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美股

戴爾244億美元私有化或棄PC之路

鉅亨網新聞中心


晨報記者 苗夏麗

PC巨頭之一戴爾將私有化的傳言在經歷3周左右最終“一語成讖”。2月5日晚,戴爾公司宣佈,創始人邁克爾·戴爾和私募股權投資公司銀湖資本將對戴爾公司進行私有化,每股收購價13.65美元,交易總額高達244億美元。這筆私有化交易被認為是2007年7月以來規模最大的槓桿收購行動,若能成功完成,這將結束戴爾24年資本市場的歷程。


值得關注的是,一直以來為PC廠商提供軟件的微軟成為重要參與者,為戴爾的私有化提供20億美元的融資;惠普,則在第一時間發布聲明,要“充分利用這一機遇”。對PC廠商而言,戴爾的私有化似乎驗證了一點,在這個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橫行街頭”的時代,PC巨頭們必須開拓非PC之路。

有股東表示,戴爾私有化交易對公司的估值相比其它科技企業而言太低,董事會不應批准這樣價格的槓桿收購計劃。

戴爾私有化受到股東質疑的同時,也讓競爭對手有了趁機“落井下石”的機會。惠普的反應十分“刻薄”:戴爾未來之路將異常艱難。這家公司面臨更長的不確定期和過渡期,這對該公司的客戶非常不利。槓桿收購也將損害現有客戶的利益以及公司自身的創新,“戴爾的客戶將非常渴望獲得一些新的選擇方案,惠普將充分利用這一機遇。”

在此次私有化的過程中,微軟成為重要的角色,提供20億美元的貸款,微軟在平板和智能手機密集佈局突圍,20億對微軟而言只是“小菜一碟”,但對外界而言,打開的是一個想象空間。

第三方數據機構IDC顯示,去年第四季度全球PC銷量為8980萬部,同比下降6.4%。更糟糕的是,IDC預測,假期購物日期間,PC銷量同比下降4.4%,2012年全年出貨量下降3.2%。面對如此慘淡的環境,PC界各家都在進行各種“副業”,希望靠兩條腿甚至多條腿走路。目前最大的PC廠商惠普,去年一度考慮放棄PC業務,當天公司股價大跌25%,這一想法看似“草率”,但不爭的事實是,PC巨頭可能正在考慮當年IBM分拆PC部門的模式,對自己的業務進行重新的審視和調整。

除了惠普,第二大PC巨頭聯想也正在轉型的路上,盡管公司董事長楊元慶過去一年多一直在強調,PC的未來仍有前景,但在執行層面,聯想顯然加大了在平板和智能手機這些非PC業務的投入,成立了專門的MIDH部門(移動互聯和數字家庭事業部),這塊業務被賦予的前景是,達到和PC業務相比肩的營收規模。在短短兩年時間,聯想的MIDH業務占集團營收的比例達到11%。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