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蘋果肩上的三星:有心計的學徒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3-03-04 17:55
文|裴瑜
當“技術大師”蘋果還在感慨“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的時候,曾經的“打工仔”三星,已經悄悄爬上了全球智能手機銷量第一的寶座。
這不能不讓曾經處於同一條起跑的中國企業眼紅,也讓諸如索尼、松下等日本企業感慨一代新人換舊人。這家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中負債高達180億美元,幾近破的韓國企業,如何在短短十余年間破繭成蝶,一躍成為“國際巨星”?
最新數據顯示,三星電子2012年銷售額為201.1萬億韓元(約1869億美元),比上一年增長21.9%;營業利潤為29.05萬億韓元(約270億美元),增長85.7%;另一家韓國電子企業LG電子雖較為遜色,2012年銷售額也高達50.96萬億韓幣(約452.2億美元)。
“我們的規模實力目前只是接近三星、LG 15年前的水平”,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日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直言不諱,作為目前國內唯一打通液晶電視上下游業鏈的彩電企業掌門人,他坦言“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三星集團董事長李健熙每天早上6點鐘就到辦公室上班,他們的危機意識非常強。”格蘭仕集團副總裁陸驥烈對《英才》記者表示,“近年來韓國家電企業在全球不斷攻城略地,已基本改寫國際家電格局。如果今年再大力加碼白電,將給已節節敗退的日本家電最后一擊。”
有心計的學徒
30多年前,三星電子只是一個為日本三洋公司“打工”的OEM廠商。直至上世紀90年代初,三星還是廉價貨的代名詞。
1993年,李健熙考察美國市場時發現三星的品被灰頭土臉地擺放在角落裡,無人問津,這讓李健熙深受震撼。之后,三星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並提出“新經營”宣言,特彆強調以質量管理和力求變革為核心。
“這一變化體現在各個方面,使全體員工在思想意識上有一個徹底的變革。每個人經常問自己:你在改進質量讓消費者滿意方面做了哪些改變?”曾任三星集團中國總部會長李亨道如是說。(接下頁)
[NT:PAGE=$]
其實,“誰真正俘獲了消費者的心,誰就贏得了市場”這個道理,大家都懂。可問題的關鍵在於,實際執行過程中,誰又能真正做到?
“你看日本家電企業諸如索尼、松下為何沒落?關鍵就在於其市場敏感度越來越差,品也缺乏活力和創新”,海信相關負責人對《英才》記者表示,“而三星能勝出,關鍵就在其品的創新能力和市場敏感性,以及全球化的視野和人才戰略。這也是我們國內家電企業需要學習的。”
毫無疑問,三星的崛起始於徹底放棄不具競爭力的品和低價策略。然而,沒有核心技術、沒有強大研發團隊和業基礎,要實現突破談何容易?
“三星能為聘請一個全球頂尖級的科學家支付年薪8000萬美元,我們的老闆有這樣的魄力嗎?2012年,三星電子研發投入超過140億美元,我們做到了嗎?”家電觀察家劉步塵對《英才》記者表示,“建立強大的研發保障機制,才能實現重大技術突破,這是韓國企業實現超越的根本。”
三星電子前CEO尹鐘龍2005年接受中國媒體採訪時曾說:沒有什麼比核心技術開發對於三星來說更重要的了。
其實,三星的聰明之處就在於想盡一切辦法去接近並掌握核心技術。數字華夏品牌傳播機構總裁姜培峰對《英才》記者表示,“三星在美國、日本等核心技術密集的地方,均設有自己的研究機構,以高於同行數倍的豐厚待遇吸引優秀的工程師;此外無論是海外併購,還是與國際品牌合作建廠,都是以獲取先進技術為主導,而非規模和品牌。”
所周知,一開始三星從幫蘋果生iPad,iPhone上的LED屏幕和A4、A5晶片,成為蘋果最大的快閃記憶體和元器件供應商。被蘋果拋棄后,由三星自己推出的Galaxy手機系列開始在美國和世界市場上逐漸超越iPhone。
從三星與蘋果合作到最終決裂,再到雙方因專利糾紛而對簿公堂等系列事實中,不難看出三星是一名頗有心計和商業頭腦的“學徒”,通過勤學苦練和精準的商業定位自成體系,二次創新,后來者居上。(接下頁)
[NT:PAGE=$]
甚至可以說,當今三星的崛起,和當年日本家電擊退歐美系的手法如出一轍。
智勝“次藍海”
若要成事,不外乎三點要素:天時、地利、人和。而對於三星來說,也是如此。
在液晶時代來臨之前,三星就早已做好技術儲備;在蘋果的智能手機一炮走紅之際,三星又能果斷地抓住戰機;在不少企業還在炒作智能電視概念的時候,三星又重金砸向了OLED……三星似乎並不喜歡領先別人太多,卻總是這關鍵的“一小步”,占盡“天時”,進而“彎道超車”。
此外,無論是三星、還是LG都更喜歡“次藍海”戰略。
“‘次藍海’可以理解為介於藍海和紅海之間的一種戰略”,姜培峰表示,“既不是靠對的品技術優勢取勝藍海,也不單純靠規模擴張廝殺紅海,而是靠技術和規模的綜合優勢取勝。”
而“次藍海”戰略的關鍵,就是以智取勝,做出符合細分市場和消費者心理預期的差異化品。
韓國企業的危機意識非常強,一來國家小,市場有限,二來從歷史角度看,朝鮮半島周圍列強四伏,還曾經是日本的殖民地,家電行業分析師梁振鵬在接受《英才》記者採訪時認為,中國的市場很大,國內企業可以立足內銷后再考慮外銷,韓國的企業則只能走國際化路線,也不得不小心翼翼。
在韓國家電企業的國際化擴張中,通常比日本企業更重視“地利”“人和”,敢於大量培養和啟用本地化的員工。甚至有業內人士感嘆,三星已經不是韓國的三星,而是世界的三星。
另外,陸驥烈表示:“韓國特有的財閥經濟使得韓國政府無論從稅收還是政策上,都給予三星、LG優厚的支持。相比之下,政府也有必要集中力量去扶植2-3家綜合性大集團去參與國際競爭。”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