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鉅亨看世界-富國大貧戶

鉅亨網 楊琇羽 2013-01-18 07:16


图片说明
富麗堂皇的沙烏地阿拉伯,座擁油金以及全球數一數二的充沛社福資源,然而這個大福利國,竟隱藏著許多貧窮人口及故事。

■ 因油而富的沙烏地阿拉伯


過去十年,正當許多西方白人爭相歌頌沙烏地阿拉伯的發展神話、或從高失業率歐洲投奔至沙國淘金之際,這個充滿奇蹟的國家,國內卻有高達四分之一的本土居民,生活在貧窮線之下!

不過,一個外界印象擁有豐沛社會福利與救濟資源的富國,儘管有人民生活在貧窮線下,卻也一定是過著衣食無缺的日子?

那麼你就錯了。

石油富國沙烏地阿拉伯的首都利雅得(Riyadh)昂首矗立著多棟閃亮的購物中心,然而距離購物中心僅數公里之遙,座落大片粗陋水泥集合住宅,身形佝僂、卑微地與國際級富裕城市的角落接壤。

沙國婦女 Souad al-Shamir 與她五個小孩、以及因慢性心臟問題被解僱致失業的丈夫,就居住在這片粗陋水泥集合住宅裏的一幢小屋中。Shamir  沒有工作、沒有錢、長女年紀不到 14 歲。穿著傳統黑色長袍的 Shamir ,臉上只露出一對怯弱無神的雙眼。在面對來訪的英國《衛報》記者訪問時,Shamir  不禁悲從中來,臉上唯一可看得見的那對雙眼,噙著淚水,接著口中緩緩吐露她對未來的絕望。

Shamir 說道:「我們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我的小孩有時餓到不停哭鬧,我卻沒辦法滿足他們溫飽。」

■ 青年失業率飆高,貧窮人口大膨脹

在沙烏地阿拉伯這個全球最大經濟體之一的國家,國內就業及福利計畫未能跟上近十年人口膨脹的步伐,數百萬居民生活困頓。從 1970 迄今,沙國國內人口從 600 萬遽增至 2800 萬,其中也包括為數眾多的外來人口。

在沙烏地阿拉伯國王 Abdullah 執政下,沙國政府已花費數十億美元幫助不斷膨脹的貧窮人口。不過,有人批評,這些社會福利計畫並未妥善執行;批評者認為,政府只關心其表面形象,未用心幫助真正需要的人。批評者所言並非空穴來風,因此不得不提到 2011 年一起事件,當年有三位沙國青年拍攝國內貧窮問題有多嚴重的影片,並刊登在網路上,此舉引來政府震怒,結果這三位青年入獄兩週。

沙烏地阿拉伯研究社會問題的學者 Rosie Bsheer 表示,這個國家擅於隱藏貧窮問題,許多在上位者及社會菁英,永遠看不見社會底層民眾挨餓受難。

[NT:PAGE=$]

■ 大富利國與被隱藏的貧窮

沙烏地阿拉伯政府對於國內貧窮問題相關的統計調查屈指可數,不過根據媒體報導及私人機構的估計,沙國國內約有 200  至 400 萬名本土居民每月收入不到 530 美元(折合台幣約 14355 元)。根據世界銀行的統計,沙國在 2012 年預估人均所得為 24434 美元,貧富差距甚大,甚至還有不被政府承認的無國籍幽靈人口,且為數眾多,他們的生活更是悲慘。

沙國國內本土居民 1600 萬人,其餘為外籍的白領或藍領勞工。沙國本土居民貧窮比率不斷攀升,主要歸咎於青年失業人口飆升。官方數據顯示,沙烏地阿拉伯國內逾三分之二人口不到 30 歲,而失業人口當中,有近四分之三只有 20 多歲。

在過去七十年,沙烏地阿拉伯從一個貧瘠落後的沙漠游牧民族國家,搖身一變成為全球經濟強國,光是去年,石油收入就為這個國家帶進 3000  億美元。

《富比士》雜誌預估,國王 Abdullah 個人財富為 180 億美元,使其登上全球第三大最富有皇室,僅遜於泰國與汶萊皇室。國王 Abdullah 可以從國庫自由編列預算支出,包括耗資近 700 億美元興建四座「經濟城」,關於這項建設,政府文宣上寫道經濟城能容納 500 萬居民生活、工作、及休閒玩樂。

去年,國王 Abdullah 還耗資 370 億美元在置產、薪資調漲、失業福利津貼等其它計畫,而沙烏地阿拉伯皇室也以樂善好施聞名,但專家指這些預算多被視為安撫日漸不滿的沙烏地阿拉伯國內中產階級,以及防堵如阿拉伯之春一樣的反政府抗爭事件在國內發生。

沙烏地阿拉伯政府每年編列數十億美元的社會福利暨教育支出,提供全民免費就學及醫療保險福利等多種社會福利支出,甚至還提供免費安葬服務。政府也提供窮人、年長者、肢障人士、孤兒與職災受害勞工退休基金、每月還發放救濟金、食物、水電免費等福利。

但是,絕大多數的福利,只有正統沙烏地阿拉伯人才能享受,或者是,有部份也進不了沙國貧民的口袋。

外界看來,沙國福利措施極為完備,猶如一個大福利國家。這些社會福利及捐助主要是在伊斯蘭教體系「扎卡特」(Zakat)宗教捐概念之下進行。所謂的 Zakat 就是伊斯蘭教要求個人與企業必須捐助財富的 2.5%,用來幫助有需要的穆斯林社群成員,只不過這些捐助都是透過政府為之,由政府徵收這筆宗教捐,再發放到有需要的民眾手上。

也因此,在沙烏地阿拉伯這個國家居住,就像是生活在一個龐大的慈善機構,有能力的人都有義務捐獻;連蘇爾坦親王都曾說,「如果你不懂得捐獻,則就不配稱做穆斯林。」

[NT:PAGE=$]

■ 問題多元造就難觸及陽光的社會底部

儘管政府付出了一些努力,但貧窮始終揮之不去,而人民對官員貪污、工程或專案內舉不避親的憤怒也是與日俱增;事實上,大筆社會福利支出,最後都因裙帶關係,進了皇室成員的口袋。社會問題學者 Bsheer 就指出,部份沙烏地阿拉伯皇室成員因貪瀆收賄、沒收私人土地而吃香喝辣,盡享榮華。

此外,文化觀念也加深貧窮問題。多數貧窮的阿拉伯人來自單親媽媽、或是丈夫無法工作的家庭。依伊斯蘭教義與當地文化風氣,男人負責外出工作負責養家,是家中唯一的經濟支柱,而女性要負責在家裏養育小孩;而且,女性也不能單獨駕車。因此,一旦喪偶、離婚、或先生失業,女人也很難找到一份工作,因此多數只能淪落過著接濟的生活。

事實上,Shamir 全家屬於幽靈人口,也就是無國籍人,他們不被承認是沙國公民,儘管他們皆出生於此。聯合國預估,在沙烏地阿拉伯,約有七萬名無國籍的幽靈人口,大多數為游牧民族後裔,他們的祖先奔走於數個國家彊域內逐水草而居,從事農牧。然而,這群遊牧民族居無定所,後代子孫也跟著漂泊,在排外性強的沙國,他們無法取得公民資格,故無法申請政府完整的救濟與其它福利。

Shamir 目前 35 歲,她居住的簡陋屋宅隱身在一座水泥工廠後方,房子與街道皆覆蓋上一層厚重的灰塵,斑駁龜裂的外牆還佈滿塗鴉。Shamir 房東威脅要趕她們全家出去,而住家附近一家商店老闆以提供爐具換取她這個月能領取食物與瓦斯的配額。因此,家庭需要的衣物及食物,必須等待富人不定期現身捐助。

近幾個早晨,Shamir 的孩子不時會在家門口引頸期盼,等待接收一對中產階級夫婦從休旅車上卸下不要的食物。有時候,善心民眾的捐助幫助她能夠付電費開空調,不過,她還是沒有足夠的錢支付她小孩上學需要的文具用品,而且文具在沙國國內價格高昂。

雖然沙烏地阿拉伯的中產階級家庭小孩能輕易擁有最新的科技產品或玩具,但是 Shamir 的 14 歲女兒卻從未寄過一封電郵,或是上過臉書。Shamir 的丈夫還有另一位大老婆,下面又有十個小孩,他們大多處於失業狀態。

Shamir 指出,她的丈夫過去一個月任職警衛工作能夠賺 500 美元,但是五年前因為健康因素被迫辭職,之後就失業迄今。雖然 Shamir 她自己曾嘗試要找裁縫師或清潔的工作,但全都無功而返。現在,Shamir 唯一能做的就是祈禱,期待上天能出現奇蹟幫助她們全家擁有較好的生活。 

Shamir 的情況並不算最糟,她擁有善心人士的捐助、她尚有處所可以棲身,還能分享到一點點社會救濟資源,事實上,有些家庭情況更為慘淡,活動人士稱該國小孩被迫販毒賣淫時有所聞,只是他們隱身在更難被發掘的角落。(文:楊琇羽)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