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美股

威脅美國3大傳染病:接吻蟲在嘴邊傳播寄生蟲

鉅亨網新聞中心


本文轉自國家地理中文網


撰文:Katherine Hobson

最近美國遭到埃博拉入侵這事明,與以往任何時候相比,如今的疾病都更稱得上是“全球旅行者”。

周一,在塞拉利昂工作時接觸到了埃博拉疾病的一名醫生,在內布拉斯加州一家醫院去世了。一名紐約州的醫生在西非工作后,上個月回了美國,他也患上了埃博拉病,這導致幾個州都對返回的醫護人員實施了檢疫隔離。十月初,一名男子因在利比裏亞感染埃博拉而死於達拉斯市。

但是,埃博拉並非那種在美國能夠引發大健康問題的熱帶疾病,至少它成功的可能性很小。另外幾種熱帶疾病的威脅則更為現實。這幾種疾病都能 通過昆蟲傳播,而昆蟲又無法被人隔離。目前為止,美國發現的多數病例都是在旅行者中診斷出來的。不過,傳染病專家擔心這些熱帶疾病可能會在美國本地的昆蟲 種群中站穩腳跟,感染更多本地人,並在不久的將來變成更大的問題。

以下為您介紹三大危險傳染病:

恰加斯病

恰加斯病(Chagas Disease)是一種寄生蟲導致的疾病,其傳播方式特別噁心:接吻蟲(kissing bug,又名獵)會被人呼出的氣體所吸引,在晚上叮咬人臉,其叮咬的地方通常在人的嘴邊,然后它們會在叮咬的地方排下糞便(內有寄生蟲)。

這種寄生蟲名為克氏錐蟲(Trypanosomacruzi)。這種蟲藏在接吻蟲的排泄物中,通過叮咬處或者經由人眼或嘴巴進入受害者體 內。該寄生蟲也能通過更常見的方式傳播:母嬰傳播,通過污染的血液或器官移植傳播。(從2007年開始,美國開始對供血進行克氏錐蟲檢測了。)

恰加斯病非常不易察覺,因為其早期並不會引起任何癥狀。不過,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統計,感染該疾病的人中,有兩到三成的人都會出現 心臟或消化系統疾病,某些癥狀會使人虛弱,如果得不到救治,甚至會有生命危險。據世界衛生組織的一項估計,全球有600萬到800萬人患有該病,每年約有 12000人因此死亡。

恰加斯病在美國極其罕見,因此大型製藥公司也並無動力去研發預防及治療的藥物。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估計該疾病將會影響美國30萬人的健康,而另有機構估測該數字將高達100萬人。

美國的多數患者都是在來到美國之前,就從其祖國感染寄生蟲的(這是拉丁美洲的地方性疾病)。不過,美國南部地區也有接吻蟲。一項研究證實德 克薩斯州東部有5個從當地罹患該病的病人。本月初,這項研究成果發表在了《美國熱帶醫學和衛生雜誌》上。這項研究證明,美國本土也會生這種疾病。

Peter Hotez是休斯敦貝勒醫學院(Baylor College of Medicine)熱帶醫學學院的創辦院長,他擔心目前報告出來的病例只是冰山一角,並且現在亟需在德克薩斯州和美國南部的其它地方竭力尋找本地感染病 例。很多感染該病的人並不知道他們攜帶有寄生蟲。

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一直在致力於喚起公的意識,並改善診斷工具,診斷恰加斯病及另外四種易被忽略的寄生蟲病(囊尾幼蟲病、弓首蛔蟲病、弓形體病及滴蟲病)。疾控中心並未要求這些州報告恰加斯病病例,但是包括德克薩斯州在內的四個州都在報告該病。

恰加斯病,與美國其它易被忽略的寄生蟲病一樣,都與貧窮有關。Hotez稱,為什麼會這樣的原因尚無法完全知曉,但是,不合標準的住宿條件和衛生條件,很可能就是誘因。

目前用於治療該病的藥物(抗寄生蟲的硝唑及硝莫司)並未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的批准,因此必須直接從美國疾控中心獲取。一些非營利組織正在致力於尋找新的治療方法,並在開發疫苗。[NT:PAGE=$]

除了埃博拉,美國還要面對其它傳染病日益嚴重的威脅

基孔肯雅病

越來越多到過加勒比地區的美國人會帶一種奇怪的“紀念品”回來:基孔肯雅病(Chikungunya)。這種通過蚊子傳染的疾病,會導致發燒、關節與肌肉疼痛、頭疼、嗜睡及皮疹。它很少致命,不過某些病人會生慢性疼痛及關節炎。上了年紀的病人和女性是高發人群。

據世界衛生組織稱,基孔肯雅病最先是坦桑尼亞在1952年報告的,直到去年末才出現在西半球,當時加勒比地區法屬聖馬丁島上出現了第一個本地病例。現在該病已經蔓延到了整個加勒比地區,截至上月底,這些海島及美洲共有780000個疑似病例。

是的,這其中包括北美地區。單在美國,目前為止就已經報告了1627個病例。

患上該病的多數是旅行者。但是,據疾控中心最近一次統計,佛羅里達州的11名患者從未出過國。基孔肯雅病並非全美都需報告的疾病,但是疾控中心要求各州要密切關注,與此同時,學術及研究機構也在收集數據。

堪薩斯州立大學生物安全研究所所長Stephen Higgs解釋:“之所以從未出過國的人會患上這種病,就是因為有些人從加勒比地區返回到了佛羅里達州,當地的蚊子叮咬了他們,然后又叮咬了其他人,於是便形成了傳染。”

傳染基孔肯雅病毒的蚊子有兩種:黃熱病蚊子和亞洲虎蚊。目前來看,比較幸運的是,在美洲地區流通的病毒株主要是不常見的黃熱病蚊子傳播的。

但是,如果病毒發生變異,並更青睞於亞洲虎蚊,該怎麼辦?科學家們也在擔心此事,因為亞洲虎蚊(Aedesalbopictus)在美國的地理分佈更廣,往北延展到了新澤西州、紐約州和賓夕法尼亞州。

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的副教授及傳染病專家Rebecca Christofferson稱,亞洲虎蚊更像是全天候的吸食者。這不禁讓人發問:會不會有一天,基孔肯雅在美國會像西尼羅河病毒那樣常見?

Higgs,幸運的是,基孔肯雅病毒並不會像西尼羅河病毒那樣在本地的鳥類及哺乳動物中傳播,這就意味基孔肯雅病毒的傳播很容易阻擋,只需要關注蚊子這一載體就行了。

盡管研究人員付出了百般努力,現在仍然沒有針對基孔肯雅病的療法和疫苗。眼下,控制這種疾病的關鍵就是消滅蚊子。這就需要當地政府機構噴灑藥物,個人也要保護好自己:使用經過批准的殺蟲劑來避免叮咬、穿長袖衣物、遠離死水潭,並遠離蚊蟲滋生的地方。[NT:PAGE=$]

登革熱

比起恰加斯病和基孔肯雅病,登革熱聽起來更耳熟一點。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這種由蚊子傳播的疾病每年要感染約1億人。根據《自然》雜誌去年發表的一篇 文章,每年有9600萬人屬於活動性感染,另有2.94億人是輕微感染或無任何癥狀。在美國,登革熱屬於必須上報的疾病。

登革熱病的癥狀包括關節與肌肉劇烈疼痛(該疾病又名“斷骨熱”)、高燒、頭痛及眼疼。該疾病會進一步演化為嚴重登革熱或出血登革熱。如果得不到救治,病人毛細血管中的血液會向腹部和胸腔滲出,病人會休克而死。

如果有早期診斷及支持療法(如補液),嚴重登革熱的致死率約為1%;如果沒有,致死率為10%到20%。更嚴重的出血登革熱一般在病人第二次感染的時候才會出現。而這正是危險所在。

按照血清型分類,登革熱病毒有4種類型。通常情況下,第一次感染的時候都相對溫和,病毒甚至會完全隱藏起來,感染者也不會出現任何癥狀。正如 Christofferson解釋的那樣,恐怖之處在於,人們會感染一次(知道或不知道),然后某一天,另一種登革熱病毒入侵了,他們就會患上很危險的疾 病。

跟基孔肯雅病一樣,登革熱也是由蚊子——通常是黃熱病蚊子傳播的。與基孔肯雅病類似,登革熱也通常是在旅行者中發現的。登革熱常出沒於東南亞、太平洋西部群島及拉丁美洲。

不過,本地的蚊子也能從感染的旅行者身上獲得該病毒,並將其傳播給其他美國人。2013年,在佛羅里達州與德克薩斯州的疫情中,突然出現了從當地感染 的登革熱患者。這一情況明,這種恐怖的疾病已經進一步向蚊子經常活躍的南方蔓延了;而且,如果蚊子的活動範圍增大,該疾病的地理傳播範圍也將進一步擴 張。眼下,它已經顯現出擴張的跡象了:2013年,加利福尼亞州已經發現了黃熱病蚊子。

跟對付基孔肯雅病一樣,鏟除登革熱的關鍵就是控制住蚊子。澳大利亞的研究人員正在試驗一種比較新奇的方法:用一種可以阻止蚊子傳染登革熱的細菌去感染蚊子,然后再將它們放飛。同時,對付登革熱的疫苗也即將問世。

最讓研究人員們煩惱的是,關於這三種傳染病,究竟還有多少我們未知的東西。

Christofferson問道:“究竟需要什麼才能打破傳染流程?而又究竟需要什麼才能在不同的點上打破傳染流程?”在這些問題得到解答之前,恰加斯病、基孔肯雅病和登革熱仍將是美國人們所要面臨的潛在威脅。

(譯者:mikegao)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