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金市”將A股推上三年新高
鉅亨網新聞中心
中國央行降息之舉給股市帶來的“高燒”效應仍在持續。盡管目前無論是宏觀經濟基本面還是上市公司盈利狀況都不支援股市持續上漲,但源源不斷涌入的流動性還是讓中國股市在周三站上三年高點,再次凸顯A股的“政策依賴症”。
周三,在券商、保險等非銀金融股領漲下,上證綜指收漲1.4%,實現五連陽,並逾三年來首次突破2600點整數關口。滬深兩市成交額環比放大,“量價齊升”的局面反映市場流動性充裕,讓中國股市再次被貼上“資金市”標簽。
交銀國際首席規則分析師洪灝指出,自央行降息以來,股市中融資購買股票的金額連續創新高,周二單日達到900億元人民幣。利率下行導致融資成本下滑,再加上目前市場中有不少估值相對便宜的股票,因此融資購股變得有利可圖。他認為這是本輪上漲行情的最大動力,並預期融資購股的還會加劇,到年底有望達到1萬億元人民幣的規模。
但其他一些市場觀察者認為,雖然目前市場新增資金介入明顯,但不意味市場從此轉入牛市。一個最關鍵的不確定因素就是中國宏觀經濟前景。
招商證券(行情,問診)研究發展中心趙可博士認為,本輪上漲行情完全沒有宏觀基本面支撐,是典型的流動性行情。央行降息前,中國經濟質量持續下滑,政府寄望於降息釋放流動性以緩解實體經濟“缺血”的窘境,但實際上,資金並沒有如期流入實體經濟,反而大部分進入了權益類市場。2004年和2009年時曾分別出現過類似行情,但那兩次的背景是經濟基本面和流動性雙升。因此,以流動性主導的本輪行情何時結束,也可以流動性出現拐點作為判斷依據。
光大證券(行情,問診)首席宏觀分析師徐高也對中國經濟前景持悲觀態度。他認為,中國經濟下行壓力較大,主要原因是實體經濟融資難的問題沒有得到有效解決。目前流動性總量並不是不夠,而是大多數資金在金融市場中流動,難以進入到實體經濟中,這也就決定了資本市場和實體經濟的表現相差甚遠。他認為,未來中國政府政策調控重點不在於繼續釋放流動性,而是如何引導金融市場流動性有效進入實體經濟。(來自FT中文網)
- 檳城漲勢吸金,資金正悄悄進場中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