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眼看盤:消息面略微偏淡 仍可低吸
鉅亨網新聞中心
每經記者 鄭步春
「五一」前最後一週A股走得較弱,滬綜指上週累計跌2.97%至2177.91點,深綜指一週累計跌3.26%報912.62點。上週五A股依然較弱,只是成交量大縮,這通常表明拋壓雖不太重,但承接盤更弱。
上週五有一些退市股復牌並暴漲,其中,原*ST朝華漲119.6%。該股退市時上證綜指位於3700點稍上,現在股指約2200點時股價卻翻倍。這種現象會對績優股投資者形成不良的心理刺激,市場有可能產生沮喪情緒,入市興趣受到影響。
假日期間公佈的數據顯示,我國1~3月份規模以上企業利潤同比增12.1%,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4.3%,增速雙雙回落。數據屬利空,但對股指壓制應有限,因這些數據事先很易猜到。
證監會要求股票型基金倉位下限從60%提高至80%。該規定有些合理性,因不看好者完全可贖回基金,基金公司確實沒必要拿著看好者的錢持幣觀望。
但基金高倉位不見得是股市持續性利好,因市場助漲力量實際上來自空頭翻多,而不是多頭死扛。當空頭手中錢多時,打壓的一方才會忌憚。如果持幣者沒了實力,則會應驗「滿倉迎接暴跌」這句話。
股市的根本性利好來自上市公司現金流及合理回報,其他消息多數隻提供短線機會。資金面雖能提供支撐,但這侷限於增量資金,而不是存量資金的倉位比例。
節前高層召開會議稱,「宏觀政策要穩住,微觀政策要放活,社會政策要托底。」這種表態對A股一定有較深遠影響,但解讀正確很重要。目前分析師對此解讀頗有不同,有人理解成這暗示政策或將托市,也有人認為這暗示未來可能不會出台大規模經濟刺激計劃,我國將容忍GDP下滑。
筆者更傾向於後一種解讀,即不會出台大型刺激政策,容忍GDP下滑。之所以如此理解,主要原因在於「微觀政策要放活,社會政策要托底」這兩句。
假定政府出台新一輪大型刺激政策,那麼就沒必要提出這兩句話了。因為當大型基建啟動時,許多矛盾會暫時被掩蓋,就業率等情況暫時也會好轉,民營企業也多少能分到些羹。而如果不大興土木,微觀上放活民企、社會政策托底等政策才更具緊迫性。
既然作此理解,筆者猜測節後相關細節性政策會陸續出台,對具體個股影響各異。一般而言,週期類股承壓,民企類個股走勢會相對好些。不過創業板、中小板前期已領先大盤較多,故投資者在具體個股炒作時仍需慎重。
綜合上述因素,筆者認為節後股指仍可能慣性下沉一些,但殺跌空間和時間均很有限。一方面是因為節後資金面將好轉,另一方面股指累計跌幅已較大,離2140點強支撐不遠。操作方面,若股指繼續殺跌,建議倉輕者適度補倉,介入點位可選擇前低2165點稍下。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