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探測器首次成功軟陸彗星:十年追星路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11-13 08:22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1月13日00:02左右(16:02 GMT),歐空局地面控制中心收到的測控信號確認菲萊陸器已經安全降落在彗星表面,從而成為人類歷史上首顆陸彗星的探測器。
“羅塞塔”項目是一項里程碑式的大膽探測計劃,其目標是追蹤並最終進入一顆彗星的軌道,隨后向彗星地表釋放一顆陸器,人類歷史上首次對彗核進行登陸探測。其確定的考察目標位木星族彗星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彗星。2014年8月6日,經過十年追趕,羅塞塔安全進入圍繞彗星運行的軌道。
在8月至11月間,羅塞塔飛船一直在圍繞彗星運行,其搭載的各項設備對彗星表面進行了詳細考察,確定其地表環境條件。2014年11月12日,按照計劃羅塞塔飛船將會釋放“菲萊”陸器登陸彗星表面。菲萊攜帶了一系列設備用於圖像拍攝以及彗核表面樣品分析。羅塞塔飛船將持續追蹤彗星一直到它過近日點(約2015年8月),考察在此期間彗星發生的變化。
羅塞塔項目最早是在上世紀1970年代開始構思,其最初的設計是一項彗星取樣返回任務。最終歐空局科學項目委員會在1993年11月批准了羅塞塔項目的實施。最初確定的考察目標是彗星46P/Wirtanen,但隨后在確定飛船的發射時間被定在2004年之后,項目的探測目標被重新確定為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彗星。
2004年3月2日,羅塞塔飛船從南美洲法屬圭亞那的庫魯航天中心由一枚阿麗安-5型火箭發射升空,隨后進行了3次地球引力彈弓借力和一次火星引力彈弓借力。在其追逐彗星的途中,羅塞塔相繼在2008年和2010年飛越了2867號小行星Steins以及21號小行星Lutetia,隨后在2011年6月進入休眠狀態。
羅塞塔飛船在2014年開始進入執行任務狀態——1月20日按計劃從休眠中蘇醒,隨后進行了設備檢查,並繼續朝彗星飛行。
從任務在上世紀70年代開始規划到今天成功的實施,時間跨度超過40年,即便從正式被批准進入實施階段,也已經過去了超過20年的時間。羅塞塔飛船從2004年發射到2014年最終趕上彗星,經歷了漫長的10年艱辛,期間3次飛過地球,1次飛過火星,沿複雜的軌道圍繞太陽運行超過60億公里,終於得償所願。這几乎是整整一代人的青春,一代科學家整個的職業生涯都奉獻在了這個偉大的世紀項目上。(晨風)
主要時間點一覽表:
事件
時間
發射
2004年3月2日
首次地球借力
2005年3月4日
火星借力
2007年2月25日
第二次地球借力
2007年11月13日
飛越小行星Steins
2008年9月5日
第三次地球借力
2009年11月13日
飛越小行星Lutetia
2010年7月10日
進入深度休眠
2011年6月8日
從休眠中蘇醒
2014年1月20日
軌道機動開始
2014年5月7日
抵達目標彗星
2014年8月6日
開始彗星全球繪圖
2014年9月10日
菲萊登陸
2014年11月12日
彗星過近日點
2015年8月13日
任務結束
2015年12月31日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