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佛山市委書記:騰籠換鳥之后還要鳳凰涅槃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11-21 13:51


《瞭望東方周刊》記者張琰/廣東佛山報導

——專訪佛山市委書記劉悅倫


胡春華書記作出指示后,我們立即摸了一下自己的家底,結果發現裝備制造業恰恰就是我們的優勢產業

近日,廣東省委書記胡春華在佛山調研時說,經過深入研究,省委決定在珠三角打造萬億元規模的機械裝備制造產業帶,以此輻射和帶動粵西地區的發展,並提出希望佛山帶好頭,發揮引領作用。

作為廣東省第三大城市和珠三角重要的制造業中心,佛山接過了新命題。這對剛剛上任不久的佛山市委書記劉悅倫來說也是新的機遇和挑戰。

“胡春華書記作出指示后,我們立即摸了一下自己的家底,結果發現裝備制造業恰恰就是我們的優勢產業。”劉悅倫這樣告訴《瞭望東方周刊》。

佛山迎接新課題

《瞭望東方周刊》:在機械裝備制造業方面,佛山已經具備了哪些基礎?

劉悅倫: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市機械裝備制造業由小到大,逐步成長為基礎雄厚、種類齊全、產業鏈完整、具有相當規模和一定水平的產業,體現為以下方面:

一是經濟總量具有先發優勢。2013年,全市裝備制造業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達到4182.96億元,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24.38%。其中,機械裝備制造業有規模以上企業1229家,實現工業總產值2791.78億元,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16.3%。

二是上下游企業形成良性互動。我市機械裝備企業大部分是依托現有的優勢產業而產生,並為本地的企業服務和配套,上下游企業之間形成了緊密銜接、良性互動的格局。

三是產業版面呈集群化分布。佛山是廣東省三大裝備制造業基地之一,擁有國家火炬計劃佛山精密制造產業基地、國家火炬計劃佛山自動化機械及設備產業基地等國家級特色產業基地,形成了諸多特色產業集群。

四是科技創新體系相對完善。2013年,全市機械裝備行業共有各級企業技術中心72家,其中國家級1家、省級57家、市級14家。共有裝備制造類工程技術研發中心162家。

五是專業市場比較發達。中國(佛山)機械裝備展覽會是珠三角地區最具行業影響力的專業會展之一,還有南海東方機械國際廣場、樂從鋼鐵市場、廣佛五金城、南海模具城等專業市場。

六是骨干龍頭企業優勢突出。目前,全市機械裝備制造業共有產值超億元企業317家,其中產值超10億元的龍頭骨干企業31家。如廣東科達潔能(600499,股吧)股份有限公司綜合實力在陶瓷機械行業排名亞洲第一、世界第二。

《瞭望東方周刊》:掌握了自身產業現狀,佛山下一步要怎么做?

劉悅倫:胡春華書記作出重要指示后,我們立即對此進行研究部署,提出通過創新驅動、市場引領、集聚發展、轉型升級,形成骨干龍頭優勢突出、自主創新能力增強、產業鏈條配套完備、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的現代裝備制造產業體系,使佛山成為廣東省機械裝備制造的核心基地之一、珠三角西岸機械裝備產業的龍頭、華南地區重要的裝備制造服務集聚區,輻射珠三角西岸城市,爭取到“十三五”期末(2020年),打造規模超萬億元的機械裝備產業帶。

一是實施質量提升工程,推動產業向價值鏈高階發展。構建重大產業創新平臺,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著力加強重點企業機械裝備研究院建設,積極構建裝備制造業先進標準體系,推動企業參與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的制定和修訂。全力建設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緊密結合的開放型區域創新體系。

二是實施龍頭帶動工程,形成大中小企業配套協作的發展格局。整合要素資源向機械裝備行業傾斜,集中力量培育一批骨干龍頭企業,打造一批企業名牌和區域品牌,不斷提升佛山機械裝備制造業的區域品牌影響力和競爭力。支援龍頭骨干企業和成長性較強的中小微企業建立協同發展機制。

三是實施重點突破工程,推動全產業鏈整體抬升。壯大提升傳統優勢產業,培育發展新興產業。推動一汽大眾南海項目、南方風機“全球最大型電熔精密成型”(重型金屬3d列印)成套工程設備、廣東省智慧制造產業基地、北汽福田汽車(600166,股吧)(5.89, 0.04, 0.68%)項目等一批重大項目建設。

四是實施市場開拓工程,提升產業產品話語權影響力。鼓勵引導企業加快優化市場結構和產品結構,完善營銷網絡和服務網絡。推動裝備制造產品進入央企等大型企業采購供應渠道。

五是實施智慧機械工程,加快產業資訊化、智慧化。在全市相關行業選取不少於100家制造企業開展試點,鼓勵制造企業開展實施智慧化改造。大力培育本地機器人(35.380, 0.43, 1.23%)企業,爭取到2017年實現本土工業機器人產品市場占有率提高到30%以上。依托“中國在線制造”云制造公共服務平臺,鼓勵本地裝備制造企業與國內一流的裝備制造科研院所對接,共同開展協同研發、協同設計、協同制造和協同營銷。

六是實施產業配套工程,強化服務支撐與區域合作。制訂實施佛山市推動珠江西岸裝備制造產業發展規劃,對裝備制造產業版面進行整合優化,推動產業集聚發展。大力發展會展、物流、金融保險等生產性服務業,為裝備制造產業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七是實施區域協調工程,實現優勢互補共贏發展。組建珠江西岸產業聯盟,建立優勢互補、聯動發展的珠江西岸裝備制造產業體系。有效利用各市土地、勞動力等要素優勢,大力發展裝備制造配套產業。

八是實施要素保障工程,形成裝備制造行業跨越發展的有力支撐。設立“佛山市機械裝備產業發展基金”,實行科技金融產業融合戰略。加強職業院校機械裝備制造業相關專業建設,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加大土地保障,新增用地指標優先保障機械裝備制造業重大項目。

從騰籠換鳥到鳳凰涅槃

《瞭望東方周刊》:發展機械裝備制造業,佛山原來的傳統產業怎么辦?

劉悅倫:佛山這幾年一直都在推進產業轉型升級,早幾年的提法叫做“騰籠換鳥”,就是把“三高一低”的企業遷出去,“籠子”騰干凈,把新的裝進來。這個模式實施了一段時間,遷出了上百個陶瓷項目。

但現在我覺得應該要有變化,“騰籠換鳥”后面還要再加上“鳳凰涅槃”,就是指傳統產業也可以就地實現轉型升級。佛山千億元以上產值的產業差不多都是傳統產業,如陶瓷、家電、金屬加工、家具、建材等,培育一個千億元級產業需要很長時間,不能輕易淘汰,這對本土企業家也是很大的傷害。

沒有落后的產業,只有落后的技術,傳統產業完全可以通過轉型升級獲得新生。我們提出關於機械裝備制造業的八大工程也完全適用於傳統產業的就地改造升級。比如,佛山的本土企業海天醬油,以前是個國有老廠,經過轉型升級現在成了全國500強企業,2013年實現利潤16億元,貢獻稅收10億元。海天醬油就是依靠創新驅動,實施品牌戰略,實現了傳統產業就地轉型升級的目標。

同時,佛山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使命之一就是要幫助傳統產業完成就地轉型升級。通過科技金融產業融合,引進人才團隊解決傳統產業發展中的實際問題,讓傳統產業實現鳳凰涅槃。

《瞭望東方周刊》:佛山土地開發情況如何?發展機械裝備制造業,怎么解決土地瓶頸問題?

劉悅倫:佛山目前土地開發率已經達到35%,超過了警戒線,不能再高了。但佛山現在還有一些工業用地存量,集中在高明、三水區,高明土地開發率在12%左右,三水土地開發率接近20%,兩個區土地開發率都不太高,所以在高明、三水打造幾個像樣的裝備制造業基地是可行的,這是第一。

第二,實行“三舊”改造。佛山有52萬畝的“三舊”改造用地,其中大部分是舊廠房倉庫,這些用地不需要再進行規劃調整,改造后就可以作為新的工業用地。

第三,發揮現有土地潛力。現在很多企業廠房只占其中一部分,其余土地沒有充分發揮作用,要加大力度把空余土地的產能發揮出來。

第四,建多層廠房。今後我們不鼓勵企業建設單層廠房。據我們了解,韓國的三星[微博]電子、lg等大企業的廠房都是5到6層,容積率起碼擴大2到3倍。

總之,就是要通過多種方式把土地產能釋放出來,提升地均產值。

廣佛雙城模式引領全國

《瞭望東方周刊》:廣州、佛山兩座城市地域相鄰、文化同源、互補性強,在城市發展過程中自然而然形成了同城化趨勢,這種“雙城”模式有哪些經驗值得推廣?

劉悅倫:2009年,廣佛兩市編制出臺的《廣佛同城化發展規劃(2009-2020年)》,科學設置了同城化發展的近期目標和遠期目標,近期目標規劃到2012年,“初步實現同城化,帶動廣佛肇經濟圈和攜領珠江三角洲一體化發展的能力顯著增強”,目前該目標基本實現;遠期目標規劃到2020年,要求我們以加快重大基礎設施對接和重點協調發展區域建設為突破口,全面構建城市規劃統籌協調、基礎設施共建共用、產業發展合作共贏、公共事務協作管理的同城化發展格局,爭取“到2020年,全面實現同城化,率先實現現代化,優質生活圈全面建成,綜合經濟實力強大,躋身世界較發達地區,成為亞太地區最具活力和競爭力的國際大都市區,攜領珠江三角洲地區建成世界級城市群”。

廣佛兩市擁有2000萬常住人口、3.4萬多億元的工業產值、2.2萬億元的gdp,總量超北京、上海,“雙城”模式引領全國。

《瞭望東方周刊》:在廣佛同城化進程中,佛山的產業定位是什么?

劉悅倫:廣佛同城化,其實是一種城市化發展中出現的新型競合態勢。廣、佛兩市通過競爭尋求合作,以合作實現雙贏,從而實現共同進步、科學發展。佛山作為這種競合關係的一方,在長期的發展中一直秉持“優勢互補、錯位發展”的理念,圍繞廣州國家中心城市的定位和優勢,突出自身的特色和亮點,自我定位為“先進制造基地、產業服務中心、嶺南文化名城、美麗幸福家園”。

產業合作是廣佛同城化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廣佛同城化戰略中,我們充分整合兩市產業優勢,共同推進兩市先進制造業及金融、物流、商貿、旅遊等高階服務產業協作、錯位發展、互補共贏。

一方面,我們充分利用廣州的資金、技術、人才等資源要素和現代服務業優勢,打造“先進制造基地、產業服務中心”,與廣州優勢互補,共構世界級都市圈核心平臺;另一方面,保持自身城市特色,從國際化影響力的高度,發展完善與廣州差別化的產業體系。

產業規劃上,我們積極引導廣州汽車等優勢產業鏈條向佛山延伸,推進金融、物流、商貿、旅遊等高階服務產業協作,初步形成錯位發展、功能互補的產業一體化格局。目前,佛山汽配企業已達300多家,促進形成“佛山汽配”向“佛山整車”發展的汽車產業新格局。

此外,在金融合作方面,2010年佛山推動匯豐、東亞等7家港資銀行廣州分行在我市設立異地支行,填補了我市無外資銀行的空白。至今兩市有20多家銀行實現了廣佛間通存通兌。與廣州一河之隔的廣東金融高新區,借助廣州金融前臺優勢,引進了一批大型龍頭金融項目。

《瞭望東方周刊》:在城市發展規劃上,廣佛兩地怎樣打破區域界限,協同發展?

劉悅倫:《廣佛同城發展規劃(2009-2020年)》是全國第一個跨市共同編制的同城規劃。在《同城規劃》的統領下,我們還先后制定了城市規劃,產業協作,交通基礎設施,環境保護三年工作規劃。在交接區域,以“先交界后縱深”為原則,加快推動接壤區域一體化銜接。

在交通基礎設施規劃的對接方面,我們希望打通廣佛兩市的兩張地鐵網,廣州現在有10多條地鐵,佛山也規劃建設8條地鐵(目前啟動兩條),從長遠來說,兩市地鐵網最好能變成一張網,佛山未來的8條地鐵中規劃有6條跟廣州對接。此外還有高速公路,城際交通等對接。目前,廣佛一小時道路交通圈和一體化公交服務基本實現。

另外,在環境治理方面兩市也進行協同治理。我們以水環境污染與大氣污染聯防聯治為突破口,推進環境共保共治,共同打造廣佛優質生活圈。2010年橫跨兩市的西江引水工程成功通水,是全國第三大引水工程,每天250萬噸優質西江水源源不斷從我市輸送到廣州,惠及廣州600多萬市民。西江水質、跨境斷面等監測與預警數據實現互通共用,河涌水質、堤岸景觀得到整體改善。在聯合整治大氣污染方面,兩市在全省率先完成對加油站、油庫、油罐車的油氣回收整治工作,聯手推進電廠脫硝和大氣揮發性有機物污染控制等。

此外,還有民生對接。我們以改善民生為核心,不斷推進兩市教育培訓、人才、社會保險、文體旅遊、通信同城、社會治安等領域深入合作,不斷提高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同城化水平,普惠兩地市民。異地就醫率先實現,廣州在我市認定了9家定點醫療機構,我市在廣州認定了30家,兩市居民跨市就診更加方便。通信同城方面,移動通信資費同城化基本實現,基礎通信網絡和客戶服務已無縫對接,固定電話資費同城化先行在交界地區開展試點,2012年以“資費疊加”的形式全面實現通信資費一體化。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