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基金

瞭望智庫:生態治沙如何可持續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09-01 08:18


“每年,烏蘭布和沙漠向黃河最高可貢獻一億噸沙子。”烏蘭布和生態沙產業示范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劉志強說。

這並非聳人聽聞。據資料顯示,近40年來,由於自然氣候變暖和人為破壞的雙重原因,烏蘭布和沙漠東進南移的擴展速度非常驚人。烏蘭布和沙漠東部邊緣已經由黃河西岸的阿拉善盟擴展到黃河東岸海勃灣區,侵蝕面積近100平方公里。


8月23日,沙恩國際莊園力推的“領種一畝沙漠葡園,還祖國一片藍天”的公益眾籌項目正式啟動。

“沙恩是一個開放式的海納百川的復合平臺,向多領域跨行業的企業均伸出橄欖枝,共謀發展共同合作。”內蒙古金沙苑生態集團執行總裁、沙恩國際酒業公司和旅遊公司董事總裁金煒表示,通過借助眾籌模式,集合有社會責任感群體的力量,改善生態回報社會。

向沙漠要綠洲

位於阿拉善經濟開發區的內蒙古金沙苑生態集團,與烏海市海勃灣區隔黃河相望。

在內蒙古金沙苑生態集團的沙恩國際莊園中,2萬畝的葡萄園已經初具規模,7萬畝的綠洲成為阻擋烏蘭布和沙漠入侵此段黃河的綠色屏障。

2005年之前,這里還是一片茫茫的沙海。彼時,沙恩董事長安恩達在此地附近擁有幾個焦化廠和煤礦,可謂日進斗金。“煤炭生意最火的時候,就像印鈔機一樣,”劉志強回憶當時的情景。

為響應國家“關停並轉”的政策,當地政府從2000年就開始實施“藍天綠地”工程在5年內關停並轉了600多家污染的中小企業。在2005年更是頂住各方面壓力對32家20萬噸以下焦化企業全部進行了關停,安恩達的焦化廠首當其沖。

之后,安恩達在當地政府的指導下,經過多方調查研究,決定進軍綠色生態產業,通過在烏蘭布和沙漠種植葡萄來釀酒,並成立了內蒙古金沙苑生態工程有限公司。

沙恩的葡萄種植園東依黃河,背靠廣袤浩瀚的烏蘭布和沙漠,地處北緯39°線,陽光充足,熱量豐富,晝夜溫差大,沙漠土壤和氣候適宜葡萄種植,是國內外專家公認的釀酒葡萄最佳的種植地區。據安恩達介紹,新疆產的葡萄含糖量高,山東煙臺產的葡萄含酸量高,而烏蘭布和沙漠產的葡萄酸、糖度則恰恰適中,是釀造葡萄酒的首選,這也是當初他選定這里投資興業的一個重要因素。

在沙漠中種植葡萄,除了要克服缺水的苦難,還有一些的阻力則來自惡劣的自然條件,頻繁的沙塵暴與連綿不絕的沙丘讓人望而生畏,沙漠里的大風從春刮到冬,剛剛推成田的地方被風一吹,又成了沙灘,只能重新再來。最致命的則是2008年初,一場50年不遇的罕見凍災,導致葡萄樹凍死,直接損失上千萬元。安恩達表示,在沙漠中種植葡萄樹的成本相當於在煙臺地區的5倍,目前,累積死掉的葡萄樹苗高達1萬多畝。

經過幾年的辛苦和努力,安恩達耗資近10億元,沙海中打造出的綠洲已有7萬畝,沙恩莊園面積達到15.8萬畝。赤霞珠、蛇龍珠、霞多麗、雷司令、黑比諾、美樂等國際馳名的優良葡萄品種在這里安家落戶,此外,葡萄酒廠加工基地、畜牧業現代舍飼養殖基地、梭梭林嫁接蓯蓉基地、防風固沙生態林基地、優良牧草高效農業種植基地,在沙恩國際莊園次第展開。

向綠洲要效益

在浩瀚的沙漠中,隨著自己打造的綠洲面積不斷擴大,安恩達反倒是憂慮起來。10年間,安恩達已經耗資近10億元,資金的來源除了政府的部分補貼以及貸款支援,剩下的基本都是源於自己原來經營焦化廠和煤礦的財富積累。

安恩達說:“治沙最大的難題在於大量資金源源不斷的投入。”

雖然沙恩國際莊園通過長年的實踐探索出沙漠治理的良性循環生態鏈,現已打造出葡萄酒、旅遊、畜牧業相結合的經濟發展模型。如果這個偌大的綠洲沒有更多的經濟效益,這意味著沙恩大規模的治沙工程將不能長期維持下去。

因為每一顆葡萄樹的種植都意味要消耗不少資金,擺在安恩達面前的困難除了資金的短缺,更大的問題是盈利模式的困惑,如何將沙漠中的葡萄酒賣出去?如何讓消費者接受沙恩葡萄酒這個新軍?如何向綠洲要效益?

在實踐的摸索過程中,沙恩逐漸改變思路。對於葡萄酒市場運作以及渠道的建設,目前,沙恩國際酒業除了區內銷售,目前在浙江、上海建立了千萬級的市場,同時在全國謀篇版面,中原、華東、華南區域圖謀也都建立千萬級以上的市場作為營銷支點。

此外,通過緊跟國際化趨勢,深度發力電商渠道,以消費者的需求和習慣為導向,用好互聯網這個工具,為沙恩帶來效益。金煒也表示,未來是一個大數據的時代,沙恩國際酒業也會組建專門的電子商務部門,開發獨立的app銷售平臺,做好消費者購買習慣等針對性的分析,給更多的消費者提供體驗沙恩美酒的平臺。

除了對葡萄酒營銷渠道的整合,金煒認為,沙漠綠洲的產業鏈要向上下游拓展,持續經營的商業模型必須是綜合型的,尤其依托沙漠綠洲的旅遊業以及其他產業,緊靠葡萄酒一定會舉步維艱,因為葡萄酒的品牌培育期時間很長。

持續發展必須多業並舉,目前,沙恩正在不斷地利用既有資源,通過打造國際化的酒莊來發展旅遊項目來增加經濟收入。以旅遊業作為一種體驗經濟形態,帶動消費者對沙漠河谷產區葡萄酒文化的了解。

“未來希望通過葡萄酒和旅遊項目來增加收入,把這些收入拿出來再去種更多的葡萄樹,也希望更多的公益人士能參與到治沙公益活動中來。”安恩達說。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