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A股港股

取消49%限制+原股東退出 中信買回華夏機會忽現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3-05-13 11:43


每經記者 董華 發自深圳

    近期,證監會新批的兩家基金公司成為了「取消49%」的股權限制的第一批受益者。對老基金公司來說,49%已經不是障礙,再加上華夏基金股東無錫國聯的掛牌退出,中信基金將迎來買回華夏基金股權的良機。


    然而,伴隨著基金公司生存環境的變化,股權問題也漸漸成為歷史,基金公司未來要面臨的是越來越複雜的市場化競爭,比如業務競爭加劇,股權價格貶值等。

「取消49%」利好新基金公司/

  市場對此的看法是,老基金公司的股權問題基本上解決得差不多了,真正能夠享受這這項新規的是新成立的基金公司。

    事實上,雖然從去年開始新基金公司的數目在不斷增長,但並未真正實現股權突破。不過,在近期的證監會基金公司設立公告中,《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了新「苗頭」——華富證券和上海財道網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擬成立華福基金,兩家公司在新基金公司中的持股比例分別為76%和24%。

    去年6月份,證監會修訂《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管理辦法》,取消了「49%」的限制規定,但同時對主要股東持股超過50%的情況做出約束,其中包括主要股東及其控制的機構不能經營與基金公司相同或類似的證券資產管理業務,同時在董事會上,與主要股東有關聯關係的董事不能超過三分之一。

    業內人士分析稱,該項規定雖然放鬆了控股股東的股權限制,但是仍然是採取一參一控的方式,比如廣發證券是廣發基金的控股股東,但是在易方達基金只是參股股東。另外證監會在董事會上還做了一些規定,比如「基金管理公司的總經理應當為董事會成員」,這實質上有利於調和長久以來基金公司管理層和董事會之間的矛盾。

    從基金公司發展的歷程中來看,股權問題成為阻礙一些基金公司前進的障礙,比如華夏基金和寶盈基金,因此而受到證監會不能發新產品的懲罰。還有管理層和董事會的矛盾,一些中小基金公司歷史遺留問題,都是因為管理層和董事會目標達不成一致,導致公司的業務發展一再波折,不能穩定前進。

    事實上,伴隨著新規的實施,目前老基金公司,比如寶盈基金原來的股權代持問題迎刃而解,甚至招商基金等在新規之後實現了全資控股。

    此外,新成立的基金公司的確是獲得了一個比較好的機會,「取消49%」的規定,意味著成立基金公司的難度降低,同時也意味著基金公司的牌照越來越易得。[NT:PAGE=$]

華夏基金10%股權花落誰家?/

  在基金公司的發展歷程中,股權問題曾產生過不少困擾,華夏基金就曾深受其害。

    2007年,中信證券通過華夏基金和中信基金的合併,解決了《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管理辦法》裡「一參一控」的問題。不過,全資持有華夏基金的股權一直違反了當時「內資基金公司不得高於49%,合資基金不得高於75%」的規定。2010年,證監會在百般督促無效的情況下,以不能發新產品為懲罰,使得華夏基金的新產品發行業務停滯兩年時間。

    緊接著,就在2011年末股權問題解決的半年後,2012年的6月證監會卻給內資公司持有基金公司股權比例進行鬆綁,稱券商可以全資持有基金公司。這對於中信證券而言,的確是一個姍姍來遲的「好消息」。

    然而,今年4月24日,無錫產權交易所再次掛出「華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10%股權」轉讓項目,轉讓方是在華夏基金股權轉讓的最後時刻進入的兩位買家之一——無錫市國聯發展(集團)有限公司。這家持有華夏基金10%股權一年半的公司,最終還是選擇了原價賣出。

    2011年12月15日,中信證券獲證監會核准將所持的華夏基金51%的股權轉讓給南方工業資管公司、山東省農村經濟開發公司、加拿大鮑爾集團、山東海豐國際航運集團公司及無錫市國聯發展公司。轉讓後,中信證券持股49%,南方工業資管公司持股11%,山東省農村經濟開發公司持股10%,POWERCORPORATIONOFCANADA持股10%,山東海豐國際航運集團公司持股10%,無錫市國聯發展公司持股10%。

    市場猜測,無錫國聯發展有限公司的退出,不但給中信證券帶來了再次買入的機會,而且還騰挪出來一個董事的席位,一直以來未成為華夏基金董事會成員的滕天鳴也有了成為董事的機會。

    然而,無錫國聯發展有限公司為何突然要轉讓華夏基金的股權,而且是原價轉讓,中信證券對此次轉讓到底有多大興趣?

    華夏基金內部人士表示,對於股東方的意志,公司目前不清楚,只能等結果。

    據瞭解,目前該交易處於接受各方報價階段,具體的結果還要等到5月21日到期後才知曉。

    事實上,中信證券年報顯示,華夏基金去年營業收入為24.97億元,同比下降12%;淨利潤6.03億元,同比下降10%;淨利潤率為24%,較此前略有提升,這或與其去年全員減薪,降低薪酬支出有關。按照此計算,無錫國聯10%的股權去年投資獲利也有6000萬元。[NT:PAGE=$]

    對於無錫國聯來說,這個雖不是賠本的買賣,但是收益率的確微薄。

    2011年底,無錫國聯以16億元買入華夏基金10%股權,而此次掛牌時開價仍是原價轉讓。不過,無錫國聯也有自身的「麻煩」。今年3月份,中國光伏產業教父尚德創始人施正榮面臨無錫尚德因巨虧而破產重組的境地,主導此次破產重組的為國資辦背景的無錫國聯,它將以母公司或者以旗下產業投資基金的形式全面接管無錫尚德。而這或許也是其退出華夏基金股權的一個原因。

    那麼,接下來最牽動人心的莫過於這10%股權的去向,中信證券會不會再度買回呢?

    數據顯示,從誕生以來,華夏基金一共為股東貢獻了近200億元的回報。作為這些巨額利潤的最大受益者,中信證券一直不願意放棄這棵「搖錢樹」。

    中信證券2012年報顯示,公司淨利潤為42.37億元,同比下降了66.31%。若剔除2011年出售華夏基金因素影響,淨利潤同比增長53.53%。關於淨利潤的下滑,公司也在報表中解釋主要是因為公司2011年處置了華夏基金股權並取得了收益,且2012年度不再將華夏基金納入合併範圍。

    某基金公司人士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雖然近幾年華夏基金利潤有所下滑,但是作為基金行業的龍頭公司,畢竟還是有先天優勢。」言外之意,中信證券或許還是捨不得華夏基金的這塊「肥肉」。

基金公司股權價格日趨市場化/

  伴隨著內資企業股權持有比例的放鬆,多家老基金公司陸續出現了大股東收購小股東的局面。

    去年四季度,招商基金股東進行了股權轉讓,也讓招商基金成為第一家單一股東突破49%的內資基金公司。其中,招商銀行受讓了外方股東荷蘭投資21.6%的股份,招商銀行持有的招商基金股權從此前的33.4%上升至55%,招商證券受讓了荷蘭投資11.7%的股份,招商證券持有招商基金的股份從此前的33.3%上升至45%。今年年初,東北證券受讓中輝國華所持有的18%的股份,最終以64%的比例控股東方基金。

    同樣的還有寶盈基金,二股東成都工投一直替大股東中鐵信託代持26%的股權,導致寶盈基金從2010年以來一直未發新產品,其規模就只能靠老基金的持續營銷來維繫。股權代持問題一直是這家公司發展道路上的絆腳石。新規發佈後,寶盈基金大股東中鐵信託可以「光明正大」持有寶盈基金75%的股權。不過截至目前,寶盈基金仍未有新產品上報。《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瞭解到,目前寶盈基金正在積極準備新產品,固定收益類產品等均有考慮。

    在證監會這些規定的背後,其實表明基金公司生存環境也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如今,基金公司牌照已經不像以前那麼稀缺,基金公司審批速度也在不斷加快。華南某基金公司副總也曾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基金公司的發展已經進入了兩極分化的階段,強者恆強,弱者恆弱,伴隨著越來越市場化,未來基金公司的錢將越來越難賺。[NT:PAGE=$]

    事實上,基金公司的股權轉讓價格也越來越便宜。例如華夏基金2011年底的轉讓對價總計83.44億元,相對於此前中信證券給出的資產評估價值75.63億元溢價了10%。在受讓股權的5家機構中,平均下來華夏基金每1%股份的價值高達1.64億元。

    這個作價是今年股權轉讓的萬家基金的31.5倍。今年年初,萬家基金司原股東上海久事公司、深圳市中航投資公司分別將其持有的公司20%股權轉讓給新疆國際實業公司,轉讓價格僅為2.08億元,折合每1%股為520萬元。

    此前,國泰基金、工銀瑞信以及外資參股的友邦華泰、海富通、申萬巴黎等基金公司都進行了股權轉讓,基本上每1%股權都在億元的層面上。現今,市場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基金公司股權的貶值趨勢將會越來越明顯。

    業內人士表示,基金公司不同於國內的其他實業公司,屬於輕資產的公司,所以評估上面很多指標比如過往收益水平、資產管理規模增長和品牌盈利能力等,對於同一家基金公司來說,這些指標都是浮動變化的。而過往傳統觀念由於對基金公司的盲目崇拜,資產評估中有誇大的成分存在。

    現在,伴隨著基金公司的市場化,牌照放開,各項業務放開,基金公司開始進入了「弱肉強食」的生存環境,在這樣的背景下,基金公司股權的價格也會越來越市場化。當然大型基金公司仍然會佔優勢,而一些資質不好,盈利能力差的中小基金公司股權也會越來越便宜。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