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名家論壇》嚴長壽:教育不是後照鏡 是要當探照燈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12-10 19:33


 

文/嚴長壽


「學歷,不等於學習力」。慈濟教育志業25周年慶,個人應邀至花蓮慈濟大學演講,分享現今臺灣教育所面臨的問題;現場同學提出的困惑是,若職場上的篩選以國立大學為分水嶺,學生該如何選校。選擇護理系的學生則擔心面對未來職場的壓力,是否還能維持對生命的熱誠。孩子們的憂惑,頗發人深省。

慈濟高中高三的學生明年將面臨考大學壓力,他很矛盾的是,雖然大家認知到學歷不等於學習力,更不等於品格道德保證時,又有多少企業家,願意給那些學歷比較差的年輕人機會,甚至在一開始,便以國立大學為篩選的基礎。他困惑的提出在這樣的求職氛圍中,是要繼續接受在「升大學才看得見未來」的觀念中,還是要怎麼去尋找另一個出路?

相信這也是現今許多學生的疑問。其實,不只是學生,更多的家長甚至老師,常常誤會以進入國立大學當作將來的保障,但我要說的是,國立大學不一定是你未來的保障,當你在選擇科系時,就要用一種嚴厲的態度去看待這一個科系,在未來四年裡,這個科系是否真的能給你學到東西,學到足以在將來的社會競爭的能力,否則,即便就讀知名大學,但不是你要的科系,請勇敢說「不」。

如果現在的企業家在挑選人才時,還以國立大學的學歷為主觀遴選的判斷因素,那是很有有問題的。但是,學生本身要認識自己的優點、優勢在什麼哪。國際許多知名人物,例如比爾蓋茲,並沒有選擇就讀大學,因為他明確知道自己的方向,就不要浪費時間在學校裡。認真的想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更要站在聯接世界的高度,進入對的大學,更要選對科系,對自己將來真正有幫助的科系。

讓我印象深刻地是,一位就讀慈濟技術學院二技護理系的女同學,有感而發提問,因為對生命的尊重與熱誠,毅然選擇護理系就讀,面對未來,臺灣的護理環境很差,護理人員流動率高,縱使有熱誠,她也擔心自己未來面對職場的壓力,是否還能維持對生命的熱誠。

個人對於從事護理,甚至醫護相關領域工作的人是感到非常敬佩,這是一份非常了不起的工作,我工作服務的領域是旅館業,看到的都是高興的人,然而,醫院裡,面對的每一個人都是悲傷,甚至面臨生命交關的事情,病患家屬無理的要求,不但不能責怪,更要付出更多耐心。

也許對一位醫護人員而言,面對的只是一位病人;但對病患家屬來說,將拔除病苦的偉大任務寄託在你的身上,身為一位醫護人員,不只是給予病患的照護,更帶給這位病患一家人的安撫,甚至,醫護人員往往是伴隨病患,走到人生最後的盡頭。秉持初衷的一念心,保持對尊重生命的熱誠,你可以看到,護理工作有多偉大,在你的生命中扮演多麼重要的角色。

我期許年輕人─「必須擁有三個能力」:

第一個:自我療癒的能力

每個人都應該擁有「人文素養」的工具。人文素養可從繪畫、歌唱、吟詩、朗讀培養,甚至尋求一個符合自己的宗教,以豐富的人文素養為基礎,即便從事平凡的工作,卻可以讓自己的人生不再平庸,讓自己充滿自信。

第二個:與國際接軌的能力

從全世界的數據統計,所有的資訊,英文佔百分之五十五,所有其他文字加起來,只有百分之四十五。它告訴妳的是,很多知識在大學不一定學得到,英文變成一個工具,特別是讓你獲得資訊的最基本的工具。

第三個:就業的能力

做為一個家長、青年學生們,大膽的、要勇敢的去測試你自己,測試你想要學的是什麼,千萬不要等到畢業了,才說學到是自己不喜歡的。以大學來說,若在第一年發現學習的並不是自己喜歡的,請在暑假的時候,尋找你可能喜歡的科系,再去嘗試看看,休學也沒關係,但要紮紮實實的重新來過,找到自己喜歡的東西,進而找到自己的能力。

當今的教育失去最重要的目的,公民素養的培育。公民教育要從小開始,生活品格是每個人的責任。再者,期許大家要有判斷是非的能力,要看問題、發掘問題,培養思辨的能力。如果不懂得思辨,也是一種災難。台灣很多教授、老師,用很多主觀的意識去灌輸,這是扼殺孩子思辨能力。要有無色的思想,告訴知識分子說,不管你喜歡怎樣的人,但要有很公正判斷的思想,一個社會要有公民素養,否則我們會淪為被駕馭的工具。

我認為,老師,在教學觀念與方式上,必須要有一個翻轉式的改變;學生,必須具備更自主且靈活的學習態度;家長,則應賦予孩子正確的學習及升學觀念。臺灣的教育要有一個革命式的轉變,親、師、生三者之間的互動關係,都牽引著臺灣教育未來改變的走向。

教育不是後照鏡,而是要當探照燈。

(作者嚴長壽,臺灣基隆中學畢業,目前為公益平臺文化基金會董事長;曾任世界傑出旅館系統(The Leading Hotels Of The World)亞洲主席、青年總裁協會世界大會主席、圓山飯店總經理。)

●NOWnews「今日論壇」徵稿區→http://www.nownews.com/write/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com《今日新聞》立場

●來稿或參與討論文章,歡迎寄至public@nownews.com

 

更多新聞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