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迷戀理財產品名氣 可能涉嫌炒作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8-20 09:25
現今,隨著老百姓生活的富裕,理財意識也隨之增強。同時,市面上的理財產品數量也日漸增加,如何從眾多理財產品挑選出適合自己的,對於不少投資者來說並非易事,他們就會選擇一些“名氣”大的產品。然而嘉豐瑞德理財師認為有“名氣”的理財產品並非好,可能涉嫌“炒作”,或者並不定適合你,仔細看懂產品的說明書才做決定。
在金融市場上,一些金融機構為了為企業做宣傳,在網絡上發布一些高收益理財產品資訊來吸引投資者的眼光,比如某某銀行的某款結構性理財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6%,確實收益比平常高。但是此類產品一直負面訊息多,多次因銀行一些客戶經理有意隱瞞風險,導致投資者蒙受損失的事件屢屢發生。還有有些保險機構推出各種“奇葩”險種,如中秋賞月險、喝高險、防小三險等等,嘉豐瑞德理財師表示這類“名氣”產品,玩的是噱頭,主要目的是營銷,在短期內迅速提升公司的知名度。如果投資者一定迷戀產品“名氣”,幾乎是虧損的多。
投資者究竟如何做到正確選購理財產品?對此,嘉豐瑞德理財師建議投資者要仔細看理財產品的說明書,了解產品的投資方向,產品的風險描述,是否有抵押物,擔保公司以及實力如何等等。對產品資訊做到充分了解后,再結合自身理財需求和風險承受能力來選擇適合自己。另外,對於時下較熱門的p2p理財產品,可以再關注產品是否有還款風險金賬戶,歷史表現如何,比如某知名理財機構的宜盛財富宜盛寶產品,年化收益率10%起,四年100%兌付,歷史表現很不錯,安全性自然也就會更高。所以說選購理財產品不要迷戀它的“名氣”,實實在在的安全,真真實實地拿到收益才是最重要的!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