病。
然而,如果通過消化系統攝入過量的肉毒桿菌,那將成為一種毒藥。這是因為當人們吸入肉毒毒素后,將可能引起肌肉的癱瘓,出現肌無力甚至頭暈、呼吸困難等癥狀。此外,人體所有器官受神經支配,一旦食用過量的肉毒桿菌,造成神經阻斷,容易導致猝死。比如心臟受交感神經和迷走神經支配,如果肉毒桿菌造成神經阻斷,可能導致心率失常。
高勵稱,肉毒桿菌其實是大自然生存的神經毒素,一般會在腐敗的蛋白質和脂肪中生。要在生活中避免食用到肉毒桿菌,市民就不要食用變質的肉類,而且一定要高溫煮食。
一般來說,對於成人而言,食用少量的肉毒桿菌是可以被代謝掉,但一旦過量便會導致生命危險。成人由於腸道裏面的菌群早已站穩了腳跟,少量的肉毒桿菌是鬥不過這些“地頭蛇”的,因此對成人的危險性相對較小。但嬰兒尤其是1歲以下的小寶寶,正常菌群還處於建設階段,這個時候肉毒桿菌來搗亂的話,有可能對寶寶造成較大影響。
“弄死”它 沒那麼容易
而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普兒一科主任羅蓉告訴成都商報記者,肉毒桿菌是自然界廣泛存在的一種細菌,比如土壤、動物糞便中經常可以見到它。肉毒桿菌家族一共兄弟7個,本身其實沒有毒性,但其中有4個能在厭氧環境下(比如腸道、密閉發酵食品)生肉毒毒素。這種肉毒桿菌不耐高溫,在100℃的高溫條件下,一段時間內可以將它殺死。除此之外,劇烈震蕩可以破壞肉毒毒素。
事實上,肉毒桿菌影響力和殺傷力最大的是嬰兒群體。如果嬰兒配方奶粉中含肉毒桿菌,不太可能通過用100℃的開水沖泡奶粉來殺毒,因為奶粉的最佳沖泡溫度是40多攝氏度,高溫會破壞其營養成分。即使“燙”得死,也可能要很長時間后才能見效。而劇烈震蕩可以破壞的是肉毒毒素,而非肉毒桿菌,肉毒桿菌一般進入腸道后,在密閉環境下才分解成肉毒毒素,在此環節,顯然無法靠“搖晃”破壞其結構。[NT:PAGE=$]
三問肉毒桿菌
什麼是肉毒桿菌
原本無害,厭氧環境劇毒
肉毒桿菌又叫肉毒梭菌,是一種革蘭氏陽性厭氧桿菌,其生長繁殖及毒的最適宜溫度為18~30℃。當pH 值低於4.5或大於9.0時,或當環境溫度低於15℃或高於55℃時,肉毒梭菌芽孢不能繁殖,也不能生毒素。
肉毒桿菌本身是無害的,但是,肉毒梭菌在厭氧環境中可生外毒素,即肉毒梭菌毒素(簡稱肉毒毒素)。肉毒毒素是目前發現的毒性最強的毒物之一,不到1微克就可以置人於死地。具有衛生學意義的檢驗在於是否檢出肉毒毒素。若只檢出肉毒梭菌,但未檢出肉毒毒素,不能證明此食物會引起肉毒中毒。
肉毒毒素對熱很不穩定,通常75~85℃,加熱30分鐘或100℃,10分鐘可被破壞。但肉毒桿菌芽孢能耐高溫。
有哪些中毒癥狀
肌肉麻痹,影響神經
肉毒毒素中毒是神經型中毒,中毒發病機理為:肉毒毒素可抑制神經傳導介質—乙膽鹼的釋放導致肌肉麻痹,重症者亦可影響顱神經。
其癥狀主要是神經系統癥狀,以對稱性顱神經損害的癥狀為特徵。如視力模糊、眼瞼下垂、復視、瞳孔散大、語言障礙、吞咽困難、呼吸困難,繼續發展可由於呼吸肌麻痹引起呼吸功能衰竭而死亡。肉毒梭菌食物中毒是細菌性食物中毒中最嚴重的一種。
奶粉裡的菌哪來的
土壤是重要污染源
肉毒梭菌廣泛分佈於土壤、淤泥及動物糞便中,其中土壤是重要污染源,它可借助食品、農作物、水果、海品、昆蟲、禽類等傳播到各處。食品在加工、貯藏過程中被肉毒梭菌污染,併產生毒素,食前對帶有毒素的食品又未加熱或未充分加熱,因而引起中毒。
肉毒桿菌在乳品中並不是常見的污染物,正因為如此,几乎還沒有國家把它寫入標準。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