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獅頭1.1億營收懸疑:大客戶否認合作關係
鉅亨網新聞中心
每經記者 彭小東 太原、北京攝影報導
近日,ST獅頭(600539,收盤價5.02元)很「煩惱」——關於公司搬遷補償款可能被大股東挪用、涉嫌低價售貨給「神秘客戶」等質疑一波接一波,儘管公司連發多則澄清公告,但這並沒有完全打消市場的疑慮。
針對上述情況,《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奔赴ST獅頭所在地山西太原市進行了實地調查,調查結果讓籠罩在ST獅頭的疑雲更加深重:ST獅頭第一大客戶太原天元電機設備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天元電機)經理吳建飛透露,該公司在2011年、2012年與ST獅頭幾乎沒有業務來往,這與ST獅頭報表公佈的與天元電機7715.76萬元、3350.76萬元的交易額相差甚大;至於被質疑的大股東截留的7000萬元資金,ST獅頭此前稱,這7000萬元「由太原市西山整治辦監督管理」,但該整治辦項目產業部的相關人士表示,他們並沒有監管過這筆資金。
對此,ST獅頭董秘郝瑛表示,她查看了公司2012年的水泥提單及支票,確定天元電機的數據沒有問題,「我們正在核實,為什麼它(天元電機)現在不承認這個事情。」
天元電機:前兩年無業務/
2012年報顯示,ST獅頭第一大客戶是天元電機,當期發生金額3350.76萬元,佔ST獅頭全部營業收入的11.96%。工商資料顯示,天元電機是一家以電機設備為主要經營項目的企業,註冊資金300萬元。
「一家電機公司要這麼多水泥幹什麼?」一位股東質疑說。
7月底,記者按工商登記的地址,來到「太原市萬柏林區和平北路108號」,發現該處已是一家駕校。幾經周折,記者獲悉,該公司的辦公地點已遷往 「和平北路建機巷16號」。天元電機的辦公地就位於這個僅有兩棟樓的居民小區裡,但大門上無任何公司標識。
7月25日,該公司僅有經理吳建飛一人在此辦公。他獲悉ST獅頭在年報中的相關描述後大為驚訝,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多次強調說:「(2011~2012年)純粹沒做(水泥),一分錢業務也沒有。」[NT:PAGE=$]
據他介紹,天元電機與ST獅頭曾有短暫合作,包括提供電機及鋼材,但水泥的合作 「基本上很長時間沒有了」。他堅稱,他已於四五年前與水泥行業脫節,之前與ST獅頭的合作也僅有百十萬元,達不到千萬元的數量級。這與ST獅頭報表披露的,2011年、2012年與天元電機的交易額達7715.76萬元、3350.76萬元的數據相去甚遠。
「(天元電機)現在就是一個殼子在,可能明後年,我就要註銷了。」吳建飛說,目前公司僅有兩名工作人員——他和法人代表溫多一,也很久沒和ST獅頭聯繫了。
對此,ST獅頭董秘辦公室工作人員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回應說,公司與天元電機的業務是存在的,所涉交易款項,也確實來自天元電機的賬戶。
郝瑛進一步確認說,她查看了公司2012年的水泥提單、支票,確定是天元電機的數據沒有問題。不過,她並不清楚天元電機為何不承認與其有業務往來,她也婉拒了向記者發送提單傳真的要求。
「他們(指客戶)有時會採取一種方式,幾家聯合湊一筆大點的金額,然後來爭取我們的『大客戶價』。」上述董秘辦工作人員分析,也有可能是他們以天元電機的名義在做。
除了天元電機,一家名為太原市錦馨源貿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錦馨源)的企業也撲朔迷離。工商資料顯示,錦馨源主營五金交電、建築材料等項目,註冊地為太原市杏花嶺區府西街275號。但記者實地探訪後發現,該地址為太原市青年宮演藝中心。
知情人士告知,錦馨源已經搬遷至太原市萬柏林區「藍水假日」小區。與天元電機類似,該公司位於居民樓內,門上亦無相關公司標識。
錦馨源一位離職人員說,該公司在2012年底已經沒有什麼業務,只有三五名工作人員,且拖欠工資已久。
但據ST獅頭財務報表,錦馨源在2012年與其交易額達1749.62萬元,是第三大客戶;2011年,交易額達1756.47萬元,是第五大客戶。[NT:PAGE=$]
2011年水泥利潤與當地持平/
上述天元電機、錦馨源均為ST獅頭2011年的前五大客戶。統計發現,2011年前五大客戶的交易金額佔ST獅頭全年總收入的47.24%。
「這在近六個年度中是最高的。」上述ST獅頭小股東說。除2011年外,公司2007~2012年前五大客戶佔ST獅頭營收總和的比重分別為19.05%、27.59%、20.99%、31.29%、39.68%。
有媒體援引知情人士的話說,ST獅頭在2011年涉嫌賤賣水泥,將水泥按照散裝的價格賣給「特殊客戶」,再由這個客戶包裝後高價賣出。因為從公司2011年水泥利潤來看,上半年每噸水泥的利潤為32.56元,但全年每噸水泥的平均利潤卻下滑至10.24元。這個數據與公司2001~2010年這10年間年利潤都超過40元的水平相差明顯。
不過,一位水泥行業人士分析認為,「水泥有最佳運輸半徑,一般是不能超過100公里」,考查區域水泥的行情更具有真實性。
「中商情報網」的研究報告顯示,2011年山西省水泥工業共實現利潤總額4.61億元,與2010年的1.08億元相比,增長了3.27倍。儘管如此,2011年山西省多數地區出現了水泥產能過剩,不斷增大的產能釋放,導致市場開始無序競爭。當年山西省每噸水泥的盈利水平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確實低了76%。以工信部公佈的2011年水泥行業噸利潤48.92元測算,當年山西省水泥行業的噸利潤是11.74元——這與獅頭水泥公佈的10.24元相比,較為接近。
上述水泥行業人士分析,公司2011年利潤水平極低的現象,並不一定是因為賤賣水泥,或許與當年山西省的水泥市場有關。
ST獅頭也在澄清公告表示,公司不存在賤賣水泥的情形,「實際情況為在太原市及周邊地區我公司的獅頭牌水泥質量好、價格高是公認的事實」。以2011年6月為例,ST獅頭當時通用水泥出廠價格為326.75元/噸,略高於當時全國通用水泥325.43元/噸的平均出廠價格。[NT:PAGE=$]
ST獅頭說,全國水泥市場價格在政策的影響下普遍下滑,影響到了全年水泥的平均售價。公司全年水泥不含稅均價為256元/噸。
另一方面,「人員又多,能耗又高」,郝瑛說,當時的幾條生產線都是日產1000噸,與現在新上項目日產5000噸的規模相比,都面臨淘汰。
「你不管說我的售價怎麼樣,但成本是很高的。」郝瑛如是表示。
相關部門:未監管7000萬補償款/
除了否認「存在神秘客戶、賤賣水泥」外,對投資者質疑的搬遷補貼被控股股東獅頭集團截留一事,ST獅頭在公告中表示,獅頭集團於2009年11月24日收到的7000萬元是省煤炭可持續發展基金投資資金,由太原市西山整治辦監督管理,「並非搬遷補償款」。
不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前往太原市西山整治辦採訪時,卻被項目產業部的相關人士告知,西山整治辦從未監管過這筆資金,「錢直接就拿走了」。
在山西省發改委,多個部門的負責人則表示,「不瞭解」或者 「不是我們負責」此事。
郝瑛解釋說,公司關於「7000萬元資金」的內容,是按相關文件披露的。不過出於一些考慮,她婉拒記者查看該文件的要求。
據瞭解,位於山西太原的太化股份也曾收到過該項資金。太化股份曾發佈公告稱,收到控股股東太原化學轉撥前期搬遷項目資金8400萬元,並稱「該資金是太原市西山地區綜合整治辦公室下撥給太原化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前期搬遷的省煤炭可持續發展基金8400萬元。」
對此,上述小股東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太化集團8400萬全部劃撥給上市公司。同樣的資金來源,ST獅頭為何一分沒有?」他認為,太化集團與獅頭集團之間,必有一家的資金處理存在問題。
郝瑛說,她不清楚太化集團為何將8400萬元劃撥給上市公司,但也有其他企業與獅頭集團的處置方式一樣。「本身我們情況和太化也不一樣。」郝認為,太化是整體搬遷,而ST獅頭搬遷的場地是以前獅頭集團礦山的場地。
- 關稅戰引爆市場重置,「匯」變才是贏家?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