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時尚之都患iPhone疲勞症:蘋果個性喪失
鉅亨網新聞中心
導語:國外媒體今天撰文稱,雖然iPhone仍在新加坡和香港這兩大亞洲時尚之都熱賣,但隨人們的個性化需求越來越高,加上與之競爭的設備越來越強,導致這些地區的消費者逐漸開始厭倦iPhone,轉而使用Android手機。
以下為文章全文:
份額下滑
在新加坡和香港,高端消費者對iPhone的眷戀已經不復以往,這不僅見證了用戶習慣的變遷,也凸顯出蘋果日漸褪色的光環。
隨iPhone疲勞症的蔓延、消費者個性化意願的提升、競爭對手的增多,用戶逐漸開始轉投其他品牌的懷抱,尤以三星最為顯著。而蘋果的份額也隨之萎縮。
在新加坡,蘋果曾經在2010年佔據對主導,人均iOS設備擁有量位居全球之首。
但互聯網流量監測機構StartCounter的數據顯示,包括iPad和iPhone在內,蘋果在新加坡的移動設備市場份額去年急劇下滑:從2012年72%的峰值,驟降至本月的50%。而Android則從去年同期的20%增至本月的43%。
香港的iOS份額約為30%,低於一年前的45%,Android則接近三分之二。
“蘋果仍是名牌,但其他手機現在也都很酷,競爭比以前激烈得多。”新加坡應用開發商Bubble Motion CEO湯姆·克萊頓(Tom Clayton)說,他的公司開發了一款熱門的區域性社交媒體應用Bubbly。
在香港和新加坡的引領下,其他關鍵的亞洲市場也在陸續跟進這一趨勢。
“從電子品的角度來看,新加坡和香港通常是西歐和北美流行趨勢的先行指標,也是亞洲地區的先行指標。”新加坡企業應用開發商Jam Factory CEO吉姆·瓦格斯塔夫(Jim Wagstaff)說。
東南亞手機普及速度很快:據市場研究公司GfK測算,在截至2012年9月的12個月內,消費者花在智能手機上的時間較一年前增長了78%。
年輕群體
iPhone疲勞症的證據隨處可見:一年前,這款手機在香港和新加坡的地鐵上隨處可見,但現在,卻在數量上被三星和HTC的智能手機趕超。
雖然Android設備在高中低端市場的廣泛普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釋這一現象,但蘋果的追隨者的確在減少。
新加坡創業者阿林·西姆(Aillen Sim)最近開發了一款名為BillPin的分開付款應用。由於iOS平台在新加坡、印度和美國佔據主導,因此她首先選擇了這個系統。
“但令我們意外的是,當應用發布后,Android平台的呼聲也異常強烈。”她說。事實上,她有70%的目標用戶——20幾歲的大學生和剛剛大學畢業的人——表示,他們要麼已經擁有Android手機,要麼計劃換成Android手機。
[NT:PAGE=$]
“在亞洲和美國,Android的確很難忽視。但令人意外的事,新加坡同樣如此。”她說,“就連我那幾個20出頭的表親現在也几乎都用Android。”
BillPin本月推出了Android版。
香港移動營銷公司Gravitas Group首席戰略官拿破崙·比格斯(Napoleon Biggs)表示,雖然蘋果和iPhone仍是這裏的優質品牌,但三星的大力推廣卻為其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用戶。
對某些人來說,在一iPhone用戶中使用與不同的設備已經成為一種迫切的需求。而對其他人來說,高性能、大屏幕的Android設備更能迎合他們習慣的改變——看視頻,寫漢字。不僅如此,更換設備的成本也低於他們的預期,因為多數的社交和游戲應用都可以同時兼容這兩大平台。
“香港是個善變的地方。”比格斯說。
個性喪失
25歲的香港廣告人珍妮特·陳(Janet Chan)擁有一部iPhone 5,但由於耗電太快,加之無法抗拒大屏幕的吸引力,她還是換成了三星Galaxy Note II。
“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去世后,品發布會上的驚喜元素似乎不再那麼令人震撼了。”她說。
需要強調的是,仍有很多人在購買蘋果設備。在印度尼西亞等地,銷售蘋果設備的店面在聖誕節期間一直都是人滿為患,而在香港銅鑼灣最新開張的蘋果旗艦店中,多數時候也都擠滿了排隊的人群。
然而,iPhone在香港和新加坡的熱度降低,的確在這一地區的高檔商場中體現出來。
“iPhone就像LV手袋。iPhone和iPad已經隨處可見,所以失去了獨特性。”在曼谷擔任營銷經理的納利薩拉·康格魯阿(Narisara Konglua)說,他用的是三星Galaxy S III。
在印尼首都雅加達,可口可樂在當地合資公司的副經理賈拓特·哈迪普拉托姆(Gatot Hadipratomo)也認同這一看法。他說,iPhone“原本很酷,但現在,它的用戶越來越多。”
哈韓因素
最新趨勢的另外一大影響因素是“哈韓”。韓國的流行音樂、電影和電視劇在亞洲地區非常熱門,三星也乘這股風潮得以大賣。雖然香港和新加坡的影響更為顯著,但泰國等地同樣可見端倪。
“品牌忠誠度沒有那麼強。”曼谷瑪希隆大學(Mahidol University)24歲的學生阿卡拉的特·布朗姆昂(Akkaradert Bumrungmuang)說,“只要是熱門的東西就會很快風靡起來。我們追隨韓國的潮流文化,所以不管韓國流行什麼,都會成為重要趨勢。”(書聿)
- EBC全球百萬美金交易大賽 立即體驗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