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美方回應中國落選院士當選美院士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3-05-02 12:33


施一公現任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醫學院常務副院長,在落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后表示,自己回國的目標中從來沒有當院士這一條。“回清華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育人”。

【人物小傳】


施一公

現年46歲,1985年,施一公被保送到清華生物系,成為清華大學生物系復系后的首屆本科生。1989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生物系,1990年赴美深造,1995年獲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分子生物物理學博士,歷任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講席教授。他2006年開始手在清華大學建設實驗室,2008年回國工作。

新京報訊 (記者郭少峰 鄧琦) 美國時間4月30日,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名單公佈,施一公入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名單,4月25日公佈的名單還顯示,施一公還入選美國人文和科學院院士。

施一公現任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醫學院常務副院長,此前因未能入選中國科學院院士而引發關注。

30年來,有10位具有中國大陸教育背景科學家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2010年,兩位海歸科學家:施一公和他的好朋友、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饒毅在《科學》雜誌(Science)上聯合撰文,批評中國的科研經費分配體制和科研文化問題。他們在文章中指出,盡管近年來中國研究經費持續以20%的比例增長,但這種增長沒有對中國的科學和研究起到應有的強大的促進作用,現行的科研經費分配體制甚至在某種程度上阻礙了中國創新能力的發展。

他們認為,目前正是中國打破研究經費管理中各種潛規則、建立健康研究文化的時機,一個簡單但重要的起點是所有新的研究經費必須基於學術優劣分配,而不再依賴私人關係。但中國科技部隨即則回應稱,“這不符合事實”。

他們的批評引發了廣泛關注,而在去年中科院院士增選時,雖然施一公進入了預選名單,但沒能最終當選。同樣未能入選而聲明放棄申請中科院院士的饒毅,為施一公的落選而鳴不平。

但施一公就此事接受採訪時表示,在自己回國的目標中,從來沒有當院士這一條,他覺得一個學者如果把當院士作為終極目標,未免太狹隘了。“我回清華的目的不只是為了做科研。我回來的根本目的是為了育人,教育一批人,育人在育心,做科研是育人的一個重要環節。”

■ 連線

美國國家科學院:

當選院士因為科學成就

新京報:美國國家科學院看重施一公在哪些方面的成就?

高爾文·莫莉(美國國家科學院新聞辦公室高級媒體官員):很抱歉,這方面的信息要等到明年美國國家科學院年度會議上才會公佈。2014年4月26日-29日美國國家科學院在華盛頓召開年會,新入選的成員的入會儀式有可能是明年4月26日舉行,該年會的議程目前還沒有最終敲定,但是新成員當選的理由,年會上會公佈。

新京報:美國國家科學院選擇外籍院士的標準和程序是什麼樣的?

高爾文·莫莉:新成員入選美國科學院,是為了表彰他們的傑出貢獻和持續的原創研究成果。由於新入選的成員是通過選舉生的,所以不存在成員申請入會的過程和程序。此外,只有美國國家科學院的正式成員才可以提交正式提名。提名遞交后會對被提名人進行廣泛和仔細審查。每年增選美國籍院士不超過84人,外籍院士不超過21人。

新京報:施一公是一位比較年輕的學者,美國國家科學院在選擇外籍院士時,會不會考慮年齡因素?

高爾文·莫莉:任何成員入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都是因為他們的科學成就,所以年齡問題不是考慮因素之一。

新京報:施一公之前落選中科院院士,但成為了美國雙料院士,你覺得這是什麼原因?

高爾文·莫莉:這個問題你需要去問中國科學院。

(原標題:清華教授施一公當選美國兩院院士)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