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分析〉30年一遇里程碑到來 美股正揭開結構新牛市序幕?

鉅亨網黃欣 綜合報導 2013-07-19 18:20


從 2009 年早期展開的全球股市上漲趨勢已在本周越過了一個新里程碑。當 S&P 500 指數周一 (15日) 收於 1682.5 點時,它不只是寫下新高、代表市場從5月底以來的「QE退場」情緒中恢復,更重要的是該指數已從 2000 年 3 月的超級牛市頂點上了超過 10%。

《路透社》專欄主筆 Anatole Kaletsky 分析,如此大幅度的突破實屬罕見,在過去 100 年中,只有 3 次新高紀錄漲幅能高於前次峰值 10% 的例子。依Kaletsky 的定義,峰值是指維持 5 年以上未被擊破的高點。這 3 次突破分別發生於1925年7月、1954年12月與1980年10月,它們後來都被確認為結構性牛市,也對股市長期投資人帶來非常豐厚的獲利:1925至1929年上漲189%、1954年至1973年上漲245%,1981年至2000年更瘋狂上漲超過1000%。


的確,過去的績效不能代表未來獲利,上述 3 次突破的數據資料也都不足以做出可靠結論,但我們目前正面臨的美股漲勢仍在幾個方面有其重要性。

做為全球股市重要指數之一的 S&P 500 指數,其歷史資料上的大型突破上漲,比一般創新高的小漲更具代表意義。小漲帶來的新高較為常見,且經常是投資的假信號。有許多前例是新紀錄以2-3%的漲幅刷新新高,但它們帶來的不是上漲,而是大幅下跌。這在 2007 年就發生過,當時 S&P 500 以僅 2.5% 的幅度刷新高點,但隨之而來的是雷曼兄弟點燃的金融風暴。而超過 10% 幅度以上的新高點才會帶來獲利。

Kaletsky 說,雖然前述的 3 次突破高點很難被證明為一個「模式」,但有基礎的解釋可以支持。

1925、1954、1980年的大幅突破分別間隔約 30 年,1980 年至今則已 33 年了。如此的時間間隔可能暗示,新一輪結構牛市差不多要來了。況且,牛市與熊市的轉換都會與政經事件在歷史上的比重有關。20世紀的 3 次長期熊市分別與以下歷史事件有關:第一次世界大戰與俄國革命、大蕭條與第二次世界大戰、大通膨與1970年代能源危機。

當這些危機開始消散,牛市也於焉登場,只是在當下很少有觀察家發現這一點。1954 年的社會還沉浸在害怕蕭條的憂慮中,甚至擔心共產黨會在冷戰中贏得勝利。1980 年,幾乎沒有人認為雷根總統和聯準會主席沃爾克的政策能有效壓抑通膨,也沒人想過驚人的高油價會再跌落。不過華爾街投資人已經捕捉到信號,在好消息確實出現之前,股市就已開始上漲了。

同樣的事,現今是否也會發生?

現在我們已經知道,2008 年金融危機及隨之而來的衰退,其遠因可以追溯到2000 年代初期,當歐美勞工薪資開始停止成長,他們只能靠無節制的信用擴張、累積無法歸還的債務來維持生活水準。因此我們也可合理認為,2000 年以來是處於長期結構式惡化與經濟錯誤。依傳統看法,危機尚未結束,經濟成長的結構阻礙是史無前例艱鉅:數據惡化、生產疲弱、政府赤字、家庭高額債務、全球不平衡等…。但這些障礙有逐漸淡化的跡象,特別是在移民法改革後,美國的經濟數據出現改善、製造業與科技業產能有所突破,政府赤字問題已經解決,長期的挑戰就是控制醫療福利支出。全球的不平衡大體已經解決,據 IMF 資料,美國經常帳赤字從佔 GDP 比重6% 下降至 2.9%、中國的順差從 10% 縮小至 2.6%,日本順差則幾乎消失。

雖然這並不表示美國和全球經濟的所有問題都已解決,在美國經濟持續改善同時,新危機可能會從中國與歐洲出現,但這個世界原本就充滿危險、難以預料。況且有句股市名言「牛市總是在懷疑中誕生」,這句投資諺語將再度被證明無誤。

文章標籤

美股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