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生活

中國政府治理經濟需要準備一個“b計劃”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09-02 08:18


著名財經評論員馬丁-沃爾夫指出,中國現在需要思考一個“b計劃”的問題。“a計劃”是當下的市場化改革,不能停止現有的改革進程,這關係到中國未來30-40年的繁榮。但經濟需求方面的管理,又需要新的工具、新的杠桿和適當的政府債券市場參與其中。同時,也需要政府方面出臺更加靈活的貨幣政策,也許是量化寬鬆。這篇文章具有一定參考意義。

中國經濟又一次成為牽動人心的話題。最近幾月間,從a股的連綿動盪到人民幣驟然貶值,中國似乎正不斷向世界傳遞著有關經濟健康狀況的不確定性信號。


與此同時,無論是對滬深股市多管齊下的干預,還是對匯率政策的突然調整,中國政府在經濟政策方面的諸多努力與嘗試,卻往往伴隨著預期之外的市場波動。

在最新專欄文章中,ft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爾夫(martin wolf)指出,中國政府正在面臨三個巨大的經濟難題:第一,清理過去金融過度行為的遺產,同時避免發生金融危機;第二,重塑經濟,盡快擺脫對超高水平投資的依賴;第三,在實現以上目標的同時,保證總需求繼續強勁增長。他還在文章中強調,現實證明,中國當局尚未找到解決這三個難題的理想辦法。

中國真的正在面臨一場經濟危機嗎?如何客觀評價中國政府的經濟治理能力?中國又該如何找到解決目前經濟難題的方法與出路?

對此,ft中文網在倫敦專訪了馬丁•沃爾夫,想進一步了解他對中國經濟的看法與建議。訪談中沃爾夫表示,最近的一系列事態表明,應對當下的中國經濟放緩,是一件異常艱難的工作,並且已對中國政府構成極大挑戰。但並不能因此認為中國政府的經濟治理能力弱於西方。在市場化改革和政府管控之間,中國需要準備一個“b計劃”。

ft中文網:過去數周時間里,因為中國的股市動盪所引發的一系列影響,讓全世界的投資者都在關注中國經濟放緩。中國經濟到底出了什么問題?

馬丁•沃爾夫:首先,我懷疑中國股市所發生的問題,和中國經濟已經或即將發生的問題之間,是否存在緊密的關聯。在我看來,股市對中國來說並不是最重要的經濟問題。即便在西方國家,股市往往也不能完全反映出國家經濟的實際狀況。

就像經濟學家保羅•薩繆爾森(paul samuelson)的那句著名玩笑:“股票市場曾經預言了過去5次經濟衰退中的9次”。股市並不是理想的經濟風向標。

中國股市自2014年開始的這波迅猛上漲十分不尋常,之前我們在中國也看到過類似的情況:股市行情並不被任何事情所支撐。這就是泡沫,因此我並不意外它會破裂。

任何持續關注中國經濟的人都會知道,中國經濟的狀況和股市走向是十分背離的。中國經濟正在面臨非常嚴峻的挑戰,包括由過去政策失誤所遺留的問題、當下市場化改革的所面對的困境,以及為保證持續需求而帶來的挑戰。我在最新的專欄中,曾對此有所探討。但我不認為股市對於這些問題是十分重要的。股市的動盪和中國政府的反應,只能印證中國經濟整體面對的不確定性。

除此之外還有一點很清楚,就是中國經濟正在放緩,有些人認為,放緩程度比中國政府所公開的更為嚴重。

ft中文網:那么就意味著股市問題不會傳導產生系統性的金融風險?

馬丁•沃爾夫:我的主張是,中國股市自身的震盪,不會引發任何系統性的金融風險。但我對此不能完全確認,因為並沒有更多詳細證據顯示,中國股市和金融系統以及銀行系統有多大相關性。

但過往經驗可以證明,股市自身的動盪不會觸發嚴重的穩定性風險。即使真有風險,也是因為有很多人借了大量的錢去買股票。股市下跌,就會產生大量壞賬,這會讓銀行面臨麻煩。但正如我一貫認為的,中國政府對此問題,有充足的應對余地。

因此我並不認為中國股市會引發更廣泛的金融危機,反而我更擔心中國房地產市場的問題,那比股市更需要認真地加以理清。

ft中文網:中國經濟是否面臨“硬著陸”風險?

馬丁•沃爾夫:這是一個概率問題。我認為,眼下中國更可能是在經歷一個經濟增長變得十分緩慢的時期。這在歷史上也曾經出現過。上世紀90年代,中國也曾有過一段經濟增長非常非常緩慢的階段。

我認為有一種情況的可能性十分高:接下來的幾年間,中國經濟的增長將會非常緩慢,甚至出現經濟收縮。

我之所以會這么認為,是因為目前中國的投資依舊過重,而且投資回報率都很低,有些投資的回報甚至是負值。中國的投資決策往往是非常分散的,一旦宏觀經濟出現放緩,很多人就會決定:我不再投資了,為什么還要增加投資?為什么還要在經濟放緩時繼續投資基礎設施?

這就會進而催生出一種所謂的“加速度效應”:人們因為宏觀經濟低迷而推遲投資。但因為投資對中國需求的貢獻以及在中國經濟中的所占比重太大,一旦投資出現較大放緩,就會導致需求迅速下滑,進而引發經濟衰退。

因此,對於你的問題,我認為經濟“硬著陸”是可能出現的。但中國政府對此仍有解決辦法,當局可以自己增加投資,他們仍掌握著足夠的資源。在2008年應對經濟問題時,他們就是這么做的。然而在今天,政府需要的是與2008年不同的應對舉措。

因此我認為,所謂的“硬著陸”,實際上是指一段經濟增長非常緩慢的時期,這更能貼切地反映出當下中國經濟的處境。

ft中文網:什么樣的改革才能帶來新的增長來源?

馬丁•沃爾夫:這正是如今中國經濟改革的核心命題。中國的城鎮化還在進行,如果細數,有很多值得關注的領域:比如隨著城市化進程,可以創造出更多服務業的新領域;環境投資也有巨大的增長潛力;有關公共消費、健康和教育方面也存在大量機會;當然還有創新領域,創建一家創新型公司並不需要大量的資金撬動,這和今天西方所做的事情一樣。

但問題在於對時機的把握,需要在舊的領域出現衰退時,讓新的增長機會及時補充進來。長期而言,我是中國經濟的看多派。但在經濟轉型過程中,如何讓新舊領域得以及時對接,是一項非常非常困難的任務,這也需要時間才能實現。

ft中文網:怎么看待最近中國人民銀行有關人民幣匯率的舉措?

馬丁•沃爾夫:這項舉措很令人費解。我認為政策制定者最初只是希望擴大匯率的浮動區間,允許更大的彈性。這個設計主要是為了讓人民幣成為更合理的儲備貨幣。同時,這也能為貨幣政策帶來更大的空間,這是一個完全合乎邏輯的理由。

但是我認為也許中國政府並未估計到這會引發什么影響,並且在短期內,這一舉措所引發的不確定性確實超出了當局的預期,因此他們又花了大量的資金來平息波動。這只是我的猜測。

ft中文網:目前中國政府在經濟治理能力方面受到了一些質疑,你如何評價他們的表現?

馬丁•沃爾夫:如果看一看近期包括我在內的西方觀察家的評論,你會發現他們對中國的一些做法的確感到吃驚。應該說,一些舉措並不是非常成功,一些政策的推進也並不順利。這引發了很多觀察者的擔憂。

但有一點必須清楚,西方的政策制定者們在過去十年里已經制造了令人發指的爛攤子,因此不能說中國政府的表現比西方更糟。應該說,中國政府在過去35年間,已經贏得了非常好的聲譽,他們應對危機的技術能力,比西方整體要好的多。

最近的事態只能證明,應對中國經濟放緩是一件異常艱難的工作,中國經濟的變化是如此之大。

ft中文網:一些觀點認為,中國政策制定者們面對的問題,是要在市場化道路和政府干預之間做出選擇。怎樣做才是合理的方式?

馬丁•沃爾夫:這是一個非常難回答的問題,因為中國經濟本身還在市場化轉型的過程中。我並不是一個百分之百的自由市場論者,傾向於更務實的結論。對中國目前的情況而言,我認為更加依賴市場力量,讓私營經濟力量參與市場資源分配,是長期來看的正確方向。這也包括我之前提到的關於增強服務、環境和教育領域的投入。

但是所有這些都需要管理與疏導,需要一個由政府高度主導的經濟模式,並不能讓政府完全退出。目前而言,我認為需求管理是中國經濟轉型中最為重要的問題,需要實體政策和貨幣政策、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間的緊密配合。這個工作只能由政府來做,私人經濟無法參與其中。

但這個工作也極其困難而且要求極高的,處理不善,就會引發“硬著陸”。通過地產增長和股市泡沫實現這一目標,不是好辦法,這是西方的做法,是個壞主意。

所以中國現在需要思考一個“b計劃”的問題。“a計劃”是當下的市場化改革,不能停止現有的改革進程,這關係到中國未來30-40年的繁榮。但經濟需求方面的管理,又需要新的工具、新的杠桿和適當的政府債券市場參與其中。同時,也需要政府方面出臺更加靈活的貨幣政策,也許是量化寬鬆。

ft中文網:量化寬鬆也是可選項之一么?

馬丁•沃爾夫:從長期角度看,是的。中國央行過去曾經印發鈔票購買外匯儲備,這就是量化寬鬆的一種形式。同樣如今中國政府也可以發鈔票購買政府債券,在貨幣的自由度上,中國政府目前是有合理空間的。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