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去智庫:中國企業海外并購的邏輯與啟示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1-07 08:24
編者按|“一帶一路”讓中國企業有了更多的機遇參與海外並購,人民幣加入sdr更給中國企業進行海外資產設定提供了機會。無疑,現在是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最好時光。
中國企業海外並購正在實現從套利到技術創新的轉變。去海外買什么?購買海外資產的核心驅動力有哪些?成熟的先行企業海外規則有哪些借鑒之處?
走出去智庫今天分享一篇文章,通過觀察中國企業海外並購的邏輯,希望幫助走出去的中國企業拓寬思路。
要點
1、中國企業到海外並購第一大動力是從套利到技術創新。
2、中國企業去海外買資產的核心驅動力有3點:技術提升和進步;金融工具豐富;戰略整合。
正文
文/張賓,天億資本董事總經理
“一帶一路”除了帶動國內的過剩產能以外,更多的是讓中國企業有國際化的視野,有更多的機會到海外做並購。
人民幣加入sdr,成為國際儲備貨幣,雖然沒有美元強勢,但是比日元和英鎊比例還要高,這個對中國而言有非常大的戰略意義。
中國企業跨國並購都在買什么
中國企業去海外買資產的時候,非常看重科技,要的是核心競爭力。我們去海外買什么?買的是核心技術,尤其在歐洲和美國,做的比較好的是科技型公司,他們都是默默做事情,還有就是先進的制造業。
2015年的一個熱點是金融服務和房地產,大量的中國企業去海外買地產,房地產是一個穩定現金流的金融工具,中國的上市公司很多,也很有錢,但是在中國找不到高的回報率項目,由於境外資產的價格遠遠低於國內價格,現在這些公司都在往外走。
tmt、高階制造業和金融業最近兩年的海外並購增長非常快,這三個板塊代表了國內主流資金的一些想法。
境外並購,主要交易的對象正轉變成民營企業,代表性的公司就是復星集團。
復星集團是中國最大民營企業之一,但以復星的能力和盤子,在國內融資、投資都受到非常大的限制。他們在2014年的時候做了一個非常漂亮的交易,買了葡萄牙的保險公司,當時花的是10億歐元,買了90%的控股權。
為什么要買?因為這家公司有130億歐元可以用於投資的現金,歐洲的保險公司對保險資金的使用非常靈活,市場化運作,監管比較松。復星拿這個錢回過來投中國的企業。
現在復星整個集團的戰略很簡單,一個是保險,另一個是用保險的錢投中國高收益的項目,現在中國機會很多,通過這樣一個跨境的套利,完全擺脫資金的瓶頸。
中國企業到海外並購第一大動力是從套利到技術創新,對1300家企業的訪談結果顯示,90%的企業去境外的時候,他們認為要買技術,86%的企業拿國外市場份額、獲得資源、擴充海外生產線。
中國企業海外買資產的核心驅動力
人民幣的強勢給中國企業提供了非常好的機會,可以用便宜的價格買到國外資產,匯率的差異是核心問題。
在最近兩年全球對外的投資和跨境並購中,我們發現只有兩個國家是增長的:中國和日本。中國在過去一兩年的時間里,大量的“黃金”不是在國內,是在海外,比如北美、歐洲,購買技術、人才包括房地產。
中國企業去海外買資產的核心驅動力,第一點是技術提升和進步。現在大量的中小企業都需要產業升級和轉型,但是怎么轉,技術從哪里來,這是核心問題,在國內找來找去,大量核心的技術不在中國人手里,而且稍微有一點核心技術的公司,它的估值都很高。
第二點是金融工具豐富,去海外買資產有各種各樣的金融工具可以用。
第三點是戰略整合。這個是做得最多的,中國企業最有優勢的地方是中國的人口和市場,歐洲和北美大量中小型的技術企業,他們沒有頻道,這是中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中國企業去做戰略整合的時候,是用中國的市場去加海外的技術,來做戰略性整合。對歐洲和北美市場來講,是順帶就能夠拿到的。
現在中國企業海外並購的第一步是把技術先帶到國內,第二步才是拓展歐洲、北美或者其他地方。
(來源:投資家,有刪改)
作者簡介
張賓,16年投資銀行工作經驗。曾經完成成紀藥業並購、中國天瑞控股私募及上市,億品傳媒私募、以及華盛頓郵報收購雅思教育等案例。
走出去智庫(cggt)
不談大道理,只講干貨。一流投行、會計師、律師、品牌、風險管理、人力資源六大類機構聯袂。走出去一站式專業實務和數據資訊平臺,企業跨境投資並購智囊團。更多資訊請訪問:www.cggthinktank.com
- 最新遺產稅怎麼算?傳承必知重點有哪些?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