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國際股

中國投資人赴美投資必須要聽的幾點建議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11-17 09:26


中國投資人赴美投資需要聽聽的幾點建議
中國投資人赴美投資需要聽聽的幾點建議

很多國內投資人在研究項目時,往往既要求新技術,又要求盈利能力。這是投資者規避風險的本能,無可厚非。但是如果在美國市場上還保持這種投資理念,就有可能面臨無項目可投的尷尬局面。因此專業投資者如果要先於散戶作出判斷,就必須體現出其專業性,在其還沒有被市場普遍認可的時候就發現公司的核心價值。特別要保持對具體行業和技術的高度敏感性。在醫藥、化工等行業,如果不是內行而貿然投資,確實風險很大。這一觀點值得關注。


住在波士頓的一大特點就是,經常會遇到來自國內的投資人。來波士頓的目的自然不光是為了逛哈佛、吃龍蝦,主要還是想去麻省理工學院找找有沒有什么新發明、新項目可以帶回國發展的。

畢竟這里是美國曼哈頓原子彈計劃和阿波羅登月計劃的發源地。甚至傳說校園研究室下面埋設著一個核反應堆,供物理系學生研究之用。

前幾年主要是東部沿海地方政府組團過來招攬人才回國發展。

而隨著中國內外企業估值差距逐步拉大和政府的大力支援,國內股權投資機構和各大產業基金開始走出國境。

同時,國內由於鋼鐵、化工等行業有淘汰過剩產能的需求。去產能過程中,生產資本逐步轉變為金融資本,通過股權投資的方式進入美國市場。

但回顧過去幾年,卻鮮有出現赴美投資的成功案例。

從根本上來說,由於美國的企業上市制度、監管制度和投資文化的不同,造成了國內和美國股權投資市場的巨大差異。

國內a股市場上市門檻較高,監管完善還有一個過程。而美國上市采用注冊制,相對更加成熟和市場化。

從被投企業來看,國內是商業模式之間的競爭,而美國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發展了幾百年,勤勞苦干和大規模生產的經營方式早已經走到盡頭。

新經濟必須依靠發明創造、技術革新才能獲得高成長,所以股權投資人相應也必須要體現出專業化的特點。

很多國內投資人在研究項目時,往往既要求新技術,又要求盈利能力。這是投資者規避風險的本能,無可厚非。

但是如果在美國市場上還保持這種投資理念,就有可能面臨無項目可投的尷尬局面。因為凡是商業前景不明確的公司,多半處於虧損狀態。但凡公司經營明朗,還沒有達到盈利的那一天,就已經實現成功上市。

專業投資者如果要先於散戶作出判斷,就必須體現出其專業性,在其還沒有被市場普遍認可的時候就發現公司的核心價值。

特別要保持對具體行業和技術的高度敏感性。在醫藥、化工等行業,如果不是內行而貿然投資,確實風險很大。

中國人自然愛中國,美國人也難免愛美國。如果是真正特別有開創性的技術發明,美國人還是更傾向於美國本土投資者。

如:機器人(34.020, 0.52, 1.55%)項目或者攻克癌症、艾滋病的藥。而且即使在美國投資者當中,企業家也更傾向於那些有公信力,而沒有政府背景的基金會或者專業投資機構。因為在他們的觀念里,社會進步的強大推動力應當主動接受社會監督,而不是被少數人控制。

作為外國投資機構,應當把關注點放在那些比較成熟、偏應用的技術類別。

如:互聯網金融、減肥藥。並且這些技術最好能更中國相關,便於我們理解這些技術,也便於幫助被投企業開拓中國市場。如:輔助治療肺癌、肝癌的藥。因為中國的肺癌、肝癌患病率高於美國,所以市場主要在中國。

國內股權基金在談判過程中,還特別看重企業家的個人房產、身價,並且傾向於設定非常嚴格的回購條款,設計類似於債權,甚至是保本的投資結構。

另一方面,一些產業基金動不動就提出要控股被投公司,把企業家變成打工仔。這些要求是基於國內對財務投資者的保護還不夠的大前提,顯然是符合中國國情的。

在美國市場上就完全沒有必要這么做。

美國的投資文化歷史悠久,政府和監管機構對商業欺詐的打擊力度很大,可以做到全球追逃。太過嚴苛的投資結構既無必要,又顯然會把一大部分真正有創新能力的企業家擋在門外。

再就是提出過高的收益率期望。

過去幾年,由於a股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存在巨大的估值鴻溝,使得股權投資基金幾乎成了高收益率的代名詞。

很多投資經理常提出年化50-70%的回報期望。這在美國顯然是不太現實的。

畢竟,美股市場是采用的注冊制,公司是否上市對其估值水平沒有顯著的差別。而且,美國市場早已成熟,不能指望在任何一個細分行業有爆發性成長的機會。

那么赴美投資的意義何在呢?

首先是過剩資本跨區域設定的需要。

必須承認,中國30年的快速發展已經在某些領域不再具備比較競爭優勢。把這些領域里的過剩資本設定到其他國家創新企業既是為了逐利,也是推動社會進步的需要。

其次,美國市場的投資“門檻”更低,平臺更平。

國內投資人經常要被企業家問這樣一個問題:除了錢,你們還能給我們帶來什么?在美國則很少遇到這樣的問題,因為他們大多數時候只需要你的錢,差別無非是價錢高低。

“背景”在美國的用處不大。最後是分散匯率風險。人民幣進入雙邊波動時代,美元逐步走強,分散匯率風險的必要性越來越大。

逛完了麻省理工學院和周邊企業,會發現紛繁的新發明、新思想還真是讓人眼前一亮。

在國內同行們還在徹夜討論和比較商業模式的不同時,新技術將企業競爭格局已完全打破。

無論如何,來到這里一定會成為中國資本向發達國家學習,逐步國際化的第一步。

本文作者魏欣在美國babson商學院mba畢業,擁有多年證券投資和研究經驗。現在波士頓從事私募股權投資工作。此前曾在美國供職於大型共同基金管理公司。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