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貨幣戰爭或進一步升級
鉅亨網新聞中心
歐洲央行已經實施負利率,如果歐洲央行寬鬆政策打壓歐元,令歐元/瑞郎突破1.20底線,瑞士央行會怎么辦?瑞銀外匯分析師beatsiegenthaler的看法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引入負利率!
彭博社援引瑞銀集團另一名外匯分析師geoffreyyu表示,瑞典央行和挪威央行可能也要效仿瑞士央行,考慮引入一個匯率底線(cap)以應對物價穩定的威脅。捷克央行本月承諾,到2016年前都將捍衛歐元/捷克克朗下限以應對捷克克朗的升值。花旗集團新興市場經濟主管davidlubin預計,以色列是下一個行動的國家。
“其他深受貨幣升值困擾的國家還包括韓國、波蘭、匈牙利等。”
在英國媒體的報導中,siegenthaler解釋道,歐元/瑞郎走勢與美元/瑞郎走勢已經出現分化:
望過去幾個月,歐元/美元在5月8日幾乎觸及1.40,這可能是觸發歐洲央行在6月議息會議上采取行動的誘因,包括實施負存款利率、啟動tltro,並準備實施abs購買計劃。即便看起來對瑞郎沒有直接影響,但歐洲央行的多發“火箭炮”對瑞郎而言還是大事件。歐元/瑞郎走勢從此掙脫了此前的模式,開啟一輪貶值。即使中歐和中東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升溫也難以撼動歐元/瑞郎。取而代之的是,歐洲央行史無前例的寬鬆姿態成了推動瑞郎走勢的關鍵因素。
最重要的問題在於,如果,或者當歐元繼續貶值,瑞士央行設定的1.20防線能不能阻擋瑞郎的升勢?
siegenthaler認為,瑞士央行不太可能進行“先發制人”的干預。一方面,該行的外匯頭寸相對透明,每月都會報告具體頭寸數,所以任何干預措施都會被市場理解為恐慌的跡象。
同樣,央行通常把市場對意外事件的擔憂視作自己的實力(因為央行在資訊上掌握優勢)。siegenthaler認為,在這種情況下市場不會和瑞士央行對著干,所以瑞士央行也難通過打擊投機者獲利。
因此,引入負利率成了更有用的措施:
瑞士央行未來可能實施的一個舉措就是引入負利率,即向活期存款征收利息。當歐洲央行引入負存款利率后,歐元區的存款顯著下降。但和歐元區情況不同,瑞士銀行體系內,額外的流動性是外生的(exogenous),當前維持在約3170億瑞郎的水平。
何謂“外生”?即瑞士央行的額外流動性專門用來打壓瑞郎升值。它的存在並不是為了滿足瑞士存款機構的內生性(endogenous)需要。這些錢不可能流出銀行業體系,必須存在瑞士央行,這意味著一定有人要向瑞士央行支付這筆存款利率。
換句話說,瑞士的金融機構本身沒有額外流動性的需求。鑒於其中大部分是國內需求的盈余,且專門是用來抗擊流進來的歐元,這些資金最終會成為海外機構的儲備,被重新投資到瑞士的貨幣或債券中,拉低瑞士國債收益率,並在此過程中影響所謂的瑞郎貨幣基差互換(basisswap)。
如果瑞士央行直接實施負利率,而不是通過釋放額外流動性,就將刺激瑞士的機構將手頭的儲備換成歐元,以避免向瑞士央行支付利息。然而,歐洲的機構只有在這筆利息已經貼現的情況下,才愿意收瑞郎。
英國金融時報評論稱,無論如何,瑞郎都會貶值,而這個時代的負利率戰爭也拉開了序幕。
全球負利率如何劫貧濟富?
bwchinese中文網特約作者肖磊撰文稱,一般來說,“富人”持有的房產(已成金融資產)、股票等金融資產最多,而“窮人”往往只能選擇存款和一般性消費。
國家之間也是如此,發達國家通過資產證券化等,持有更多的資產,而新興國家及比較落后的國家大多數持有現金。
在全球性的負利率時代,對持有現金的一方是非常不利的。這也就是為什么說中國龐大的外匯儲備整體收益偏低的原因(被負利率吞噬),美國國債實際上相當於現金資產。
近十年來,新興國家發展迅速,發達國家經濟增長幾乎停滯,但發達國家跟新興國家之間的貧富差距卻越來越大。
世界銀行去年發布的報告顯示,世界各國之間的貧富懸殊問題不斷惡化,2006年占世界人口20%的發達國家所擁有的世界總產值高達86%;而占世界人口75%以上的發展中國家所占比例僅為14%;不發達國家的總數由十年前的36個增加到了目前的49個。
去年伯克利大學的經濟學家統計發現,2012年占美國人口10%的最有錢人的收入是美國全民收入中的一多半。而這10%的最有錢的人可以繼續投資掙大錢,而工薪階層只能愈發貧困。
美國是儲蓄率非常低的國家,大部分民眾持有房產及股票等資產,負利率對美國民眾的傷害實際上相對全球其他國家來說是最小的,但“劫貧濟富”現象同樣明顯。
各經濟體都在為越來越激烈的全球競爭尋找優勢;各國央行以對抗通縮和拯救經濟為理由實施無底線的寬鬆政策,其目的已經超越了經濟本身。就在各國央行抓緊對抗通縮的時代,為何會出現房價飆升和股市暴漲?看似簡單的問題,經濟學家和各國央行的解釋越來越蒼白無力。
歐洲央行“負利率”公布之后,歐元匯率不降反升,美國、德國、法國等國家股票即刻創出新高。試想,如果把股市漲幅納入cpi,歐洲央行接下來會怎么做?央行以失業率和普通物價水平為錨制定貨幣政策,似乎完全是為“窮人”著想,但實際上貨幣政策的利好離“窮人”已越來越遠,卻離持有大部分股票、房產等的“富人”越來越近。
近來,由於貨幣極度寬鬆等因素導致的英國房價高企問題,英國經濟學家、政府智囊david boyle非常明確的表示,“由於房價飆升,中產階級將在30年內消亡。高企的房價正在剝奪孩子們的夢想!如今的青少年將不再會和他們的父母一樣富裕。若干年后,英國將只剩下‘少數精英和龐大的無產階級’,后者將不再有機會擺脫‘終日為生存而勞碌’的狀態。”
導致負利率的因素有很多,但最直接的就是央行的貨幣政策,比如美國、日本、英國、歐元區等央行,在利率降無可降的情況下,都順其自然的采取了諸如再融資或直接購買債券的方式,以達到更寬鬆的目的。
美國此前實施了四輪量化寬鬆,日本已經到了接近二十輪的qe,英國央行的qe依然在執行當中,目前歐央行新公布的僅ltro初始規模就達4000億歐元,后續加上abs購買計劃,其直接規模可能接近萬億歐元。總之,各國央行在維持全球性負利率方面總能找到很多辦法。
- EBC全球百萬美金交易大賽 立即體驗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