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臺灣泄密案導致兩岸關系陷入急凍 到處疑點叢叢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8-26 08:36


台灣泄密案
台灣泄密案

台灣首席兩岸談判代表張顯耀泄密案,目前已經進入司法階段,但對兩岸的沖擊卻方興未艾。這個驚動兩岸的泄密案,不但動搖了2005年連戰破冰以來的國共互信,同時也可能瓦解了2008年國民黨重新執政以來的兩岸利基。盡管在8月22日,大陸國臺辦表示「希望不要作不負責任和子虛烏有的猜測,以免對兩岸關係造成負面影響」,陸委會也回應「兩岸雙方致力和平穩定關係發展未受影響」 ,但這畢竟只是兩岸當局的主觀期待,未必能夠擋得住泄密案即將連動衍生的政治效應。這篇文章具有一定參考意義。


誠如大陸環球時報8月22日社評標題所言:「台灣首席談判代表是“共諜”太離奇」,該報呼吁「希望事情能以少損害兩岸關係的方式盡早落幕,也不希望看到這件事在台灣及馬當局內部搞得天翻地覆」,但該報也無奈坦承「台灣社會很多人或許沒有意識到,台灣政治的一些深層無序已經相當嚴重」。所謂「深層無序」現象,同時包括三個層面:一是馬政府將陷入治理崩盤,二是朝野競爭將更加惡化,三是兩岸談判將陷入停滯。可悲的是,泄密案可能使台灣三個「深層無序」現象互相連動,最後恐將導致亂上加亂,進而走向內部全面惡斗、兩岸全面停擺的最糟局面。

馬政府將張顯耀突然去職,粗糙手法和去年9月馬王政爭一樣拙劣:盡管馬政府聲稱掌握「實質正義」,但在「程式正義」上卻暴露重大瑕疵,導致人緣原本不佳、明顯違反行政倫理的張顯耀,反而得到廣泛同情。

例如《台灣蘋果日報》在8月21日推出「你相信張顯耀涉嫌泄密罪嗎?」網路民調,就有超過八成民眾選擇「不相信」,認為「欲加之罪,何患無辭,若真的泄密,為何還幫張安排國營事業董事長?」親民黨台北市議員參選人、曾是張顯耀競選辦公室副主任的陳蓋武,更動員群眾到陸委會前抗議,高舉「順我 者董事長,逆我者共產黨」的諷刺標語,瞬間在網路廣泛流行,成為控訴「馬金亂政」的代表性訴求。

更嚴重的是,盡管台北地檢署已經分案調查,但張顯耀泄密罪要成立並不容易,很可能和王金平司法關說案一樣,雷聲大雨點小,即使北檢高調起訴,台北地方法院也未必作出有罪判決。陸委會官員即在8月23日坦承,目前所掌握的檢舉內容,仍不知道張如何交付機密,也不知道張交付的對象是誰。如果搞到最後,張顯耀和王金平同樣一審無罪,不但陸委會主委王郁琦將成為各界抨擊箭靶,「馬金亂政」淪為政局動盪根源,也將更進一步深入人心。

事實上,即使泄密案一審還沒做出宣判,王郁琦恐怕就要面對即將來臨的立法院壓力,不說清楚講明白,根本無從過關。立法院下會期可能提早在9月12日開議,本會期剛好輪到部會預算審查,可預期的是,立法院必將要求陸委會提出泄密案專案報告,要求究責辦人,甚至還將要求國安會秘書長金溥聰與會備詢。馬政府至少必須針對五大質疑做出像樣回應,否則陸委會+國安機構預算恐將面臨空前沖擊:

一、馬政府既然早知張涉嫌泄密,為何遲遲不辦,直到現在才辦?為何還在今年2月任命張兼任海基會秘書長,縱容泄密繼續擴大?

二、為何王在事發后一再改口、不斷說謊?例如陸委會先說「張因為家庭因素辭職」,后改稱「張有工作疑點必須接受調查」;另如王先說馬不知情,后來卻改口說馬早在兩周前就知情。

三、王明知張涉嫌泄密,為何還安排國營事業董事長作為離職條件?馬政府任命「共諜嫌犯」轉任國營事業董事長,將台灣風險置於何地?此事甚至還將連累到江揆,因為江揆承諾將為張安排董事長職位。

四、張泄密給誰?大陸有無對口?如果有,兩岸豈有互信可言?我方如何針對泄密對大陸表達抗議?如何杜絕泄密事件再度發生?

五、張泄密影響哪些兩岸談判?是否導致我方損失?如何進行補救?民進黨秘書長吳釗燮已經表示,張所涉及的兩岸協商,都需要徹底檢討。國民黨立委李慶華甚至還建議,立法院應成立跨黨派調查委員會查明真相,針對過去兩岸交涉談判的所有參與管道進行調查。

據了解,為了平息眾怒,國安高層已經決定與王郁琦做出切割,將政府督導不周、延遲查辦泄密、建議職位交易、危機處理失當、不斷改口說謊都歸咎到王郁琦,最後不排除以犧牲王作為停損點。問題是,王下臺充其量只能緩和各界要求究責辦人的壓力,並未解決泄密案所衍生的兩岸困局。

可預期的是,在張顯耀泄密案還沒定讞之前,在陸委會尚未提出防止泄密的有效措施之前,兩岸不管是服貿審查、貨貿談判、互設辦事機構、乃至政治對話或馬習會,必將全面失去民眾信任,也將急速陷入全面停擺。立法院下會期即將審查的兩岸協議監督條例,也將因為泄密案導致監督標準更加嚴格,將使未來的兩岸突破更加困難。

泄密案對兩岸談判人員的沖擊,顯然更加直接。經濟部長杜紫軍即在8月20日表示,談判團隊已經要求提供更明確的泄密標準和談判授權,以免誤觸紅線,顯然在泄密案之后,兩岸談判人員已經產生寒蟬效應,寧可明哲保身消極被動,不惜讓談判陷於僵局,也不愿積極試探尋求突破,擔心自己淪為因此誤觸法網。這種寧可先求自保、少做少錯的心態,必將導致兩岸談判難有進展。

除了行政寒蟬效應之外,兩岸互信也將面臨空前沖擊,即使兩岸政府都不樂見關係倒退,但不管是台灣或大陸,都無從擺脫泄密案所產生的政治陰影。

以正在進行的兩岸貨貿談判為例,原本在8月5日北京舉行的兩岸經合會,已經商定下一輪貨貿談判將在8月底進行,問題是台灣談判團隊的召集人正是張顯耀,張是否涉及貨貿談判泄密,顯然要先調查清楚,否則必將備受爭議。經濟部次長卓士昭即在8月20日表示,大陸已向我方表達「恐將準備不及,包括出國手續、貨貿相關單位間協調等等」,弦外之音,恐怕大陸已經因為泄密案轉趨觀望。畢竟早在今年4月,原本兩岸也預定舉行兩岸貨貿談判,當時因為突然面臨太陽花學運沖擊,大陸也曾以「準備不及」為由,緊急對台灣喊卡。依循同樣的兩岸急凍邏輯,8月30日海基會董事長林中森將在江蘇淮安會見海協會會長陳德銘,恐怕也難有具體成果。

綜上所述,泄密案必將導致兩岸關係陷入急凍,如果傳聞屬實,檢舉泄密涉及馬政府內部親美派與親中派的較勁,甚至還涉及美國介入,張顯耀泄密案所牽涉的就不只是個別官員的泄密問題,還將涉及台灣未來的兩岸路線斗爭。

最近即傳出,馬因為大陸始終反對apec馬習會,加上大陸在7月3日突然拋出中韓將在年底前簽署自貿協定,以及大陸始終不愿明確表達支援台灣參加區域經貿組織,已經決定再轉向美國尋求國際支援。 8月11日,外貿協會董事長王志剛突然遭到撤換,改由前副總統蕭萬長辦公室主任梁國新接任,即傳出馬不滿王將台灣外貿過度集中在兩岸,相對忽略開拓其他新興市場。 8月16日陸委會撤換張顯耀,也可視為馬進一步向「親美遠中」路線靠攏,針對大陸反對apec馬習會,以及大陸不愿表態支援台灣參加rcep等立場,以更換兩岸人事表達無言的抗議。

問題是,兩岸和平發展紅利,向來是國民黨的最大利基,特別在馬民調陷入空前低迷之后,更是馬政府唯一的執政優勢。如今馬政府不惜公布張顯耀泄密案,不惜讓兩岸互信岌岌可危,不惜讓兩岸關係陷入停滯,對國民黨政權來說,無異於自毀長城,形同自我瓦解最大優勢,自我放棄相對於民進黨的最佳利器。

可想而知,民進黨面對這個「天上掉下來的禮物」,必然乘勝追擊,逼馬政府追究到底,逼國民黨徹查真相,要求全面暫停兩岸談判,要求全面檢討兩岸協議。由於馬政府逼迫張顯耀去職的過程,太過草率粗糙,到處疑點叢叢,國民黨立委面對民進黨、親民黨、臺聯的聯手攻勢,不但難以護短,恐怕也難以招架。在野黨必將打蛇隨棍上,一鼓作氣、一路打到11月15日立法院休會為止,讓國民黨原本早已岌岌可危的九合一選情,更加雪上加霜。

扁政府執政8年,總共用了113位政務首長,民進黨政權朝小野大,政務官難為還情有可原。如今馬政府才執政6年半,已經消耗了90多位政務首長,但國民黨政權始終維持國會多數,卻搞到官不聊生、天怒人怨,馬英九執政之無能,早已成為台灣共識、乃至兩岸共識。馬執政末期所衍生的政局動盪,必將繼續折磨國民黨,直到國民黨完成權力接班為止。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