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美股

三星傷及蘋果利潤率及股價 成喬布斯的噩夢

鉅亨網新聞中心


導語:國外媒體今天撰文稱,蘋果與三星在智能手機市場打得難解難分,由此引發的移動專利大戰也蔓延全球,使得三星成為了蘋果聯合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揮之不去的心頭之痛。然而,與科技行業以往你死我活的敵對關係不同,蘋果與三星是一種亦敵亦友的關係:既矛盾突出,又相互依賴。這也使得二者的競爭變得越來越複雜,並不像表面看起來那麼簡單而直接。

以下為文章全文:


喬布斯的噩夢

令已故蘋果聯合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最恐懼的噩夢是什麼?是一家亞洲製造商,它很強大,它主要使用谷歌Android作業系統,它打造的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與iPhone和iPad極為相似,它叫三星。

三星正在逐漸攻城拔寨,不僅傷及了蘋果的利潤率和股價,還威脅到它在消費電子領域的王者地位。

當然,喬布斯自有他的應對措施:通過一場“熱核”訴訟大戰將抄襲者趕出市場。然而,現在距離蘋果首次起訴三星侵權已經過去兩年,距離蘋果在關鍵訴訟中大勝三星也已經過去6個月,但禁售三星的希望卻越發渺茫。

事實上,最近的一系列裁決表明,智能手機專利大戰正在逐漸陷入僵局:蘋果無法證明自己的銷量因為三星等對手的模仿而蒙受嚴重損失。

而對於這兩家共同主導移動計算行業的企業而言,他們複雜的關係可能也會邁入新的階段。

據知情人士透露,作為喬布斯的接班人,蒂姆·庫克(Tim Cook)最初反對起訴三星,主要是因為該公司在iPhone和iPad供應鏈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分析師估計,蘋果去年向三星採購了約80億美元的零部件。

與此同時,市場對三星與蘋果關係的密切關注,及其生的與蘋果類似的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也都給這家韓國企業帶來了巨大利益。

亦敵亦友

雖然二者在高端智能手機市場競爭激烈——他們合計控制全球過半的智能手機銷量和几乎所有利潤——但卻在很多方面實現了優劣互補。蘋果的運營主管傑夫·威廉姆斯(Jeff Williams)上月表示,三星是該公司的重要合作伙伴,雙方在供應鏈方面關係密切,但他拒透露詳情。

隨訴訟大戰節奏放緩,蘋果與三星之間的共同利益日漸凸顯,他們開始共同打擊黑莓和微軟等其他潛在競爭對手。[NT:PAGE=$]

這與科技行業歷史上的其他敵對關係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上世紀80年代起訴微軟Windows抄襲Macintosh時,蘋果的情況已經岌岌可危。蘋果最終輸掉了官司,而Mac也淪為小品。在喬布斯1996年末重返蘋果之前,該公司甚至瀕臨破。直到后來,在喬布斯推出了iPod和iPhone等一系列革命性品后,蘋果才實現了史詩般的復興。喬布斯已於2011年10月辭世。

與之類似,上世紀90年代的瀏覽器大戰也將矛頭直指微軟,但網景最終還是被迫出售,該公司的旗艦品也不得不退出了市場。

反觀蘋果與三星,二者的關係並非你死我活,他們雖然矛盾突出,但卻在多個層面展開了合作。在諾基亞、黑莓、索尼、HTC甚至谷歌等競爭對手眼中,他們已經組成了強大的“雙寡頭組合”。

合作歷史

蘋果與三星的合作要追溯到2005年,彼時,蘋果希望尋找穩定的快閃記憶體供應商。該公司當時決定放棄在iPod Shuffle和iPod Nano中使用硬碟,因此需要通過大量的快閃記憶體晶片來提供存儲空間。

知情人士表示,2005年的快閃記憶體市場極不穩定,蘋果希望鎖定一家財務狀況穩固的供應商,而三星當時在全球NAND快閃記憶體市場佔據約50%的份額。

據知情人士透露,喬布斯當時說:“誰控制了快閃記憶體,誰就能控制消費電子市場。”

這一交易的成功也使得三星成為了iPhone和iPad的重要應用處理器供應商。雙方以ARM架構為基礎合作開發了處理器,但蘋果隨后逐漸收回了整個開發流程的控制權。如今,三星只是通過位於美國德州的一家工廠為蘋果生應用處理器。

蘋果與三星的關係很快變得親密無間:2005年,當雙方簽訂了快閃記憶體協議后,三星集團創始人之孫李在鎔來到喬布斯位於加州帕羅奧爾托的家中,拜會了這位科技行業的傳奇人物。

這一合作使得蘋果和三星都得以窺見彼此的戰略和運營狀況,尤其是三星:作為iPhone處理器的獨家供應商,該公司獲得了寶貴的數據,得以了解蘋果對智能手機市場規模的預期。

“我敢確定,以供應商的身份與蘋果合作,幫助整個三星集團了解了未來的發展趨勢。在這樣一個行業中,倘若能知道應該把錢花在哪裏,就會成為一項重要優勢。”霍利斯·德迪烏(Horace Dediu)說,他曾擔任諾基亞分析師,目前是獨立行業顧問,擁有一個頗具影響力的博客。[NT:PAGE=$]三星拒就特定的客戶關係發表評論。

蘋果也通過三星對研發、制模設備和生設施的龐大投入獲得了利益。三星僅2012年就投入了210億美元資本開支,今年的預算也基本與之持平。

相比而言,英特爾2012年的資本開支約為110億美元,台積電2013年預計為90億美元。

模仿iPhone

但零部件優勢、現金和充裕的市場情報,並不足以確保三星在進軍智能手機市場時獲得成功。該公司2009年推出了一款基於Windows的Omnia手機,但用戶滿意度卻極其低下,甚至有用戶公開摔碎手機表達不滿。

與此同時,三星卻在公開場合對蘋果的成功表達了不屑。時任該公司總裁的G.S. Choi 2010年1月接受採訪時說:“iPhone的流行不過是得益於部分果粉的炒作而已。”

但私下裡,三星卻開始制定其他計劃。法庭檔案顯示,三星移動業務主管J.K. Shin 2010年初向員工發送內部郵件稱:“iPhone的出現意味我們必須改變現有的做法。”

同年晚些時候,三星推出了Galaxy S,這款手機雖然搭載Android作業系統,但無論是外觀還是使用感受,都與iPhone非常相似。

當三星高管造訪蘋果總部時,喬布斯和庫克曾經向其表達了不滿。知情人士表示,蘋果原以為三星會應該公司的要求修改設計,但卻事與願違。

蘋果最擔心的事情終於在2011年發生了:在喬布斯和其他蘋果高管看來,三星當時發布的Galaxy Tab簡直是對iPad的公然剽竊。

由於顧慮與三星之間的供應關係,庫克反對起訴三星。但喬布斯卻失去了耐心,他認為三星正是想用這種關係要挾蘋果,避免遭到報復。

僵持不下

蘋果2011年4月發起訴訟,戰火很快蔓延到歐洲、亞洲和澳大利亞。當蘋果去年8月在美國的一起關鍵訴訟中獲得陪審團支持后,似乎終於可以全面禁售三星設備了——倘若果真如此,便會對智能手機市場的競爭格局生巨大影響。[NT:PAGE=$]

但蘋果卻未能說服法官發布禁令——很重要的一條原因在於,iPhone超高的利潤和市場份額導致該公司無法證明自己遭受了無可輓回的損失。

美國地區法院法官露西·科赫(Lucy Koh)寫道:“三星可能對蘋果的用戶構成了一定的衝擊,但沒有跡象表明三星將摧毀蘋果的用戶基礎,或是將蘋果擠出智能手機市場。該案導致的是銷量損失,而不是有效參與市場競爭的能力損失。”

與此同時,三星卻面臨反壟斷監管者的壓力,並在一起相關的專利訴訟中被迫放棄禁售蘋果品的努力。

美國的一家上訴法院最近也駁回了蘋果加快審判速度的申請,意味該公司針對三星發起的禁售申請需要經過長達數月的審核。而在此期間,三星可能會發佈下一代Galaxy智能手機。

吸取教訓

盡管訴訟大戰異常激烈,但二者的關係並不像表明看起來那樣糟糕。

“人們之所以關注此事,是因為它像是一出大戲,但雙方的敵對情緒並沒有那麼強。”一名與雙方高管都有過溝通的律師如是說。

不過,這種對抗也的確對合作生了一些影響。高盛、Sanford Bernstein等投行的分析師認為,蘋果有可能將部分應用處理器訂單轉交給台積電來生。但Korea Investment & Securities和HMC Securities的分析師卻指出,鑒於三星在快閃記憶體行業的主導地位,蘋果不可能徹底拋棄這家韓國巨頭。

蘋果拒對任何供應商關係發表評論。

在此期間,這兩家公司都在努力效仿對手的做法,以期保持和擴大自己的領先優勢。

三星製作了一條令人難忘的電視廣告,對果粉進行了嘲弄,還大幅加大了營銷和廣告投入,而這正是蘋果的成功基石。根據市場研究公司Kantar Media的統計,2012年前9個月,僅Galaxy系列品在美國市場的廣告投入就接近2.02億美元,2011年全年僅為6660萬美元。

蘋果也在投入資金,幫助供應商採購機械設備,以便建設大規模的工廠,為蘋果提供獨家能。

蘋果2012財年資本開支約為100億美元,預計今年也將達到類似的規模。相比而言,該公司2011和2010財年的資本開支分別僅為46億和26億美元。[NT:PAGE=$]

但蘋果和三星卻採取了截然不同的戰略。蘋果只有一款智能手機,品總共也只有四條。該公司一直都在努力將品種類保持在最小限度,並集中精力發展高端市場。

相比而言,根據韓國未來資證券的統計,三星擁有37款手機,不僅會針對不同市場進行調整,而且涵蓋了高、中、低端全部價位。該公司還生晶片、電視機、家電和其他多種品。其母公司三星集團甚至還銷售船舶和保險。

蘋果設備在美國廣受追捧;三星則在印度和中國等發展中國家佔據優勢。蘋果核心員工規模不大,全球只有6萬人,生等職能都依賴合作伙伴來完成;三星則採用了“財閥”模式,下轄80家公司,全球僱員多達36.9萬,垂直整合力度更大。

鑒於上述種種差異,加之這兩家公司各自擁有的強大優勢,使得合作成為了更好的選擇,鬥爭只是插曲而已。

曾經參與“Mac訴Windows”案的微軟高管布拉德·希爾沃伯格(Brad Silverberg)說:“蘋果從過去的經歷中吸取了很多教訓。”(鼎宏)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