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市分析》潤電潤燃合併難有協同效應 潤燃股東難免持碎股
鉅亨網新聞中心
華潤系再有大動作,將旗下兩大能源公司華潤電力(00836.HK)及華潤燃氣(01193.HK)整合,以換股方式合併,每100股華潤燃氣股份換取97股新華潤電力股份,少於100股的任何數目華潤燃氣股份按該比例收取,約整至最接近整數,不會發行零碎代價股份。根據華潤電力股份於最後交易日的收市股價每股25.40元,及每註銷一股計劃股份獲發0.97股華潤電力股份的股份交換比率計算,每股計劃股份的代價相等於價值約24.64港元,該價格較每股華潤燃氣股份於最後交易日收報21.85元溢價約12.77%。新公司將名為「華潤能源」。
這意味著,每持有一手(2,000股)潤燃股份股東,只能換取1,940股潤電股份,未能湊足成一手(2,000股)。97為質數,加上以潤燃現價21.5元計,買入一手成本需4.3萬元,潤燃小股東很難透過增持股份避免出現碎股情況。
另外,華潤電力以總代價約42.9億港元,向母公司華潤集團,收購風電場集團英飛有限公司全部已發行股本,以內部資源及銀行借貸支付代價。
市場對此舉未表認同,華潤電力一舉失守10天及20天線,價急瀉一成,成早市跌幅最大藍籌,考驗50天線(約22.84元)支援力;華潤燃氣換股價較停牌前雖溢價13%,但股價先升後回,下跌約3%,爭持於10天及20天線。
以往市場一直對業務純一,或者能形成垂直一體營運模式的企業,給予較高溢價。以內地煤股為例,一哥神華(01088.HK)由於業務「一條龍」,由開採煤礦、煤炭運輸到火力發電,能夠將資源充分運用,節省成本。因此估值上,一向較行業為高。今次華潤電力及華潤燃氣合併,又能否做到協同效應呢?
新鴻基金融財富管理規則師蘇沛豐接受電話訪問表示,市場憂慮兩間公司合併,未能產生協同效應,因兩間公司的主營業務燃氣及電力有明顯分別,原材料至發電模式都不同,難以節省成本。反之,兩間公司合併,會令業務變得模糊,可能拖低估值,因投資者如看好天然氣;但看淡火電,以後或會捨棄新合併的華潤能源,改買其他股票,令估值出現折讓。海通國際證券集團中國業務部主管潘鐵珊表示,認為潤燃獲得溢價逾一成換股,作價太貴,目前估值不便宜,短期未見吸引力。(ca-ta/a)
(受訪者為證監會持牌人士,無持有上述股份)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