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軟件 博科“零代碼”顛覆軟件業?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侯繼勇
上海一家普通咖啡館,凌晨一點,上海博科董事長沈國康仍然激情飛揚地講述他的軟件夢想——“零代碼”。
沈國康的品叫“Yigo管理軟件CAD平台”(下文簡稱Yigo平台),通過這個平台,企業只需要用圖形描述自己的管理需求、業務流程及模組,就可自動打印出可執行的軟件系統。
沈國康說,這是軟件生方式上的創新,基於此將衍生出許多引起業內巨變的創新延伸,正如觸控技術之於智能手機。
迄今為止,軟件生方式發生過兩次變革:第一階段是個人生的作坊式生時代,比爾·蓋茲最早就是個人軟件生者,DOS可視為作坊式生。在中國,早期的“中文平台”、殺毒軟件都是作坊式生,那個時代生過很多程序員英雄。
東軟董事局主席劉積仁曾將第二階段概括為“軟件工廠”,典型的模式為印度模式,動輒數萬軟件工程師,為微軟、IBM、以及美國的金融、航空、物流、電信等行業寫代碼。
而博科的“零代碼”編程是個新生事物,它可以按照企業用戶的需求讓軟件變得可生長。博科目前客戶包括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中航油、三一重工、中國銀行等,去年營收約3.5億元,預計2013年將實現5億元收入。在軟件業集體慘淡的大環境下,博科的增長算一個奇跡。
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甚至這樣評價:“這是軟件行業的一次革命。”
無代碼3D打印軟件
沈國康打開電腦為記者講解Yigo平台的工作原理:\t通過Yigo平台,企業客戶可以將其管理需求、管理邏輯描述出來,描述完全通過圖形而非word文檔;描述完成之后,將生成一套描述檔案,被稱為“藍模檔案”,完全是圖形化的。如果發現管理流程有問題,或者業務模組缺失,可以即時修改。
“藍模檔案”定型之后,Yigo平台對藍模檔案進行加載解析,生成最終的可執行管理軟件系統,這一過程被稱為“無代碼3D打印軟件”。
沈國康做了一個比喻:Yigo平台就是一個翻譯系統,把自然語言翻譯成機器語言,與程序員的作用一樣。“藍模檔案”用一張A4紙就能展示,修改十分快捷。[NT:PAGE=$]
傳統的管理軟件開發則是這樣:先是諮詢人員入駐企業,經過數月、一年、甚至更長時間的調研之后,寫分析調研報告,一般厚達數百、數千頁,甚至更長,一般企業很難完全消化。然后是軟件部署、開發、測試、上線、實施。短則數月,長則數年。
企業諮詢、實施是一個以分鐘為時間單位,價格高得出奇的服務。曾有廈門當地一位服裝企業告訴本報記者,某跨國公司諮詢師入駐企業一年,軟件還沒有立項開發,就已經耗去了100萬元。
“無代碼”3D打印軟件不僅徹底改變了由成百上千程序員寫代碼的“軟件工廠”模式,而且可以快速重構。當公司業務升級、管理變革之際,企業IT系統隨之需要升級,過去的做法是諮詢團隊入駐、設研分析、業務部署、軟件開發、測試、實施、上線,中間部分環節尚需要多次反復。
而Yigo平台生成一套軟件的時間只需幾秒鐘,且高度靈活。因為隨時可以推倒重來,快速重構,成本不及原來的十分之一,因為壓縮了企業諮詢、調研分析、軟件開發、測試、實施等環節。不管公司業務如何變化,系統都能隨需應變。沈國康將其總結為“軟軟件”,可以隨時變化,而原來的軟件是硬軟件,變化成本很高。
可生長的軟件
倪光南認為,Yigo平台適合“成長快、變化多、模式創新頻繁”本土中國企業,解決了傳統管理軟件水土不服的問題。
SAP、IBM等公司最早進入中國時,是將“西方企業的最佳實踐”在中國的企業身上複製,結果經常生“水土不服”的服務。業界曾經有句話很流行:上ERP找死,不上ERP等死,就是“西方企業的最佳實踐”向中國本土企業移植過程中生的尷尬。
沈國康稱其最大差別是“我的軟件我做主”。企業管理人員、業務人員自己描述公司的管理需求、管理邏輯,商業智慧來自企業本身,然后通過3D打印生成軟件系統,而非生搬硬套其他公司的管理經驗。
軟件開發是一個技術活,管理、業務人員參與程度不深,更談不上定義“管理需求、管理邏輯”;而Yigo則將軟件生機械化,將軟件定義的權利交給用戶,企業可以從管理、業務、生態鏈合作伙伴角度考慮其IT系統。
沈國康1992年創業成立博科。在1998年以前,博科與用友、金碟一樣,做的品財務軟件。1998年后,企業信息由財務信息向管理信息化升級,中國管理軟件企業面臨國外軟件企業,比如SAP的競爭,用友、金蝶選擇了走SAP的道路。[NT:PAGE=$]
博科則走了另外一條道路,因為他認識到“硬軟件”模式無法適應企業快速變革,必須提供“可生長軟件”在中國市場才有前途。所謂可生長,即軟件能夠跟上企業變化的步伐,低成本甚至零成本重構。
可生長軟件是Yigo平台的前身。1998年至2002年,沈國康走了一些彎路,花了不少錢,但品沒有落地;直到2002年,沈國康將團隊方向瞄準“無代碼開發”,2006年發布第一版,2012年發布了七個版本,最初用於物流行業,現在則用於整個企業管理。迄今為止,Yigo平台的研發費用總計達3億元。
新的軟件革命
整個2012年,管理軟件行業堪稱慘淡。
用友2012年營收為42.2億元,同比增長率僅2.7%。凈利潤為3.4億元,同比下降35.2%。而今年第一季度,用友虧損6361萬元。
金蝶的表現更為糟糕,2012年,金蝶公司實現營收20.2億元,同比下降12.7%。凈利潤虧損1.4億元,利潤下降超過200%。
軟件行業需要新的玩法。除了博科外,也有陷於困境的用友、金蝶。
金蝶董事局主席徐少春提出了向“雲計算、移動互聯網、社交網絡”轉型,比如推出雲端ERP品cloud v1.0,成立互聯網事業群,推出企業社交品雲之家、友商網,發展在Saas的會計服務,面向快遞行業推出快遞100。
用友則面向小企業推出旺鋪助手,加大汽車、金融、煙草、審計、房地等行業的投入,推進“新成長計劃”。
但這些作法並不見效。因為大數據、雲計算、移動互聯網、社交網絡改變了客戶對軟件品的需求,但軟件生方式卻落后於用戶需求。
1998年的沈國康沒有看到今天技術環境的變化,但“快速、柔性、靈活”的管理軟件無疑符合今天的技術環境,這對博科是意外收穫。
很多機構都在“零代碼”編程方面進行過嘗試。1982年,日本通省計劃10年內投資8億美元,並聯合富士通、NEC、東芝、松下、夏普等八家巨頭共同參與,希望完成“人類無需為其編程,只需要口述命令,由計算機自動推理完成任務”的系統。10年后,這一計劃破。[NT:PAGE=$]
2004年,比爾·蓋茲表示,將投資68億美元研發“圖示化”編程工具,實現軟件開發的無代碼時代,微軟至今未提出無碼開發的技術框架及標準。
谷歌則於2009年發布開源編程語言Go語言,目的是在不損失應用程序性能的情況下降低代碼的複雜性。谷歌首席軟件工程師羅布派克說:“我們之所以開發Go,是因為過去10多年間軟件開發的難度令人沮喪。”
而倪光南認為,Yigo平台“將零代碼編程的夢想變成了現實,讓中國軟件業首次走到了西方巨頭前面,將引起軟件行業的革命”。
- 川普關稅新政引波動 用主動式投資度過震盪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