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對抗通貨緊縮 只怕引發超高通貨膨脹
鉅亨網編譯郭照青 2013-07-26 00:03
安倍經濟學--日本首相安倍大肆宣揚的經濟振興與結構性改革計劃,其目的在對抗長期以來始終難解的問題:通貨緊縮。
然而,諸多國際經濟學家現在說,日本面臨的最大風險,係來自通貨緊縮的對立面:超通貨膨脹。
自1995年以來,日本消費者物價指數下跌了5%,進一步壓抑了早已落入通貨緊縮周期的經濟。在此一經濟型態裡,由於持續預期物價將會走低,日本消費者因而不斷延後支出。
而在超通貨膨脹情況下--曾見於1920年代的德國及1980年代的拉丁美洲等,一種完全相反的結果就將出現:民眾對手中貨幣的未來購買力失去信心,因而急急脫手,或兌換為其他貨幣,或購買商品。由於貨幣跌價,商品價格盤旋而上,迅速便能引發天文式通貨膨脹率。
這項180度的轉變,似乎難以想像。然而國際社會裡,決策官員對日本超通貨膨脹的擔憂,絕非空穴來風。一位官員說,想到日本50%的通貨膨脹率,總讓他輾轉難眠,情況較歐元區金融挫跌的風險,嚴重得多。
日本空頭說,可能的導火線,在於日本讓人喘不過氣的債務水平。日本政府債務目前逾國內生產毛額(GDP)的220%,國際貨幣基金(IMF)預期,到年底,更將逾GDP的240%,為已開發經濟體前所未見水準。如果安倍的積極振興措施最終失敗,就必須削減債務,以避免為償還債務而大幅降低生活水平。
然而,債權人減債並非選項。根據美銀美林部門統計,去年,日本政府公債佔了日本金融機構資產的28%。所以,重整可能毀了金融體系。空頭說,政府必須透過通貨膨脹方式,走出困境,讓名目GDP上升,繼而讓稅收增加。
其實,在安倍敦促下,日本央行已試著製造良性的通貨膨脹,並定出每年2%的目標,以打破通貨緊縮的糾纏。但是儘管每月購買公債7兆日元,發揮了部份效果,然而過去的失敗,讓民眾對日本央行這次能否成功,仍心存疑慮。
Hayman資本管理公司創辦人Kyle Bass警告,理性投資人的做為,將為日本央行帶來壓力。如果投資人預期日本央行的政策將能開花結果,他們就會賣出日本公債,因為擔憂通貨膨脹將導致他們的這項投資減值。而賣出公債將會推升利率,削減央行促進成長的苦心,增加政府的利息負擔。
King說,在遵循了安倍首相的意志後,日本央行的獨立性已蕩然無存。問題在於,這將破壞民眾對日元的信心。央行的印鈔機將被認為是政府的直接工具,而政府並無意保護其貨幣的價值。
突然間,日本家庭與企業可能開始大舉出脫日元。匯率將重挫,通貨膨脹將大幅上升。日本央行2%的目標,很快就將作廢,物價上漲率將達到二位數。政府將會解決債務問題,但成本卻要數千萬的存款人負擔,重創投資人與民眾的信心。
當然,多年來,空頭屢屢預期日本政府公債泡沫將會破滅,結果均告破功。因為高儲蓄的日本,不同於希臘,借款主要是向國內,而非向外國人。但這種循環關係無法永久持續,一旦日本老化的退休人口,提出存款,對企業的高儲蓄率構成壓力,這層關係就將結束。但目前很難預測反轉點何時出現。
無需等待此一時刻的到來,目前仍有時間,進行政治性解決。例如,對富人或對保留盈餘的企業加稅。在經歷了多年的政治失能後,安倍可運用擴大的國會影響力,推動這類改革並擴大稅基。同時,如果日元轉弱增加了出口與成長,且通貨膨脹又穩於約2%,則外國投資人可能進入日本公債市場,尋求較高的收益率。
但這一切需要計劃,政治共識,與好運,然而,這每一項都是日本近來極度缺乏的。日本的確讓人擔憂。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