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美股

電商“中庸者”噹噹網邊緣化之困

鉅亨網新聞中心


5月7日,噹噹“尾品匯”上線,主打品牌尾貨促銷。這意味,不久前還聲明未來將主要發力於中高端服裝領域的噹噹,轉眼又看上了“特賣”生意。

一度悉心發展自營品牌,卻逐漸變身為第三方平台;志在“中高端”,卻又大舉進軍尾貨甩賣。噹噹意欲何為?噹噹網CEO李國慶自己也未能準確定義。4月26日,李國慶在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說:“我們也在糾結,也在平衡。”


在電商風起雲湧的這十余年間,噹噹在“糾結和平衡”中錯過了什麼?轉型之路上,其凌亂佈局能否應對危機四伏的現實?

“穩健”喪失先行優勢

毛利率高達23%、國內平台電商先驅、上市時股價35美元、被譽為“中國亞馬遜”……這是曾經的噹噹網。

毛利率下滑到13.4%、營收落后中國網購整體66%的增速,股價不足5美元。這是現在的噹噹網。

“噹噹創建於1999年,京東創建於2004年,5年時間應該足夠噹噹樹立領先優勢了,可京東的規模卻遠遠趕超噹噹,什麼樣的決策和執行導致了今天這種結果呢?”這是“知乎”網站上一個網友的發問。

趕超噹噹的不只是京東,10年間,噹噹已從先驅者淪為了跟隨者,被阿里系、京東系和蘇寧系擠出第一梯隊。

如今的局面是如何造成的?業界認為,戰略上的被動使噹噹錯失了最佳的擴張時機,從而“養虎為患”。

“在國內電商行業融資燒錢、不計成本攻城略地的時候,噹噹走了較為‘穩健’的路線,選擇了精打細算的保守戰略,但是天貓、京東、蘇寧易購這些對手們從來沒有停下來。”電子商務分析師李成東告訴記者。

“讀書人搞電子商務,難免比草莽出身的手筆小一點。”李國慶給自己圓場。他甚至向虎視自己的京東提出友好建議:錯位競爭,做不同的細分市場,不要每個市場都做強。“這樣大家都有錢掙。”

李國慶妻子、噹噹董事長俞渝曾經的一句話也印證了相似的價值觀,透露了噹噹的自我期待值:“活下來了,而且活得還不錯。這不也是一種成功嗎?”

事實上,噹噹的這條中庸之路走得並不成功,甚至不斷遭遇質疑。[NT:PAGE=$]

“現在還有什麼理由選擇噹噹?”老顧客程序員高磊在“知乎”上吐槽:“價格便宜?京東直接秒殺,豆瓣購書單裡,噹噹最便宜的書從來就沒有最多過;貨品齊全?同樣是豆瓣購書單,噹噹有貨的比例能超過京東和卓越的時候,只有在京東、卓越大促銷的時候。付款方便?卓越最早開始貨到刷卡的時候,他還在執著收現金……”

電商分析師丁辰靈認為,噹噹最大的問題是反應太慢。“從品類的豐富以及平台的擴展,都慢了別人一拍。”

在本該擴張的時候錯走“中庸之路”的噹噹,被認為“越來越邊緣化”。

圖書命脈遭分食

能讓中庸者噹噹奮起回擊的,似乎只有在圖書乳酪被人動了的時刻。對李國慶和噹噹而言,與京東之間不得不打的圖書價格戰已非爭霸之戰,而是生存之戰。

“圖書總共就這300億的市場,你跟我爭個什麼勁?”李國慶評價京東CEO劉強東,“既沒有戰略,又不懂事。”

“50萬種圖書全場5折,電子書全場不要錢!”4月17日,噹噹網推出了電子書全場3天免費下載的促銷活動,京東商城迅速反應,推出“5萬電子書免費下載”活動,甚至打出了針鋒相對的宣傳語:“免費誰沒有,好書你沒有。”

京東覬覦噹噹的圖書“大本營”已非朝夕。早在2011年,劉強東就不惜放出“5年內不允許京東圖書部門盈利”的狠話,以低價對抗噹噹,“要打就要來狠的!”2012年10月,雙方還上演了逼出版社“二選一”的暗戰。

如今京東再出新招,准備加大投入,大舉進軍電子書業務領域。而電子書也是噹噹今后戰略的重要部分。

京東避開了噹噹引以為傲的出版社合作模式,另辟蹊徑推出“名家電子書獨家創作計劃”,已簽約多名暢銷書作家,繞過出版社,直接邀請作家們創作電子書在其平台出售。

與此同時,號稱有超過2000家供應商、並與部分圖書供應商簽訂了長期排他性協議的噹噹網,卻與自己的合作供應商不斷生矛盾和摩擦。

此前,為對抗京東,噹噹屢次將合作供應商綁上自己的戰車,強迫出版社與之“同仇敵愾”,並向圖書供貨商轉移成本;在4月藉由“網絡書香節”發起的圖書價格戰中,噹噹網先斬后奏,喊出“電子書全場不要錢”的口號,引起出版社的反感。[NT:PAGE=$]

現在,京東開啟了圖書營銷新模式,而出版社也有了更多選擇。

亞馬遜電子書讀器Kingle的入華計劃雖然一再擱淺,但業界認為,Kindle進入中國圖書出版市場只是時間問題。

“我認為一旦Kindle入華,噹噹這種所謂的和出版社的關係優勢不會延續到電子書領域。”百道網CEO程三國說:“噹噹網與出版社的合作基礎一再被破壞。只要Kindle入華后能迅速建立更合理的電子書盈利模式,出版社未必跟噹噹走。”

電子書被認為是電商圖書未來的大勢。變局當前,噹噹也唯恐被拋棄,開始了對電子書領域的布兵。不僅專門成立了出版物數字業務部,更模仿亞馬遜推齣電子讀終端,欲圖搶在Kindle入華之前擠占電子書讀終端市場。

數據顯示,噹噹網去年圖書音像營收32.5億,而電子書收入則只有300萬。雖然噹噹預言“三年內電子書對紙質書無法構成影響”,但李國慶仍然表態“虧了也要做”。

顯然,一向只求穩健、中庸的噹噹,在前有猛虎、后有追兵的生存險境中,終於主動萌生出了“卡位”意識。“但是這種佈局有點慢、也有點晚。”分析人士對新京報記者說。

如何護住圖書命脈?留給噹噹的時間不多了。

尋找“第二條腿”

300億的圖書市場雖然不大,但噹噹賺的就是個薄利多銷的錢。在沒人跟噹噹搶飯吃的時日裡,噹噹“小富即安”。如今,圖書這塊蛋糕眼看不夠分,單純依靠圖書支撐利潤已經難以為繼。噹噹發力百貨,試圖找到“第二條腿”,終結多年來的“單腿跳”。

去年年初,以圖書品類銷售為主的噹噹網宣佈平方平台策略,以期從單一的圖書音像類電商轉型。而提升毛利率則是重中之重。

2012年四季度數據顯示,噹噹網百貨業務(自營加平台)總成交額達到11.5億元,超過圖書的9.3億元。這也是噹噹網百貨業務占比首度超越圖書。從數據上看,“噹噹的‘綜合購物中心’轉型已經實現。”噹噹網董事長俞渝說。

在李國慶看來,其轉型是由於“圖書市場的局限性”。[NT:PAGE=$]

3月,李國慶正式宣佈,將服裝品類作為除圖書、母嬰之外,噹噹網的第三大核心品類。“我有一個觀點就是,我不認為一個平台,買什麼都能讓消費者首先想到。”李國慶對新京報記者說,“天貓在中國電子商務占的份額太大了,中國的電商都要正視天貓的存在,來給自己定位,那我們就差異化了。我跟天貓的領導溝通的時候,他說他是做全人群,那我們就做中和中高端的顧客。”

“定位中高端”的百貨佈局看起來很美,其本質卻仍然是只求從天貓龐大的客群裡分得一杯羹。

李國慶近日公開預測,“百貨超圖書,未來噹噹還會是這樣的趨勢”。

噹噹做百貨,如何與京東、凡客、蘇寧易購等強手競爭?業內人士並不看好。互聯網觀察者宗寧認為,百貨並非噹噹強項,未來成為其優勢的可能性不大。而手忙腳亂的四處佈局則會分散噹噹已然有限的精力和資金。

尷尬平台業務

“現在買電子類品,經常搜出來的都是第三方配送的,我要是用第三方,我來噹噹幹什麼?我直接淘寶了。”程序員高磊是噹噹的老用戶,他對噹噹網出現越來越多的第三方商家表示不解。

在這個被噹噹稱為“引進來”的戰略,噹噹希望通過開放平台,引入第三方商家有效降低成本、豐富百貨容量,達到“優勢互補”。

然而,“引進來”戰略對用戶體驗帶來了傷害。

“噹噹拿什麼服務中高端?”在噹噹吃了“啞巴虧”的老客戶戴燕飛對噹噹的新目標並不看好。不久前,她在新浪博客寫了長博文《我是如何由噹噹網的老客戶變成了抵制噹噹網的咆哮姐的》,講述在噹噹網的購物遭遇,並在微博上@了李國慶。“他態度倒是好,居然還給我回復了,向我要訂單號碼。”戴燕飛說,“但是前后過去二十天,我的問題都沒有得到解決。”

四月初,戴燕飛決定入手一台iPad,在幾家網站經過多番比對,最后決定在噹噹購買。“多年來在噹噹買書一直很順利,出於這種信任,最后選了噹噹。”戴燕飛說,“但是結果太失望了。”

4月27日,戴燕飛告訴記者,在付款后,第三方商家遲遲不予發貨,並告訴她“暫時缺貨”,她向商家申請退款,“突然商家就說有貨了。”與噹噹客服溝通,在經過了無數個“請等候24小時”后,得到了最終的處理方案:在這場長達20天最終未能成交的網購中,戴燕飛作為無過錯方,不僅被要求承擔115塊錢往返京滬的高額快遞費,還需另行負擔85元第三方商家給噹噹的“返點”費用。[NT:PAGE=$]

將商家的返點費用攤到自己頭上,戴燕飛覺得這簡直不可理喻。

這並非個案,在網上搜索客戶對於噹噹的投訴案例可以發現,其開放平台的服務品質屢遭詬病。

除了服務質量之外,與其他開放平台業務的電商相比,噹噹的劣勢也尤為明顯。電商評論人士評論稱,噹噹網一直在吸引淘寶賣家參與,打造噹噹網賣家平台,但與此同時,標準化的核心品類又是噹噹網購銷體系的主營品種。這麼安排的結果就是,噹噹網的開放平台一直處於邊緣化地位。

“噹噹到底要做的是什麼?是借助標品打造品牌,還是打造平台?現在的情況是這兩個方面都做得不太好,服務也跟不上。”一位分析師說。

分析師魯振旺說,處於弱勢的噹噹網開放平台一直不溫不火,但與此同時,天貓和京東的開放平台業務迅速發力。“天貓已達近千億元之巨,京東也迅速在3C、化妝、家居和食品等品類的開放業務完成佈局。”

“老二”夢難圓

去年10月,噹噹以旗艦店的形式正式入駐天貓,包括80萬種圖書品類以及30多萬種百貨品類。與“引進來”戰略相對,這被噹噹稱之為“走出去”。李國慶說,“就是認慫了”。

在外界看來,噹噹的“走出去”實屬無奈。長期虧損,參與電商打價格戰,噹噹已經沒有更多的資金投向平台建設、品牌推廣和服務提升上,去天貓蹭點流量也是權宜之計。

在天貓面前,噹噹甘為“老二”。李國慶也不否認這一點,“別拿我跟天貓比,噹噹從來沒跟天貓平起平坐過。”“噹噹未來的目標是前二。”

但是,對於“當老二”這一願景,或許噹噹需要先解答兩個問題。

在天貓、京東、蘇寧等不惜一切代價霸佔第一梯隊的現實格局中,“只想當老二”的噹噹,能當老二嗎?

目前的答案似乎並不樂觀: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12月,在中國網絡購物市場份額中,排名第一的是天貓商城,占52.1%;京東商城名列第二,佔據22.3%;噹噹排名第八,佔據1.2%。

如今市場占比1.2%的噹噹,離“老二”目標還差了21個百分點。[NT:PAGE=$]

除此之外,噹噹還不得不面對第二個問題:假如有重新擠進第一梯隊的本事,那麼在電商“零和游戲”的宿命下,對於噹噹這個已經繳械投降的“中國亞馬遜”,天貓會給它一個成為“老二”的機會嗎?

“噹噹的目標是跟天貓分居冠亞軍、和諧共處。天貓是不是也這樣想,就難說了。畢竟二者的體量和實力相差太遠了。”

分析人士認為,噹噹與天貓的這場“聯姻”,看似“雙贏”,實則更多便宜了天貓。

一位電商分析人士告訴記者,噹噹網入駐天貓,從短期來看,對提升流量具有一定幫助。但從長遠的發展角度來看,對“噹噹網”三個字的品牌價值反而是一種傷害。

“天貓每日流量可達4000萬,而噹噹每日流量僅400萬,天貓已經形成氣候,更容易籠絡並留住用戶,經過一段時期的培育,等用戶們習慣了在天貓上購買圖書,噹噹網這塊招牌還有什麼存在的意義?”黎雪榮認為,“表面上看,是噹噹從天貓中分流量,實際上,有可能是天貓獲取了本來應該是噹噹的忠實用戶。所以這筆交易不一定划得來。”

一位電商研究人士在微博上感嘆,“電商行業本是‘零和游戲’,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一個寡頭獨大是未來電商的大趨勢。對大佬來說,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

噹噹“虧得起”?

2012年,噹噹網凈虧損4.44億元,而2011年(即公司上市后第一年)同期的虧損為2.29億元,同比擴大94%。公司上市兩年來,虧損額已近6.7億元。

分析稱,噹噹虧損的重要原因是成本占營收比例過高,最高曾達90%。噹噹網高管解釋說,去年一般及行政支出確實有所增加,主要是因為2012年生了一些勞務費及售后服務的增加,而上升最大的是技術人員費用,增加了120%。

“說噹噹網的虧損大,是因為噹噹是一家上市公司,透明度高。”李國慶辯稱,“我們過去幾年一直是‘光屁股打’,京東和天貓都沒說自己虧多少。”

何以扭虧?尚未見到有效方法;何時盈利?李國慶回答說:“2013年噹噹隨時可以盈利。”但仍無具體時間表。

作為上市公司,噹噹每季度都需要公佈財報,連續虧損兩年的噹噹還要投資人等待多久?李國慶聲稱並不擔心,“我不是為投資人活的。”[NT:PAGE=$]

“我們華爾街的投資人也有這個疑問,說噹噹有沒有一個盈利計劃。我們說沒有,沒有時間表,我們做的是希望把服裝的市場規模做大,希望在三年時間做到200億,這個使我們的競爭門檻也提高了,使我們有一個穩定的基礎才能盈利。”李國慶說。

“一般的創業企業家,一般的職業經理人不會像我這麼做,我們知道,投資人都看短期,一年不行董事會就把他幹掉了。”李國慶對新京報記者說,他和俞渝是Founder CEO(創始人),所以不一樣,誰也趕不走他們。

對於持續低迷的股價,李國慶也顯得不以為意,“對於投資人來說,你認可這個Founder CEO,你就買這股票,不認同你就只有拋這股票唄!股價高啊低啊對我來講沒什麼影響。”

李國慶表態,“噹噹虧得起”。

這話並非毫無根據。從賬面上看,由於李國慶和俞渝的精打細算,噹噹的現金儲備確可以短期無憂:截至2012年12月底,噹噹賬面資金依然達到16.34億,同比增長19.1%,環比增長14.3%。四季度雖然虧損1.2億,現金儲備卻不降反升。

“以我現在這個虧損速度,燒兩年沒問題。”李國慶對記者說。

但因為股價一直低迷,噹噹后續的融資能力受到質疑。

分析師魯振旺對記者說:“不管哪家電商,虧這麼大的數字都是巨大壓力。再虧兩年資金恐怕就成問題了。”屆時恐怕難以再融到充足資金供噹噹只賠不賺。

□新京報記者

張泉薇 北京報導

■ 對話

李國慶:盈利沒有時間表

新京報:噹噹從幾年前被動參與電商價格戰的一方到如今主動挑起價格戰,這其中的轉變是基於什麼考慮?似乎你曾經是最反對打價格戰的。

李國慶:上市路演的時候就提出過價格競爭方式的問題:一般不主動出擊。我作為目標品類老大,這麼多年一直都是報復性還擊。[NT:PAGE=$]

新京報:從發展百貨核心品類、開發電子讀器,到入駐天貓、引入第三方商家。噹噹近年的佈局有點讓人眼花繚亂。似乎在到處撒網,到底什麼才是重點?

李國慶:噹噹確實網撒得大,大家看去年虧損比較多,股價也恢復不起來,但我們重在中長期打算,我們希望打造一個綜合購物中心,讓顧客一站式購物,當然我們跟天貓不一樣,我們強調目標品類突出。

新京報:從現在的品構成來看,圖書仍然是噹噹的核心業務。

李國慶:是的,圖書依然是盈利的品類,雖然被打掉了六個億,切膚之痛,可是還是盈利的,那幾家是虧得一塌糊涂的。

另外,是不是我人品不好?怎麼我一做什麼目標品類,做成第一,這幾家都把它當目標品類了?中國沒有一個企業佔據這個業的20%以上,只有噹噹。

新京報:噹噹一個規劃一般是幾年?

李國慶:兩三年,最多不超過三年。

新京報:那是否就是說,未來三年內你仍然做好了“不賺錢”的准備?

李國慶:我們華爾街的投資人也有這個疑問,說噹噹有沒有一個盈利計劃。我們說沒有,沒有時間表,我們是希望把服裝的市場規模做大,希望在三年時間做到200億,這個使我們的競爭門檻也提高了,使我們有一個穩定的基礎才能盈利。

新京報:上市以來有沒有做過讓你后悔的決策?

李國慶:一是把美妝當目標品類培育了兩年,二是沒有早點入駐天貓。

新京報:業界有一種看法,認為你的策略太保守導致了現在被邊緣化。

李國慶:別人說噹噹風格過於謹慎,說噹噹應該更大地擴大市場份額。關於“邊緣化”,我一直沒有正式回應,因為我不關心股價高低,我股價越低,對競爭對手融資越不利,都以我為標桿,他融資就更艱難。

新京報:有人說噹噹的佈局是“東一下西一下”,這顯示出對自身定位的迷茫,對核心競爭力認識不足,找不北。你怎麼看?

李國慶:其實噹噹的搖擺度是最低的,我們常常被業界批評太謹慎。我說只要我增速在百分之百以上,我就停位。以前發微博說,等噹噹年銷售額100億美金,且還得是盈利的時候,我就退休了,對這事來說,我不能發布預測說什麼時候退休,但我信心滿滿。

新京報記者張泉薇 實習生李娜娜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