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科技

鯨背岩作證:達古冰川曾是現在千倍大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3-05-17 16:56


成都商報記者 祝楚華

今年3月,著名冰川專家張文敬在達古冰川景區乘坐索道上山時,意外發現位於羊拱山海拔大約4300米的地方有鯨背岩存在。根據這次考察發現的古冰川痕跡,他推測歷史上達古冰川體量是現在冰川體量的上千倍,這對於研究和恢復達古冰川地區的古環境、古氣候有重大意義。“


誕生於兩三百萬年前第四紀的四川黑水縣達古冰川,日前有了重大科考發現———中科院成都山地所著名冰川專家張文敬在這裏發現10余條第四紀古冰川奇觀鯨背岩群,並據此初步推測,歷史上達古冰川體量大約是現在冰川體量的上千倍。張文敬昨日接受成都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鯨背岩在內陸山地冰川地區十分罕見,該鯨背岩群對於研究和恢復達古冰川地區的古環境、古氣候有重大意義。

黑水發現內陸罕見鯨背岩

位於岷山和邛崍山交會地段的阿壩黑水縣,其境內長寬均不過幾百米的達古冰川,被認為是第四紀誕生並存在至今的冰川,屬罕見的現代山地冰川,科學家們一直在這裏尋找地球過去的痕跡(第四紀屬恐龍滅后的新生代,始於兩百多萬年前,持續至今,含4個冰河期)。

今年3月,張文敬在達古冰川景區乘坐索道上山時,意外發現位於羊拱山海拔大約4300米的地方,似有鯨背岩存在。4月27日,張文敬再次前往,“經反復確認,這裏果然有10多條鯨背岩,其中最長的一條長大約有50多米。”張文敬說,整個“鯨背岩群”平均高度約5米,規模很大,品質很高。

鯨背岩又稱羊背岩或羊背石,是典型的冰川侵蝕地貌景觀。其形成是由於冰川向前向下運動時,對所過之處生肉眼看不見、但緩慢而持久的磨蝕作用,久而久之,當冰川后退,顯露出的基岩形狀,就像匍匐在谷地中的羊群,故而得名。一條幾十米長的鯨背岩的形成,通常需要上萬年甚至更久。

在南極或北極,冰川退化后的地方,鯨背岩比較常見。但在內陸山地冰川地區,卻十分罕見。

現在的達古冰川是個“嬰兒冰川”

“我很早就在關注達古冰川,這裏是我的一塊心病。”張文敬說,雖然達古冰川現在的長寬均不過幾百米,但一直存在至今,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但此前因受制於考察條件等因素,一直沒有發現鯨背岩。

根據這次考察發現的古冰川痕跡,張文敬推測歷史上達古冰川體量是現在冰川體量的上千倍,這對於研究和恢復達古冰川地區的古環境、古氣候有重大意義。“現在的達古冰川只是個嬰兒冰川,跟它第四紀大冰川期的體量遠遠不能相比。”張文敬說,不過小型的現代冰川卻是地球環境演替的窗口,尤其是時有時無、時大時小的 “嬰兒冰川”,就像設置在冰凍圈和生物圈之間的寒暑表,體現地球環境的變化。

目前,黑水縣境內共發現19條現代冰川,其中13條位於達古溝源頭,這次發現的鯨背岩群位於其中一條冰川的源頭附近,大約在海拔4300米的地方。

鯨背岩

又稱羊背岩或羊背石,是典型的冰川侵蝕地貌景觀。其形成是由於冰川向前向下運動時,對所過之處生肉眼看不見、但緩慢而持久的磨蝕作用,久而久之,當冰川后退,顯露出的基岩形狀,就像匍匐在谷地中的羊群,故而得名。一條幾十米長的鯨背岩的形成,通常需要上萬年甚至更久。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