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科技

拾荒者壟斷終端 電子垃圾回收企業無利可圖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7-30 09:42


金慧瑜

一家二手電子品回收平台網站,在近期獲得了世界銀行下IFC(國際金融公司)領投的800萬美元的B輪投資。二級市場對電子垃圾的熱情也在與日俱增,板塊股價優於大市,公司併購接二連三。


然而,從回收、處置、再利用等各個環節來看,電子垃圾行業仍需要開闢一條清晰寬闊的通途。

資本熱潮

這家叫“愛回收”的“環保TMT”創業公司近期獲得了IFC領投的800萬美元的B輪投資,2012年A輪投資200萬美元的晨興創投跟投。

對於為何投資這家公司,IFC創業投資部全球負責人金倪坤解釋,它以一種對環境負責的方式處理電子設備,通過科技和創新手段,使全球消費者、零售商和製造商更為透明可靠地了解回收利用。

愛回收網創始人、CEO陳雪峰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目前愛回收網回收的設備主要流向二三城市和農村地區,以及亞非拉國家的二手市場,而對於不具有再交易價值的淘汰設備,則作為電子垃圾由專業公司進行拆解處理。

實際上,在二級市場,“電子垃圾”也在近期成為一個熱詞。

和生活垃圾等固廢板塊回調的行情不同,危廢板塊在今年走出了上漲行情。

業內認為,危廢進入高景氣周期,是由“兩高”司法解釋促進。

2013年6月,“兩高”發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環境污染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幹問題的解釋》。

光大證券認為,“兩高”司法解釋后,危廢行業中的龍頭公司且能增長快的公司將受益。一方面處置量快速增長,而能無法短期跟上,以廢大企業為客戶的龍頭企業能利用率彈性大,擴能力強。另外,“兩高”司法解釋推動技改,中小危廢處置企業不適應成本的陡增,將被淘汰。

一個國際電子垃圾問題應對項目在去年年底發布的數據顯示,2012年全球電子垃圾數量約4890萬噸,而中國在這其中占到了1110萬噸,占全部的22.7%,其次為美國,約為1000萬噸。

2013年國內電子垃圾拆解量達4140萬台,只占到理論報廢量的40%。2015年,電子廢棄物目錄有望從5種擴到六大類、13亞類、28種。

“電子廢棄物行業在今明兩年的增速將在30%左右,2015年拆解量有望達到8000萬台,行業利潤規模20億元。”光大證券認為,除電視機外的其他電器報廢量的爆發(包括手機、平板等新興電子品)、再生資源利用效率的提升等因素,行業將量價齊升,市場規模會是現在的十倍以上。

森藍環保(上海)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鄧明強表示,手機、液晶、熒光燈管等第二批目錄的28個品種的試點會成為該行業利潤新的增長點。

鄧明強還認為,電子垃圾行業正在進入業升級和資本融合的階段,併購成為了行業主題。

過去一年來,相關企業圍繞電子垃圾的併購接連發生:格林美(002340.SZ)收購揚州寧達貴金屬有限公司,東江環保(002672.SZ)收購廈門綠洲環保業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高新投收購湖北金科電器有限公司,首創環境(03989.HK)收購江蘇蘇北廢舊家電汽車拆解再生利用有限公司和安徽鑫港環保科技。

拾荒者的天下

“回收廢舊手機是目前公司唯一虧錢的一塊業務。”“愛回收”網新聞發言人袁國佺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

“我們原以為把這些收上來的舊手機交給有資質的環保企業也是有錢的,但交給那些拆解企業有可能不值什麼錢,甚至要倒貼。”袁國佺告訴記者,前段時間愛回收網“貼錢”做了個廢舊手機換電影票的活動。“這其實是為了讓用戶體驗我們的服務,這個領域不太可能有完美的商業價值,我們在環保領域做得多,那麼一定會在品牌形象等其他地方獲益,我想IFC投我們可能也是這個原因。在這種情況下,吃虧也是福。”

實際上,這也是不少資源回收利用企業共同面臨的難題。

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此前擬借秦嶺水泥上市的中國再生資源盡管在廢金屬、廢紙領域通過供銷社回收系統形成了體系,但和其他相關大公司一樣,在電子垃圾的回收端並沒有太多優勢。

“這個渠道由散戶、個體戶在很久以前就形成了,他們彼此之間都是親戚、朋友關係,几乎壟斷了社區、企業的業務,形成了一個生態圈。”這名業內人士給記者舉例,某一個收廢品的個體戶將自己回收的幾十台電子品賣給一個中等規模的回收商,后者再賣給一個規模更大的大型回收商,最后再由這名大型回收商賣給工廠處理,也就是,在進入處置程序前,工廠回收就要經由三道程序、三次加價。

1996年起,在國內已經形成了廣東貴嶼、浙江台州等電子垃圾集散地,上海、青島、北京、杭州、大連等地出現部分電子廢棄物企業,但大部分處於虧損狀態。從2012年開始行業整體裝備、廠房都有所提升,形成了中再生、格林美、東江環保等企業。

上述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回收端的難題根源上需要“消費者”來解決。“在日本、歐洲等地區,家庭要處置廢舊電子垃圾是要付費給相應企業的,而我國卻正好相反。”

清華大學中國循環經濟業研究中心主任溫宗國認為,我國回收利用體系要加強統籌。“我在調研上看到很多地方在做園區規劃,有些幾十萬畝,有的上百萬畝。一個城市裏面有多個礦基地,事實上很多項目重覆建設,一個區域內能過剩,土地和社會浪費比較嚴重。”

實際上,目前廢棄物處置企業仍然需要依靠政府補貼過活,而在下游資源再生的環節,企業也面臨不同的問題。

一方面,溫宗國表示,國內家電品處置規模和美國相當,但從2011年的數據來看,美國的值是國內的4倍。“中小型企業占到85%,支柱型企業較少,而大型企業中有核心技術的專業化企業只占到1%~2%,裝備業化能力不足,初加工為主,精深加工較少,很多高品質、高性能的再生資源因為這個原因的限制被作為低端和低層次的品在利用。”

另一方面,再生資源往往受到大宗商品價格的影響。“石油價格高的時候,廢塑料還行,但今年石油價格下來了,廢塑料行業的銷售和利潤就很差,廢鐵、廢銅等大宗原材料几乎也是同樣的情形。”鄧明強表示。

文章標籤


Empty