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我的香蕉結實累累-探討有機農耕的迷思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8-15 09:41


我的香蕉結實累累-探討有機栽植迷思(劉敏娟報導)

(t受訪聲音)


法鼓山有一位關心有機農業的果祥法師,去年在北投山上租了一塊25坪的地種菜,一開始種了三棵香蕉,一年就結果,而且香蕉結實累累(聲音t):「每一絡都有200多顆以上,這算是相當好的成果,結果的速度也很快,我做的是一種自然農法,自然農法也是有機的一種,它不只不用化學肥料,就連一般的有機肥也不放,是善用園子裡的草去保護微生物;五公尺遠的一個鄰居也種了10顆香蕉,可是她常常跟我抱怨說:『5年來香蕉一直長不好!』我認為原因是她給太多的豆渣,其實是會干擾微生物的!」

花蓮女中退休生物老師廖美菊也提到了種植香蕉的經驗(聲音t):「因為香蕉長很高嘛,沒有草比它還高嘛,雜草只是會遮蔽陽光,他們以為雜草是吸收養分,這是完全錯誤的方向,可是大家不知道反而拼命去除草,可是草除了以後反而對香蕉不利,因為土壤反而容易變硬,對香蕉保水性變不好,所以越做越忙,效果不出來,它太簡單了,反而不知怎麼做!」

結實累累的香蕉破除了許多人對有機栽植的迷思,包括慣行農友和一般民眾多數以為有機或者自然農業是困難的?真的如此嗎?

目前經營有機農場的「花蓮縣棲地保育學會創會總幹事傅元陽表示(聲音t):「其實現代在追求友善土地與身體健康的過程,認為是不是有一個方法讓我們身體能夠得到更多正面的能量?但是問題是土地已經被我們破壞了,所以我們就想到一個方式,我們現在暫定稱之為有機農法,但是如果說你的心裡沒有有機概念,基本上什麼農法都是一個SOP而已,所以說現代人應該在追求自己身體健康的同時,要去思考土地健康的問題!我認為這是一種消費概念,在現代來說,應該稱之為綠色消費行為吧!」

在有機農作中,多數農友比較不願投入有機果樹的領域,除了土地轉型期長外,有機果樹要種植多年才能收成,為了生計考量,農民耕種意願普遍低落!另外,許多人也都認為有機果樹栽植既辛苦又困難!不過,台東區農改場專家陳奕君經過多年研究,顛覆了傳統觀念(聲音t):「栽培環境營造裡面最核心的就是生物多樣性的培養與恢復,園區裡面各式各樣的生物越多,不管是看得見、看不見的,包括菌類、雜草、鳥類、動物啊,生物越多、生態越平衡,這就是我們強調的有機栽培環境的營造,最簡單的例子,以農民最頭痛的病蟲害來講,生物多樣化之後,以昆蟲來講,它的天敵就越多,本來會造成危害的這些昆蟲,不管是牙蟲、介殼蟲、紅蜘蛛等它的天敵就會相對增多,自然界就會有一個平衡,以我們果園有機栽培的經驗來講,我們完全沒有用任何的驅蟲劑或殺蟲劑,我們果樹長得比天天噴農藥的還漂亮!」

陳奕君確認了生物多樣性培養與恢復是有機果樹栽植最好的模式,現在他很有信心的告訴農友:「所以我現在不論對對農民講或者發表文章,我都會對農民說,有機栽培裡面,果樹最容易!」。

有機農產除了生產面迷思外,產品品質與價格也是導致消費者退卻疑慮的主因!消費者擔憂究竟買到的真有機還是假有機?吃有機一定要那麼貴嗎?

花蓮吉安鄉農會近日輔導「有機檸檬產銷班」成立,農友鄒仁方認為有機小農相互合作、共同運銷才能走出一條自己的品牌道路(聲音t):「像我鼓勵我們村莊年輕人,他們去上班、去做苦工,自己的私有地放空,我說能不能一年割三四次草種檸檬,他們說擔心賣不出去,我說沒關係,你們都去種,只要不噴農藥,頂多不以有機的賣,如果有驗證,就以有機賣,沒有驗證,就用一般的,基本上,只要整個村莊一起,就會像羅山村一樣,那我們自己打一個品牌!」

除了打響品牌打開市場通路外,「地產地銷」也是減少食物里程、讓有機價格更加親民的雙贏策略!鄒仁方說出他的未來願景(聲音t):「如果說可以用在地行銷的話,你看每個地方有多少菜市場?那我們可不可以把自己的農場做成一個菜市場,你用菜市場方式經營農場的話,只要周邊的人過來買就好了,客戶數就會出現了,一個農場顧不了太多啦,只要200戶就夠生活了,把去菜市場改成去有機農園,我在菜市場花100元買4把菜,我在有機農場也是100元買4把菜,都一樣,所以大家都可以吃到健康,我們中間少了包裝與廠商要賺的,還有運輸,所有東西貴都是貴在運輸成本,如果運輸成本一拿掉的話,這個東西就很便宜!」

面對全球層出不窮的食安問題與環境惡化,果祥法師與傅元陽都建議解決之道還是要靠教育與消費者自覺力量。

(果祥法師聲音t):「我們種植的蔬菜水果,參與的生態、生命越多,營養就越豐富,從微生物開始,微生物越多元、越豐富、越興旺,那我們的菜就越好,微生物多、各種生物也會多,所以我們人想像不到的一些營養素都會存在!」

(傅元陽說聲音t):「當我們現代人想到吃的很健康,又不相信,這是一種很矛盾的情結,可能跟我們學習過程有關,不信任是國人普遍存在的一個價值觀,那怎麼辦呢?只能從再教育開始啊,要讓消費者知道,你在消費是在買到健康,不然就親自參與,沒有親自參與,就不知道人家有機的操作是如何如何辛苦!我想這是一種很重要的概念!」

(音樂:山泉)中廣記者劉敏娟在花蓮報導

(感謝果祥法師提供照片;音樂取材自福智基金會佛讚歌曲「山泉」)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