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利好助推 高善文:目前正處牛市第一階段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8-11 08:54
編者按: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鄧舸8日回應稱,今年4月曾明確表示,滬港通前期準備工作大約需要6個月左右的時間,目前滬港通有關準備工作正在有序、順利推動當中。資本市場其他工作將與滬港通並行不悖,ETF期權準備也在積極推動當中。高善文認為,市場要進入真正有量級的牛市需要像火箭發射一樣經過三次接力式助推,目前應該處在第一級助推過程中。
【政策利好】外資高配A股QFII額度緊俏 對沖基金以滬港通之名避險
上交所高規格動員滬港通 全部測試9月30日完結
證監會積極推動ETF期權 價值低估成分股或受青睞
【宏觀趨好】央行再出定向政策 向部分分支行增120億元再貼現
官方解讀:食品價格漲幅較高 工業品市場好轉
【趨勢研判】金學偉:市場向上態勢不會改變
高善文:牛市需三級接力 現在處第一級
外資高配A股QFII額度緊俏 對沖基金以滬港通之名避險
距滬港通開閘還有兩個月,一批嗅覺靈敏的對沖基金已試水A股。
“不能坐等滬港通了。我們正在和幾家機構洽談RQFII額度,借道投資A股。”香港中環資產董事長譚新強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透露,旗下管理的全球對沖基金已開始投資A股,持倉比例接近10%。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從業內了解到,有一批香港本地的對沖基金采用RQFII模式試探性投資A股。還有一些沒有QFII資格的外資則租用QFII額度設定A股。
“我在香港給外資機構等值於1億人民幣的美元,他們在國內給我們1億人民幣的額度。”一位接近QFII投顧經理的人士稱,7月下旬,QFII額度比較緊俏,很多機構搶著下單。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了解到,蜂擁進入的很多是宏觀對沖資金,其目的是借估值洼地避險。
借道RQFII買A股
滬港通放行的時間表暫定是10月,但香港本地的一些對沖基金不愿坐等滬港通的機會,他們通過租借RQFII或者QFII額度的方式投資A股。
“我們正在找RQFII額度,最近從一家中資券商香港分公司拿到一點額度,但還有一家機構正在談。”譚新強透露,7月以來,RQFII的額度比較緊張,租借費用也有所上漲。
中環資產是一家專注於做全球多元化規則的對沖基金,成立9年基金總回報達到485%,平均年化回報率達到23%以上。其中,2013年通過設定美國市場的中概股和其他新興市場獲得51%的回報率。
但7月以來,中環資產降低了東南亞、印度、美國等地區的資產設定,轉而關注港股和A股。
“QFII額度主要掌握在外資大行手中,交易費用較高,每一次交易成本超過1%。而RQFII額度集中在中資券商香港分公司,年租金是0.5%-0.7%,相對便宜。”譚新強稱。
7月以來,一批香港機構和國際基金借助南方A50ETF投資A股。但中環資產租用的是可直接投資A股的RQFII額度。“我們初步圈定的標的是估值便宜、高股息率、偏消費型的公司以及港股市場的稀缺品種。”譚新強說,近期版面了穩定增長的大眾消費類公司,如美的集團(行情,問診)(000333.SZ)。他們投資A股的比例僅10%左右。
“我們正在與一家中資機構洽談RQFII額度,近期還會加大A股的設定比例。”譚新強稱,等獲得額度后,他們會重點關注A股中的稀缺品種,如醫藥、白酒、軍工。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從業內了解到,香港一批對沖基金對A股有濃厚興趣,他們也通過QFII、RQFII的渠道進入A股。
“近期有很多對沖基金詢問RQFII額度,但他們只是試探性投資A股。”中信證券(行情,問診)香港分公司一位人士向記者透露,對沖基金對A股有興趣,但同時覺得A股市場波動比較大,風險較高。
宏觀對沖資金的流動性再設定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接觸的中環資產以及其他一些海外機構借道QFII和RQFII渠道投資A股,只是近期海外資金投資中國資產的一個縮影。
申銀萬國研究所高級規則分析師謝偉玉研究EPFR監測數據發現,7月24日至30日,外資加速涌入A股和中概股,流入資金達到21.4億美元。若加上7月31日,流入量更高達25.8億美元。
此外,紐銀梅隆銀行的數據亦顯示,7月22、23日流入A股的資金超過過去一年日均流入量的4倍。
對於這一波流入A股的海外資金,外界理解是沖著10月份開閘的滬港通而來。但記者調查發現,滬港通只是一個由頭,核心因素是經濟基本面催生了國際資金的流動性再分配。
“這次進來的是宏觀對沖資金,不是長期資金。他們基於流動性因素增加A股和港股的設定,主要目的是避險。”上海一家合資基金公司的研究人士多方調研外資后得出這個結論。
在他看來,這波外資流入跟美國和歐洲當前的經濟環境和貨幣政策密切相關。
“一是美股創了歷史新高,美國二季度經濟復甦超預期,市場預期QE3會退出,對美國股市帶來沖擊。二是歐洲進一步實施量化寬鬆政策,有些全球性基金獲得新增資金,需要尋找投資渠道。”前述研究人士介紹。
EPFR發布的數據顯示,7月17日至23日這一周,美國股基凈流出額創下9周來新高。其中,全球股票基金出現46.9億美元的資金凈流出。
7月24日至7月30日,歐洲股基出現超過10億美元資金凈流出,連續第五周出現資本外流。
香港一家資產規模為3億美元的對沖基金董事總經理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證實,7月以來,陸續有全球基金減持發達市場的設定比例,轉而投資新興市場。
“我們6月就開始關注中國經濟,看到政府發布定向降準、房地產取消限購等刺激政策,當時就對A股有興趣。”這位董事總經理說,彼時,美股還在往上走,資金流向美國。因此,他們也跟著資金流,以美股資產為主。
7月23日,美國標普500指數盤中創下歷史新高。這促使全球資金流向出現拐點,部分機構撤離歐美市場。
“標普500指數已經創了新高,短期再繼續走高的概率很小。若是QE3退出,美股有一輪調整。”前述對沖基金董事總經理稱,基於此,他們於7月下旬撤離美國,回到香港。
緊盯全球資金流動
在業內看來,當這批涌入國內市場的資金性質為宏觀對沖資金,就意味這是一筆頻繁流動的資金。
“對沖基金在不同的新興市場游走,看到哪個市場有政策利好、估值處於洼地,就會涌進去。”香港一位曾在對沖基金擔任基金經理的人士指出,A股正好符合他們的目標。
但這批資金停留的時間,也許就是兩三個月,而不是半年或者更長時間。
“對沖基金的特點就是賺一把就跑。他們是在全球市場尋找投資標的,一旦發現另外一個市場潛在機會更大,資金就會撤離。”前述曾擔任對沖基金經理的人士坦言。
據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了解,國內基金經理每天也在“盯”著資金指標,他們將全球資金動向當成是判斷A股行情走勢的參照物。
“2012年9月至2013年2月,資金流入A股和中概股的流入量達到204億美元,A股有一輪藍籌股的行情。隨后,資金外流,A股開始調整。”上投摩根基金一位投研人士判斷,一旦資金停止流入,代表著這波藍籌股行情結束。
據記者了解,這批機構關注資金流向的指標有兩個:一個是EPRF的監測數據,另一個是港元匯率走勢。
“只要港元匯率維持在7.75港元,就說明資金還在持續流入。如果港元貶值,說明資金流入趨緩或者是停止流入。”招商證券(行情,問診)(香港)規則部研究員陳治中說。
港元匯率波動是一個參考指標,觀察資金流向的另一個指標是香港金管局的注資數據。
“這是一個同步指標。只要金管局往市場注入港元,說明資金在持續流入。”陳治中解釋,在聯系匯率制度下,為保證港元匯率在7.75-8.85區間波動,金管局選擇在港元匯率觸及強方保證時入市注資。
公開數據顯示,自7月至8月6日,金管局總計注資24次,注資總額超過750億港元。而在2012年10月20日至12月底,美國QE3后資金大量流入香港,金管局連續注資,兩個月內向市場注入約1070億港元。
根據過往的統計數據,陳治中判斷海外涌入香港市場的資金持續時間為一至兩個月,不會持續一個季度。等資金停止流入后一個月,港股和A股市場均會見頂。
其中,影響這波資金流入最大的變數是美聯儲加息。
“9月會是比較敏感的時間點。”陳治中介紹,下半年美聯儲的會議較多,可能透露較多的貨幣政策。若美聯儲加息的訊息落地,會刺激一批資金回流美國市場。
一位投資美國市場的QDII基金經理亦表示,“如果美聯儲加息,美股調整5%以上,會刺激一批資金殺回美國市場。”而判斷依據是美國二季度經濟增長達到4%,有強勁基本面支撐,會吸引資金回流。(21世紀經濟報導)
上交所高規格動員滬港通 全部測試9月30日完結
編者按:8月8日下午,上交所召集證券公司董事長、總裁進行滬港通動員大會。這一時點恰逢8月11日全天候測試前的最後時刻,顯示上交所已經開始全面推動滬港通工作。據悉,滬港兩地的全網測試將保持同步,全天候測試將於9月30日完結,風球及公司行為等非交易行為測試的結束時間為9月5日。滬港通10月上線應無重大阻礙。
8月8日下午,上海證券交易所(下稱上交所)召集證券公司董事長、總裁進行滬港通動員大會。這一時點恰逢8月11日全天候測試前的最後時刻,顯示上交所已經開始全面推動滬港通工作。
另據記者獨家獲悉,上交所將於11日開始的全天候測試臨時增加了匯率、風球、公司行為相關測試,時間為8月11日至9月5日,顯示滬港通準備工作進一步加碼。
而某中部省份券商人士向記者透露,與近日傳言的首期只有20家券商參與滬港通不同,第一批可能有40-50家。
據記者了解,早在7月份,各券商就已經向上交所自行填報申請批次,分為10月、11月、12月以及明年1月份之后等四階段。
根據上交所的8月4日下發的測試通知,8月30日開始的全網測試將決定券商最終參加的資格和次序:全天候測試通過后才能參加全網測試,申報時間為8月26日。
測試臨陣加碼
近日,香港交易所(下稱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指出,交易所希望能在10月所有準備工作都完成后再正式開通,且希望能夠避開國慶長假,避免不必要的風險。
他表示,具體時間不會提前到九月,也不會是國慶期間,而會是某個星期一,具體時間至少會提前兩星期通知。
根據李小加這一表態,滬港通開通時間極有可能是10月13日、10月20日及10月27日中三選一。
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考慮到滬港通茲事體大,監管層應會選擇萬無一失的時間推出。當前最大的風險依次是證券交收問題、內地香港交易日不一致問題以及匯率問題。
據悉,香港遭遇臺風黑雨會影響交收工作,而且內地香港均為交易日且滿足結算安排時才會安排滬港通,這意味著有可能出現港股通投資者只能看盤但不能交易的情形。另外,匯率變動也會對交易安排有輕微影響。
記者獨家獲悉,就在全天候業務測試全面啟動前,上交所就風球(香港的熱帶氣旋警告信號,會導致香港市場休市或實行半日市)、匯率、公司行為三項內容發布了《補充說明》
根據《補充說明》,上交所將在8月11日至9月5日間對這三項特殊的非交易行為進行測試,其中8月18日將測試因風球原因導致的非交易日、非交收日情況;8月22日將測試因風球原因導致的資金延后交收情況;8月26日將測試因臨近香港假日前夕所導致的半日市、非交收日情況。
值得注意的是,受此《補充說明》影響,8月11日開始的全天候測試將增加"港股交易清算交收"及"公司行為清算交收"兩項內容,顯示測試復雜度臨時提高。
此外,《補充說明》特意提及組合費率的設置,顯示此前懸而未決的證券組合費導致客戶資金賬戶透支的問題得以解決,該項費用有望保留。
9月30日結束測試
李小加重申,滬港通"是頭班車而不是末班車"。滬港通是長期制度安排,並不是短期計劃,希望市場能對此有正確認識。他預計未來相關制度會不斷升級改進,把現有的制約條件去除后進行擴容,發展會越來越廣,最終對市場全部開放。
李小加還指出,當前最重要的是讓滬港通順利開通,力求平穩運行,無需轟轟烈烈。目前,港交所已經舉行了25場發布會,有超過3000名市場參與者參加,並已經有110家券商呈交參與申請。
而據記者獨家獲悉,滬港兩地的全網測試將保持同步,全天候測試將於9月30日完結,風球及公司行為等非交易行為測試的結束時間為9月5日。滬港通10月上線應無重大阻礙。
據悉,香港交易所內部系統的開發和相關測試已經完成,正在與上交所和中國結算進行四方界面測試。港交所已於7月2日起為市場參與者展開終端功能測試,相關測試將於8月中旬結束。此后,港交所會就滬港通進行大規模市場演習。
根據記者了解到的準備情況,香港交易所和上海證券交易所的全網測試階段(香港稱為"市場演習"),將保持同步,顯示雙方合作已經躍上新臺階。
其中,根據上交所最新發布的港股通技術系統會員測試時間安排,接下來將有三大類測試同時或接力進行:
從8月11日開始到9月30日進行"全天候測試",每天9:00-18:00,目的為測試港股通業務功能;從7月31日起的每周二、周四的16:00-18:00,將進行"接入測試",目的為測試生產環境的接入驗證。
8月30日到31日,將進行"全網測試"中的功能測試,主要測試內容為港股通的交易申報、成交返回、行情、過戶等相應的登記結算業務;9月13日將進行"全網測試"中的效能及切換測試,是對港股通技術系統的壓力、容量和穩定性測試。
其中,8月底和9月13日的兩次"全網測試",與港交所公布的"市場演習"時間完全重合。而全天候測試在9月30日完結,顯示10月份上線滬港通已是箭在弦上。
另據記者了解,涉及稅項、供股及股票借貸等方面的細節目前還在商討中,會在滬港通正式推出前確定。(21世紀經濟報導)
證監會積極推動ETF期權 價值低估成分股或受青睞
針對8日其他工作將為滬港通推出讓路的市場傳聞,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鄧舸8日回應稱,今年4月曾明確表示,滬港通前期準備工作大約需要6個月左右的時間,目前滬港通有關準備工作正在有序、順利推動當中。資本市場其他工作將與滬港通並行不悖,ETF期權準備也在積極推動當中。
ETF期權是指將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作為期權投資標的的一種金融衍生品。一旦ETF期權推出,投資者可以不用僅僅通過股指期貨這一種單一方式來對沖風險,ETF期權同樣可以對沖系統風險,一旦在ETF期權方面有了增量,在現貨ETF上也同樣會出現增量,因此會在很大程度上提高ETF市場的流動性,給ETF板塊增添生機。
業內人士稱,ETF期權的推出不僅給投資者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證券交易品種,還將大大提升市場交易活躍度。部分價值低估的成分股,將獲得市場重新關注。
董登新認為,藍籌股的主要利好因素是優先股的推出,因為優先股的發行基本是界定在藍籌股上,特別是銀行板塊。滬港通的大標的也基本是藍籌股。此外,混合所有制的央企改革試點也多屬於大盤藍籌股。再加上即將推出的ETF期權,ETF期權首先推出的是上證50,而上證50所跟蹤扶持的樣本股也基本都是藍籌股,綜合以上多重利好,藍籌股的價值將會得到顯著的提升。
李大霄認為,無論是從全球資源設定的角度看,還是從絕對資產低估的角度看,藍籌股都是具有投資價值的。而藍籌股的價值回歸對於A股市場是一個反轉,這將是牛市真實回歸的開始,而且牛市持續的時間也將會很長。而此前抱有錯誤觀念的聲音將會在以后的歷史長河中被市場所淘汰。
央行再出定向政策 向部分分支行增120億元再貼現
優先支援符合宏觀審慎要求的地方中小法人金融機構;引導金融機構降低貼現利率
昨日,為貫徹落實國務院常務會議關於“加大支農、支小再貸款和再貼現力度”的要求,提高金融服務“三農”、小微企業等國民經濟薄弱環節的能力,央行對部分分支行增加再貼現額度120億元。央行此舉被業界認為是上半年定向政策的延續,后續還將運用公開市場操作、存款準備金率、再貸款、再貼現、常備借貸便利、短期流動性調節等工具,促進降低社會融資成本。
央行明確要求,120億元新增再貼現額度要全部用於支援金融機構擴大“三農”、小微企業信貸投放。
“采取有效措施,進一步完善再貼現管理,引導金融機構擴大對“三農”、小微企業信貸投放,促進降低社會融資成本。”央行為此提出了五項措施:一是優化再貼現支援對象。優先支援符合宏觀審慎要求的地方中小法人金融機構。
二是促進擴大“三農”、小微企業融資。對涉農票據和小微企業簽發、收受的票據以及中小金融機構承兌、持有的票據優先辦理再貼現,對票面金額500萬元以下的票據優先辦理再貼現。
三是提高再貼現額度使用效率。用好增量,盤活存量,按照涉農和小微企業票據的分布情況,優化再貼現額度的地區結構。
四是引導金融機構降低貼現利率。金融機構辦理再貼現票據的貼現利率應低於該金融機構同期同檔次貼現加權平均利率,促進降低社會融資成本。
五是加強對再貼現投向的監測考核。對再貼現票據的類型、行業、企業情況進行監測分析,定期檢查、評估再貼現業務的使用情況、業務效果和風險防控,確保再貼現發揮支援實體經濟薄弱領域的作用。
根據央行官方網站數據統計,截至目前,全國再貼現額度為1740億元。2013年,央行累計安排增加再貼現額度165億元。
業界專家表示,為降低社會融資成本,尤其是“三農”、小微企業等國民經濟薄弱環節,后續央行將更多地通過盤活存量、優化增量以及使用價格工具來實現這一目標。(證券日報)
官方解讀:食品價格漲幅較高 工業品市場好轉
CPIPPI環比同比降幅雙收窄
——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余秋梅解讀2014年7月份CPI、PPI數據
國家統計局今天發布的2014年7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和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數據顯示,CPI環比上漲0.1%,同比上漲2.3%;PPI環比下降0.1%,同比下降0.9%。對此,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余秋梅進行了解讀。
一、居民消費價格環比略有上漲,同比漲幅與上月持平
從環比數據看,7月份食品價格下降0.1%,非食品價格上漲0.1%。食品中,蛋、鮮菜、豬肉價格上漲較多,環比漲幅在0.7%-4.2%之間,但由於西瓜、葡萄等時令鮮果大量上市,市場供應充足,鮮果價格環比下降6.3%,致使食品類價格略有下降。非食品中,七大類三漲三平一降,部分服務價格環比上漲較多。從具體分類看,暑期進入旅遊旺季,飛機票和旅行社收費價格環比分別上漲12.5%和5.7%,合計影響CPI上漲約0.10個百分點;電影票、健身活動、賓館住宿、停車費和家庭服務等價格環比均上漲0.5%以上。
從同比數據看,部分食品和服務價格漲幅較高。食品中,鮮果和蛋價格同比漲幅分別為20.1%和19.5%,合計影響CPI上漲約0.56個百分點。服務中,旅行社收費、家庭服務、飛機票和學前教育等價格同比漲幅均超過5%。
二、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環比同比降幅雙收窄
7月份,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環比下降0.1%,降幅比6月份縮小0.1個百分點;同比下降0.9%,降幅比6月份縮小0.2個百分點,連續4個月收窄。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環比由降轉平,結束了今年以來環比6連降的走勢;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同比下降1.1%,同比降幅比6月份縮小0.4個百分點,連續4個月收窄。
從發布的分行業出廠價格環比數據看,在30個主要工業行業中,17個行業產品價格穩中有升,13個行業下降。石油和天然氣開采、化學纖維制造、有色金屬冶煉等行業出廠價格環比上漲,其中石油和天然氣開采價格環比上漲1.3%,連續5個月回升,有色金屬冶煉價格環比上漲0.9%,連續3個月上漲;煤炭開采和洗選、黑色金屬冶煉、非金屬礦物制品等行業出廠價格環比有所下降。
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環比、同比降幅雙收窄以及購進價格環比由降轉平,表明當前工業品市場供需形勢略有好轉。(國家統計局)
金學偉:市場向上態勢不會改變
在中國的股市分析評論界,我大概是獲得“白癡”網譽最多的一個。就這幾年來說,2008年的1664點,我說是底,人們說我是白癡,連股市是經濟晴雨表都不懂。2011年的3067點,我說中國股市進入供求關係最嚴峻時刻,人們說我是白癡,因為牛市走得如此健康穩健都看不懂,一位著名學者甚至說“如此看重供求關係,說明作者有很強的投機思維”。去年1849點,我說熊市最低點已經產生,人們也說我是白癡,如此嚴峻的宏觀經濟,哪來熊市結束,股市是經濟晴雨表,懂嗎?這一次我說是牛市,理所當然地,還是白癡。
其實,牛市和熊市只不過是西方人對兩種不同市況的描述。一般來講,漲幅超過25%或上漲時間超過1年,算一輪牛市;跌幅大於25%或下跌時間超過1年,可算一輪熊市,是西方投資界比較認可的說法。因此,1987年10月的股災,雖然只跌幾天,但因跌幅超過30%,所以也被稱為熊市——“一日熊市”。
從這個角度說,上證指數自去年6月1849點以來,時間上已過1年。這1年中的最高點是2270點,距1849點的漲幅是22%,且它產生的時間是去年9月,距1849點的時間僅3個月,因此尚未滿足“漲幅超過25%”或“上漲時間超過1年”的標準。如果后市能超過2270點——這一點我想是必然的,也就達到了牛市標準。
中國的股市,早期20年大起大落,人們已習慣牛市就是驚天動地的上漲,就是1倍、2倍的漲幅,就是更新歷史紀錄,否則就不能算是牛市。為此,從1849點以來,不僅看空者不認可我的牛市論或熊市結束論,一些過於樂觀的股友也一直和我打嘴仗,認為我是一個偽牛市論者——既然熊市結束或牛市開始,理應快速突破2444點,站上3000點大關,挑戰6124點。
關鍵問題在於基礎條件發生了變化。早期的滬深股市是在股權分置和小規模狀態下運行的,流通市值占M1和M2的比重很小,比如2005年上證指數998點時的流通市值,占當年M2的比重僅2%,占M1的比重是7.5%。而且股權分置讓股票成為單純的供求遊戲的籌碼,只要有錢,炒到天上也沒事。因此,那種狀態形成的走勢和點位是不能用來作為今天和今後參照物的。
歷史無法假設,但歷史的假設有時很有意義。早幾年我做過一個上證指數還原圖:假定每一輪牛市還是有那么多資金入市,但股市已全流通,流通市值比當時的實際流通市值增加1倍,那么,從1993年到2007年的幾輪牛市,它們的最高點應該是多少?毫無疑問,6124點之前,包括6124點,應打掉50%的折扣。而2009年的3478點,絕大多數股票尚未解禁,因此也要打掉30%的折扣。6124點的50%就是3062點,3478點的70%就是2440點。這一推論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解釋2011年4月3067點之后,上證指數會一蹶不振,從此3000點成為遙不可及的點位的原因,因為此3000點和非全流通的6100點其實是同一點位。也可解釋近3年2400點兩次成為重大頂部的原因,因為2400點和3400點是同一點位。
2014年是一個塵埃落定之年。影響滬深股市20多年的全流通問題,塵埃落定;在解決全流通和宏觀經濟變壞的狀態下,滬深股市的最低估值能達到多低,塵埃落定。還有一個更重要成果是上證指數的大底部構造塵埃落定。
我曾寫過關於頂部和底部形態的文章,認為所有的頂部和底部都可用3個漢字來涵蓋。
山。有兩個以上高低錯落的波段性低點組合,雙底、三重底、頭肩底,都可以用山來形容。還有一種是兩個次低點后加一個空頭陷阱式的最低點,或一個最低點后加兩個基本相近的次低點。
劍。V型(直線下跌后直線上升)和半V型(直線下跌后曲折型上升或曲折型下跌后直線上升),可用劍來概括。
井。在狹小的底部區間內長時間橫向波動,最後向上突破。
2012年的1949點和2013年的1849點,是劍和山的混合形態,前者是左山右劍,后者是左劍右山。今年1月以來的1984點、1974點、1991點、2010點、2033點等一系列橫向波動是井。而這個井和前面的兩個底合並起來,形成了一個大的山型底。
一些朋友也許會激動:這個山型底形成,未來的量度目標豈不是3100點(2478-1849+2478)?我不贊同這一觀點。底部構造的落差越大,到達1倍量度目標的可能性越小,基本上都會在0.33倍到0.66倍之間結束。以最保守的0.33倍測量,這一山型底的量度目標大約在2700點附近。
相反,底部形態的落差越小,其量度目標越大。凡是這樣的底部結構,只要一突破,我就會用3個比例測算它的目標。拿本次行情來說,其最緊密的底部構造是4月下旬到7月下旬的1991點到2087點,落差96點。3個比例測算的量度目標分別是96×1.11+2087=2193點,96×2.66+2087=2342點,96×3.34+2087=2407點。
技術上有一個說法:保守型投資者以第一個為平倉目標;進取型投資者以第2個為平倉目標;激進型投資者以第三個為平倉目標。到第三個還想賭下去,那就成為不可救藥的賭徒了。
歷史上,所有類似的底部構造,很少有不到它的3.34倍量度目標的,如果失靈,那更多的是超過。因為底部構造越小,能量積蓄越大。
本周大盤的回調,只是達到第一量度目標2193點后的一次震盪整理。底已成,勢就成,向上態勢不會改變。(中國證券報)
高善文:牛市需三級接力 現在處第一級
2014年8月6日,安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博士召開電話會議。其主要觀點如下:
從廣譜的利率和AH股變化來看,近期A股市場的上漲主要受流動性推動,一小部分可能和經濟預期改善有關;實體領域流動性好轉主要源自商業銀行主動的信貸創造,這一過程不具有可持續性,也許能維持二三個月。
市場要進入真正有量級的牛市需要像火箭發射一樣經過三次接力式助推,目前應該處在第一級助推過程中;第二級助推需要實體經濟出現較為明顯的恢復跡象,也許包括PPI的改善,工業和發電趨勢回升,或者房地產銷售的好轉。我們認為出現這一情況的概率偏大,但需要等待數據確認;第三級助推需要私人部門投資可持續地回升,各項經濟深化改革措施落實到位,實現的時間和效果具有不確定性。
- 最新遺產稅怎麼算?傳承必知重點有哪些?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