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科網路安全報告:美洲媒體出版業最易受攻擊
鉅亨網新聞中心
MoneyDJ新聞 2014-08-26 記者 陳祈儒 報導
這些脆弱環節可以是過時的軟體、錯誤的程式、丟棄的數位資產或用戶錯誤,都讓攻擊者得以利用包括DNS查詢、漏洞攻擊包、放大攻擊、端點銷售系統(point-of-sale,POS)入侵、惡意廣告、勒索軟體、加密協定滲透、社交工程及發送「生活事件」垃圾郵件等手法考驗系統的脆弱性。
思科資深副總裁暨首席安全長John N. Stewart指出,許多企業正在運用網際網路的力量開創未來。要在這個快速興起的領域中搶得一席之地,管理階層在業務層級上,千萬不能忽略網路相關風險的掌握與管理。對於安全鏈中的弱點分析和瞭解,主要取決於個別組織與產業的最高層級,包括董事會,是否能夠意識到網路威脅的嚴重性,將網路安全視為企業程式,而不僅是技術問題而已。要涵蓋整個攻擊時程,也就是攻擊前、中、後,現今的組織應具備在威脅一顯露,便於予攔截的安全解決方案。
報告中也指出,僅專注於明顯的弱點,卻忽略具高影響力並常見的隱形威脅,反而會讓組織蒙受更大的風險。例如當安全團隊專注於Heartbleed等顯著的攻擊目標時,不明顯且帶有已知弱點的傳統應用程式與基礎設施容易遭受忽略,因此惡意攻擊者可以輕易對這類目標發動攻擊,輕鬆躲過安全機制的偵測。
思科的研究人員深入檢視16家大型跨國組織。截至2013年,這些組織的資產總額高達4兆美元,營收超過3千億美元。分析結果發現,導致企業成為惡意攻擊目標包括下述三大安全原因:
(1.)「瀏覽器中間人(Man-in-the-Browser,MiTB)」攻擊對企業造成威脅:2014年,受觀察的客戶網路中,有將近94%曾瀏覽過含有惡意軟體的網站。特別是某些向主機送出DNS要求後、被DNS主機解析完後的IP地址,指出可能與傳輸含有「瀏覽器中間人(MiTB)」功能的Palevo、SpyEye及Zeus等惡意軟體家族有關。
(2.)殭屍網路捉迷藏:將近70%網路會對動態DNS網域送出DNS查詢,明確指出網路中存在不當使用,或遭到殭屍網路利用動態DNS隱藏其真實的IP位址,藉以躲避偵測及黑名單攔截。少數由企業發出合法對外連結,除了會回應外部C&C,也會尋找動態DNS網域,以掩護殭屍網路的位置。
(3.)加密竊取的資料:在2014年中,有將近44%受觀察的客戶網路為特定的網址或網域發出的DNS解析,這些網址或網域和提供加密服務的裝置相關,惡意攻擊者可利用加密管道偷渡資料並躲避偵測,加密管道如VPN、SSH、SFTP、FTP及FTPS。
根據Cisco 安全研究人員調查,自從據稱造成大規模危害的「黑洞漏洞攻擊包」發明者於去年落網後,漏洞攻擊包的數量減少了87%。
2014年上半年觀察到的多種漏洞攻擊包,雖然試圖達到黑洞漏洞攻擊包的地位,但尚未有明確的重大新威脅角色出現。
Java仍疑似是惡意攻擊者最常利用的程式語言。依據2014年思科年度安全報告,思科安全研究人員發現截至2014年5月,Java攻擊案件在所有感染指標(indicators of compromise, IOCs)中,增加至93%,是繼2013年11月IOCs指標達91%後的新高。
特定產業中惡意軟體異常暴增。2014年上半年,製藥與化學等高利潤產業,再度成為最易遭受網路惡意軟體攻擊的特定產業排行榜前三名。
媒體出版業則以相當於中位數的4倍,名列遭受網路惡意軟體攻擊量第一名,而航空業則為第三,為中位數的2倍。
依區域劃分,最易受到攻擊的產業分別是美洲的媒體出版業,非洲、歐洲及中東的餐飲業,和亞太、中國、日本及印度的保險業。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