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台灣真的轉型失敗?電子業西進是危機?
鉅亨網吳修廉 綜合報導 2013-01-30 18:25
有些事情不仔細去想,你可能永遠都不覺得哪裡奇怪,探究英國勞動生產率衰退,讓你知道台灣或許不是轉型失敗,電子業西進可能不是個危機。
你一定也是這麼聽說的-台灣產業轉型失敗。後面接著人才西進流失、薪資停滯倒退、消費力衰退。
如果說話的是一個還沒退休的人,他可能還會補上人口老化、政府財政、醫療資源等議題,要是他有購屋的需求,他也許還會說資金浮濫、房地產過熱。
這些人言之鑿鑿,不太懂的人只會有個概念,就是台灣有很多問題。至於問題背後的成因則很少有人去談,再不然就是有些謬誤。
一個關於產業轉型失敗,有些說服力又常見的論調是這樣。
當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到一定水準的時候,勞工的薪資水平也會同時上升,而上升之後,若產業無法承受人力成本,就勢必會出走到世界更低廉成本的地方發展,然後這個產業就會開始沒落和凋零。就好像當年日本淘汰產業到台灣,台灣淘汰紡織產業到大陸。
但是,淘汰一個產業必須要有另外一個產業接續經濟發展,經濟才不會停滯,而當年紡織和勞力密集產業出走的時候,台灣有科技代工業接續經濟命脈,但現在台灣沒有產業可以接替科技代工業。
甚至有人覺得,台灣喪失自有的成衣產業,使得現在市場上的成衣很難看到台灣製造,或是台灣製造的品質有些還不如中國製造或越南製造。擔心電子業西進會讓台灣只剩下被剝削的消費者和廉價勞工。
如果你也這麼想,其實不需要太難過,因為你得到的多數資訊只有娛樂性沒有教育性。《金融時報》副主編 Martin Wolf 曾試圖解開英國勞動生產力下滑謎團,英國的經濟現象也許可以給你一些新的想法。(接下頁)[NT:PAGE=$]
英國的經濟衰退有個奇妙的現象,依照產出跟就業之間的連結關係,英國的職缺數從 2007 年至今應該要減少 8%,但事實卻是就業機會增加。
換句話說,英國的勞動生產率是下滑的,德國、法國、意大利都有相同的現象,美國經過 09-10 年的飆升後,勞動生產率也停止成長。
英國央行官員 Ben Broadbent 指出,可能的原因在於英國金融體系存在缺陷,導致資本配置不當,不同行業間的價格和盈利能力存在差異,卻沒有促使資本大量轉向高獲利率的活動上。
結果,一些公司儘管回報率較低仍然固守本業,其它能夠擴張但無法獲得融資的公司,只能又用勞動力代替資本。
他的意思是,賺錢的產業沒有資金擴張,就用廉價的勞動力維持運作,不賺錢的產業有銀彈所以可以繼續固守自己的戰線。
對照台灣紡織業和科技業的關係,你就會明白台灣的處境其實不算是轉型失敗,只是資金都集中在毛利低的科技業,毛利高的紡織業無法擴張,所以壓低勞動成本,最後大家都只能過苦日子。
據台灣證券交易所 2010年的數據顯示,紡織企業的平均凈利潤率為 12.7%,而生產半導體、電腦和通訊設備等電子產品的公司,平均凈利潤率則為 7.6%。
說不定我們不用擔心電子業西進,反而應該感謝他們把資金讓給獲利更高的紡織業。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