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剩宴」驚人!中國極需「面子」思想改革

鉅亨網編輯查淑妝綜合報導 2013-01-26 12:15


餐桌上杯盤狼藉,滿桌剩飯剩菜,很多人已經對中國式「剩宴」司空見慣。不論是高校食堂還是各類餐館、飯店,每天産生的餐廚垃圾中不乏好食物,餐飲浪費觸目驚心、發人深省。專家指出,倡導文明、理性就餐生活方式,消除「面子」隱憂,杜絕中國式「剩宴」,減少浪費,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中新網引述新華網報導, 1995 年,演員趙本山在春晚表演的小品《牛大叔提幹》中,對餐飲浪費、社會腐敗等不良風氣進行了諷刺。如今 10 幾年過去了,國人在餐飲上的浪費陋習並沒有得到根本改善。


在多個城市裡,餐飲業每天「剩宴」驚人。濟南英雄山路的一家高檔酒店沁芳園包間,顧客剛走,服務員正在收拾餐桌。餐桌上三文魚刺參、禦膳房烤鴨、多寶魚基本是原樣未動,還有雞肉、青菜、燉湯等剩菜,小票上顯示上述三種菜品價格分別是 158 元 (人民幣,下同) 、 198 元和 212.4 元。

「他們主要以喝酒、聊天為主,吃菜少。老闆一般不會打包,覺得丟面子。雖然我也覺得浪費,但也只能倒掉。」服務員說。

在酒店地下一層的洗碗間,剩菜被倒在一個泔水桶裏,一米多深、直徑 60 釐米的泔水桶已經快滿了,有整條的魚、蝦,還有肉塊、蔬菜。洗碗師傅介紹,周一中午生意並不算多,要是晚上或者周末,要裝好多個桶。

高校春節放假前,在山東大學、青島大學等一些高校學生食堂的食物浪費比起餐館酒店有過之而無不及,其中有一個大學的第二食堂每天要倒掉幾百斤剩菜剩飯。

21 日晚,在濟南九月天體育中心店就餐之後打包的李女士說,菜肴剩下主要是點得太多,吃不了。「根本不需要點那麽多菜。其實你說打包了回去就吃嗎?也不一定,到最後還是扔了。」

「請別人吃飯,寧願剩下也不能不夠啊,不好看啊。」濟南市民黃先生說起餐桌上的浪費,也頗有感慨,「如果是自己的朋友或者相熟的人,打包就打包了,但要是單位或者宴請重要客人,打包多丟人啊。」(接下頁)

[NT:PAGE=$]

李女士、黃先生的話代表了多數人的觀點,很多人因為講面子、講排場,應酬時會點很多菜。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于長江認為,中國人大吃大喝的問題在上個世紀 80 年代就遭到過熱議,明知道是浪費卻因為「面子」思想一直未杜絕,「奢華的吃飯方式起源於物質貧乏的歷史階段,多點菜成為體現熱情的方式。」

但同時,一些市民已經開始理性化。「除非是出於炫耀心理的請客吃飯,一般情況下他們都在理性消費,並不認為『打包』是一種丟臉的行為。」于長江說。

而在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周孝正看來,大吃大喝導致「剩宴」的問題還在於公款吃喝風行,這也造成「三公」消費居高不下。「比如在接待這種事情上,下級擔心其成為評價體系的一部分,所以當然要上最好的飯菜,反正不是自己買單」。

餐飲是社會共有資源,任何浪費都在消耗社會財富,還會污染環境。況且統計還顯示,目前中國仍有幾千萬人尚未跨過溫飽線。

全國人大代表陳代富曾說過,無論是公務接待還是私家宴請,宴席散時總是吃得少,剩得多,公務接待剩的尤其多。為此他和一些代表建議出臺反浪費法,制止、防範和懲處浪費行為。

「要引導社會形成這樣一種輿論,大吃大喝的招待方式是落後的、愚昧的、老土甚至是荒誕的方式。簡單節儉的吃飯方式與低碳生活、環保理念一樣,符合國際觀念,是時代的潮流。」于長江說。

雖然大吃大喝還在持續,但一些地區已經有所轉變。上海一家五星級酒店餐飲部經理周傑表示,在上海,特別是在商界精英階層,中餐西吃漸漸變成一種時尚,「比如一條魚,整條端上來給客人看過之後,由服務員平均分給每人,既大氣,又節約。」

于長江說,有人認為漲價是杜絕浪費的辦法,但其實浪費的根本原因在於理性化生活觀念沒有被廣為接受。「中國已經過了勸人吃飯的年代,健康的吃飯理念,理性的生活方式會慢慢成為主流,而杜絕中國式『剩宴』仍需每個人的努力。」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