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低油價強勢美元或催生新一輪金融危機

鉅亨網新聞中心


石油是全球金融市場的錨,而歐佩克(OPEC)剛剛決定拔起這隻錨。這可能會產生深遠的影響,遠不僅僅是中東傳統油國和北美新一代頁岩油氣生國之間爭奪權力的游戲。



的確,石油不如過去那麼重要了。技術穩步改善讓發達經濟體的“石油密集度”降低,也不太容易像上世紀70年代那樣受到衝擊——當時油價暴漲導致了兩次嚴重的經濟衰退。

但是自1971年美國總統理查德尼克鬆(Richard Nixon)決定讓美元與黃金脫鉤、二戰后形成的新型黃金本位制(即布雷頓森林體系確立的以美元和黃金為基礎的金匯兌本位制——譯者注)宣告終結以來,石油一直是全球經濟中最接近黃金的價值儲藏手段。在當時更為活躍的歐佩克的策划下,以美元計價的油價在上世紀70年代大幅飆升,只不過是恢復了石油按黃金衡量的價值。當時美國出台的經濟刺激計劃已削弱了美元的價值。

自那以來一個鬆散的“石油本位制”就成形了,歐佩克不斷調節供應、以限制油價波動。

石油是資本市場之錨的最明顯體現是,它與美元走勢呈緊密的反向關係。當石油上漲時,美元相對於其他貨幣往往也會貶值。通常石油出口國會接受美元付款,隨后再賣掉這些美元,這意味油價上漲會導致美元貶值。

美元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前的那幾年大幅貶值,它的最低點在時間上與石油出現投機性泡沫的時間几乎完全重合。現在美元則大幅升值。

石油與美元的這種聯繫又導致了第二重明顯的相關聯繫,即美元與新興市場國家股市的關聯。當美元走軟時,新興市場股市往往會跑贏發達國家股市(比如2008年之前的那幾年),而當美元走強時情況則相反。

上一次油價不斷下跌(雖然當時油價的水平要低得多)、美元不斷走強的情況出現在上世紀90年代末。當時美國股市牛市演變為一場全面的泡沫,同時新興市場陷入了一系列危機。當時美元走強讓新興市場更難償還美元計價的債務。

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MSCI)的數據顯示,從1994年12月墨西哥比索貶值開啟一系列危機起,至2001年此次危機周期在阿根廷結束為止,貿易加權的美元匯率上漲了35%,而發達國家股市也跑贏了新興市場逾200%。

假設(目前來看這種假設似乎是合理的)從現在開始油價不會大幅上漲,且油價的任何重大變化都將是下行的,那麼上世紀90年代金融危機重演的機率有多大?

就美國來說,不受錨定的油價直接增加了美國股市出現泡沫的機率。油價下跌從邊際上推動了經濟增長。消費者行業受到的推動最大,準確地是那些表現一直拖后腿的行業:美國最大的零售商沃爾瑪(Walmart)上周五成為美國股市漲幅最大的股票不是沒有原因的。

作為價格指數的重要組成部分,油價下跌自動拉低了通脹。這降低了央行加息的壓力,而且表明貨幣政策可以在更長時間內保持寬鬆。至於債券市場,上周五未來十年的通脹預期一度跌至1.8%以下,這是3年來的首次,鑒於之前通脹預期跌至該水平曾促使美聯儲採取購買債券的量化寬鬆舉措,這當然會降低即刻加息的風險。

強勢美元本身就是一種緊縮政策,它降低了美聯儲採取行動的必要性。美元走強往往會吸引資金流入美國。現在美國股市已經顯得有些“貴”了,因此如果歐佩克不採取措施為油價托底,當然會帶來這樣的風險:美國股市目前的漲勢不斷延續下去、直到產生泡沫。

依賴石油進口的日本同樣如此。日本央行(BoJ)希望推動通脹上行,隨油價下跌讓通脹走低,日本釋放寬鬆貨幣的可能性只會變得更大。

世界其他地區的情況呢?新興市場現在不太容易遭受貨幣危機的衝擊,因為它們積累了巨額外匯儲備,而且(大多數國家)允許本幣匯率自由浮動。盡管如此,所有顯著受益於石油出口的國家都將遭受損失。損失最大的是俄羅斯,與2008年的最高水平相比,現在盧布兌美元匯率已經下跌了53%。但依賴石油進口的印度貨幣匯率則大幅飆升——在僅僅一年時間裏,盧布兌印度盧比匯率就下跌了36%。

上世紀90年代末的泡沫和危機現在依然不太可能會全面重演。世界應該已經汲取了足夠的教訓來避免危機重演。但眼下的情形跟那時候仍然有一些相像之處——隨油價保持低位,美國股市出現泡沫、同時新興市場走弱的風險極大。

(來源:FT中文網 譯者/鄒策)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